分享

新高考全国卷形势下,还要学课内文言文吗?

 钟楼语文 2022-03-09

从全国新高考1卷文言题

看课内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

新高考来了,文言题题型并没有什么变化,但选文风格跟过去的江苏卷重视学术文有明显差别。新教材也来了,文言篇目相比老教材,有了变化。有些地方从高一开始就用刷《五三》《金榜》代替教材学习,这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新课改精神的。我们现在试题研究,可以从对题型和解题技巧的关注,转向对阅读中的语言文化障碍的梳理,进而指导我们的高一、高二文言文教学。

  颤抖地打开我的卷卷

具体到全国新高考1卷文言题,选文出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内容上与必修下《谏太宗十思疏》密切相关。而在词汇语法方面,则涉及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多本教材的课内文言。

选文的多数古今异义词都能在课内文言中找到例句。如:

爵命既——崇:高。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选修《滕王阁序》“访风景于崇阿”。

力役——给:供应。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给其衣食”,选择性必修下册《归去来兮辞》:“耕植不足以自给”。

借使得失相半——借使:假使。教材多有“假”用为“借”者。必修上册《劝学》“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善假于物也”,必修下册《促织》“假此科敛丁口”。

为侍御史——擢:提拔。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过蒙拔擢”。

因为选文是君臣论政,而古人议政往往引经据典,所以文段中涉及儒家经典的句子特别多。如果确实理解课内文章,就能一下子把握选文的内容。如:

上与群臣论止。……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修《礼运大同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课内文言文学习培养的词义推断能力也有助于理解试题语料。如:

【原文】上患吏多受,密使左右试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装矩谏曰:“为吏受,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文言翻译题涉及“赇”。不难猜到“赇”相当于“赂”。但这种猜测有赖于长期阅读文言文形成的认识:一段之内可能变换字眼而表达同一意思。

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单于。

这段里,“赂”与“遗”表达统一意思。积累到这些,就知道试题选文中的“赇”“赂”“遗”也是一样的意思。

下面结合试题,谈一下课内文言知识积累对于解题的作用。

试题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四种断句,其实只在两处有区别。

一是“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与此句式最接近的是必修下册《答司马谏议书》的“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二是“虽童孺皆为王”。与此句式最接近的是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的“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另外,如果熟悉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的“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会更容易理解此处的“王者数十人”。

“上从容问群臣”的“从容”,与选择性必修中册《屈原列传》的“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稍有区别,而更接近苏教版《史记选读》中《淮阴侯列传》的“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试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原文】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

“甲子”为干支纪日。句式最为接近的是选择性必修下册《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对此知识点有明确注释的是必修上册《登泰山记》的“是月丁未”和“戊申晦”,两处注解明确指出是“这个月的丁未日”和“戊申日月底这一天”,学习提示更有对古人记录时间方法的说明,并要求“整理一些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

顺带一提,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的《左传》原文,开头有“九月甲午”,清代《古文析义》《古文观止》删去,破坏了史传体例,教材延续了这种做法,但我们在教学时可以补出。另外,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里“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是干支纪年,要注意区别。

试题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原文】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

“强宗室”可以关联必修下册《谏逐客书》的句子:“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课下注释简单介绍了秦昭襄王放逐穰侯、华阳君等贵戚的事,并注释:“公室:王室。”教学时如果能就注释讲清“内亲(皇亲)”和“外戚(国戚)”的区别,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宗室”的意思。

试题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原文】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

必修下册有两篇课文有“海内”。《齐桓晋文之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谏逐客书》:“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教材虽然没有直接解说“海内”,但对“方千里者九”加注释:“纵横各一千里的地方有九块。这是当时流行的说法。《礼记·王制》:'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课本中讲到“四海”的篇目更多,兹不赘。

试题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原文】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票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

这是整道题目最难的选项,因为在课内没有完全对应的词语。如果能扎实掌握前三项的课内内容,用排除法,也能选到本项。但如果对课内文章理解深刻,并对文言解读方法有熟练的掌握,也能直接发现本项的错误。

课内与此处相关的“庶”字有两处。必修下册《谏逐客书》:“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选修《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教材没有注释“众庶”,但在上文“人民”下加注解:“和下文的'众庶”,都是百姓的意思。”所以“众庶”和“庶人”都是取“庶”众多、平常的意思。选项所云“各种政务”尚在语意范畴之内,“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则明显与词义和语境不符。

还有一个古代文化的知识点“东宫”,也有积累价值。

【原文】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

东宫一般为储君所居。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世民本非太子,他通过玄武门政变杀害了原本的皇储李建成,逼迫李渊禅位。因为当了太上皇的李渊一直占据着皇宫,所以李世民是在东宫显德殿登基的,并且一直在东宫上朝,直到贞观三年才入主皇宫。

试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赞同封德彝的意见,认为天子应该养育百姓,不应辛劳百姓以养活自己宗族,于是将有功者之外的宗室郡王全都降格为县公。

【原文】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

此项难点在弄清“……皆……,惟……”句式所构成的逻辑关系。课内文言与之类似的有两处:

必修上《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选修《报任安书》:“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两处虽然前句没有用“皆”字,但都是在说普遍情况,与下文“惟/唯”推出的个别情况形成对比。

试题

B. 在讨论制止偷盗一事时,有人提出用重法治理,唐太宗认为应减轻赋税,选用清官,使百姓衣食无忧,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原文】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本项的难点在于唐太宗态度的把握。我们能很容易知道太宗反对使用严刑峻法,但对他反对的原因,往往想当然地认为是严刑峻法会有反作用,也就是选项的“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但原文中说的是“安用重法邪”,是说用不着使用严刑峻法,并没有否定严刑峻法的效用。

破除先入为主意见的方法,是从“上哂之”开始就把握唐太宗的态度。必修下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夫子哂之”,教材注“哂”为微笑,说明不是否定对方。后文还有: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说明孔子对子路有肯定的方面。所以唐太宗没有否定严刑峻法,只是觉得大臣的建议有点激进,没有必要。

试题

C.唐太宗向张玄素询问政事,张说隋亡在于君王专权,以致下诀上蔽,若君王能分任贤能之臣,考核成败,赏罚分明,一定能够大治。

【原文】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

本项基本是原文的复述,没有什么曲折之处,而且回避了原文“高拱穆清”这个难点。通过必修下册《谏太宗十思疏》“鸣琴垂拱,不言而化”和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可知“拱”指无为而治,所以“高拱”也是比喻安坐而不须有所作为,作为“专权”的反面,与选项也没有矛盾。

试题

D. 裴矩是隋朝的旧臣,进入唐朝后,忠于国事,不做面从之臣,敢于进言,对唐太宗的不当行为谏诤,受到唐太宗的认可和当众表扬。

本项与原文的对应很简单,不再赘述。

文言翻译题也没有涉及较难的知识点。与江苏卷相比,明显降低难度。与其说考差了文言文能力,不如说在考验现代汉语以辞达意的能力。

试题

14. 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3分)

【原文】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本题难度在理解“表”“景”指什么。

“景”为通假,指影子。选择性必修中册《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教材注“景,同'影’。”

由影子可知“表”是“圭表”之表,是古代测日影的标杆。这句师说君主就像圭表,臣子就像圭表的影子,圭表变动,影子就会跟随。表达的道理就是君主端正自己的言行就能够促成臣子的忠直。司马光这样说是为了劝为君者端正自己的道德行为。这就相当于《谏太宗十思疏》里说的“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学好课内文言文

特别推荐

公众号ID:jlzxzwxp

 

钟楼语文

    为学生立心,

    为教师立命,

    为语文继绝学,

    为教育开太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