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

 孤单的花季 2010-04-20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指导与训练
[专家概说]
综观近几年来中考文言文语段试题,其特点是稳中求新,既贴近新大纲关于降低文言文阅读难度的要求,又逐步落实新课程的精神,且有由课内转向课外的趋向。
课外文言文语段阅读,已越来越多地被一些地区的中考试卷所采用,其目的是让学生把课内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特定语境依文断义,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这类试题的一般特点和趋势为:一是所选的语段大多是短小而有情节的故事,也比较通俗易懂,主题思想上贴近中学生实际,注重道德修养与人文理念。二是考查内容与课内文言阅读试题相似,不过更注重能力的迁移,考查的多为课内反复出现的或在现代汉语中尚有很强生命力的一些词语。三是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主观表述题,其中主观题大幅度增多,特别是自选角度、张扬个性的开放性试题也逐步在增多。
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出发,文言文试题语言方面考查的重点应该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常见虚词以及文言句子的停顿、常见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等内容。我们一定要扎实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类积累工作。
一要做好文言实词的积累。这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对常用的实词要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进行归类积累。
二要做好文言虚词的积累。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等。我们要组织学生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
三要做好文言成语的积累。如:“明察秋毫”、“醉翁之意不在酒”、“一鼓作气”、“三顾茅庐”等。
四要做好文言句式的积累。应当着重掌握这样几种句式:判断句、倒装句、反问句、省略句等。文中句子的翻译。一是句式特殊的句子,二是实词比较多的句子,三是含通假字或古今异义词的句子,四是含义深刻的关键句。
五要做好文言名篇(段)的积累。

[典型考题]
(甲)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常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也?
(乙)孙莘老识文忠公,尝乘间从,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①,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苕溪渔隐②曰:旧说梅圣俞③日课④一诗,寒暑未尝易也,圣俞诗名满世,盖身试此说之效⑤耳。
注释:①术:方法。 ② 苕溪渔隐:即胡仔,宋代作家。 ③梅圣俞:即梅尧臣,宋代著名诗人。 ④ 课:这里指按照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⑤效:应验。
1. 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尝极东方 极: ②寒暑未尝易也 易:
2.下面各组中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以文字问之 B.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羲之之书晚乃善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以临于溪,曰新城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3.请用自己的话说明墨池的位置和形态。 答: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文言句子。
①岂其学不如彼也? 答:
②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答:
5.(甲)(乙)两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怎样的观点?要想学有所成,除此之外,你认为还需要哪些条件?
答:(甲)(乙)两文的观点:
还需要的条件: (写出两点即可)
[解题指导]
这是一道课内与课外文言语段比较阅读的试题,在全面考查学生文言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同时,注重了对学生比较鉴别、迁移拓展、创新应用能力的考查,代表了中考文言文语段阅读的命题方向,值得关注。第1题考查实词的理解,第2题考查对文言虚词和一词多义的把握,这两题都只要结合具体语境就不难推出答案。第3题对语段内容的感知和概括能力,需要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把握。第4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应当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注意特殊句式,再考虑现代汉语习惯。第5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和拓展创新思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扩展练习]
(一)约 不 可 失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2.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  ②是日,饮酒乐,天雨 (    )
③公将焉之(   )       ④岂可不一会期哉   (    )
3.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不复出焉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现出来的 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二)读有关诸葛亮的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亮涕泣曰:“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⑩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ɡōnɡ]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② 由是感激( ) ③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④ 若嗣子可辅( )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3.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属”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属以后事”中的“属”字。(只需填序号) ( )
属:① zhǔ。连接。 ② zhǔ。委托,交付。 ③ 隶属,归属。 ④ 亲属。 ⑤ 类。
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 (1)课外阅读能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乙]段具体说明了[甲]段中的哪一句?请把该句子抄下来。
(2)你最欣赏诸葛亮哪一个特点?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说理由。

(三).不 计 人 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⑤。(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注释] 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中央官员。④同列:同事。 ⑤量:度量(肚量),气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3分)
①不喜计人过 ( ) ②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 ③是小子亦参政耶( ) ④同列犹不能平( )
2.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分别写在括号内。(2分)
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 ) ②蒙正遂止之 ( ) ③不问之何损 ( )
   A.同列 B.朝士姓名 C.吕蒙正
3.翻译:时人皆服其量。(2分)译文:
4.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3分,有创意加1分)
(四).缜①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王献②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王献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③布衣,徒行于路。王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④。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⑤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注】 ①缜(zhěn):范缜.南朝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论者. ②刘王献(huán):博通五经,世推为大儒. ③芒(juē):草鞋. (④《三礼》: 《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 ⑤萧琛:南朝人. )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闻 沛 国 刘 王 献 聚 众 讲 说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少 ⑵从 ⑶善
3.范缜”性质直”在文中表现为: (用原文句子回答)
而”恒芒布衣,徒行于路”又可见他的 性格.
4.选出对画线句子” 王献 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 刘王献 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他的门下,觉得无比羞愧.
B. 刘王献 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他的门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C. 刘王献 家门前有许多豪华的车马经过,范缜在家门口(看),觉得无比羞愧.
D. 刘王献家门前乘车马的显贵客人很多,范缜在家门口(看),一点也不觉得羞愧. 
5.用自己的话说说刘王献亲自为范缜举行冠礼的原因。
6.读了这篇短文,你对范缜有什么评价?请谈谈理由。

(五)[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
[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郑之鄙人学为盖 鄙: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① 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
共同特点:

(六)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有盲手道涸溪 道: ②视此省战 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感悟?

课外文言文参考答案
[典型考题]
1.①极:穷尽;②易:改变。2.D 3.临川城东,临着溪水有一个缓缓隆起的高坡,称做新城,新城之上有一个很深的长方形水池,就是荀伯子在《临川记》中所说的王羲之的墨池。
4.①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吧?②只要多读书多写作,自然会精湛的。
5.勤学苦练的观点。还需要的条件如:明确的学习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用心专一等。
[扩展练习]
一1①约定 ②下雨 ③到……去,往 ④难道,哪里 2.A 3.(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意思对就行,“之”的指代义要译出。)4.言而有信,或讲信用。
二1.解释加点词:①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或:卑贱低下,见识短浅。) ②由是(因此,由于这样) ③顾(探望,拜访) ④辅(辅助,协助) 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2.翻译句子: ①只求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扬名显贵。或:只求在乱世间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根据答题的正确程度,酌情给分。3.(②)4.简要回答下面问题:(1)答: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或: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开放题。答案略。 答题关键在于有自己的观点,且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加以评说,答题能自圆其说。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有自己的观点,能结合课内外阅读所了解的诸葛亮事迹,说理清楚,能自圆其说。
三.1.①.过失 ②.假装 ③.这个 ④.服气 2.①—C ②—A ③—B 3.当时的人们都佩服他的度量(大)
四.1、闻 /沛国刘王献 /聚众讲说
2、年少 跟从 好
3、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朴实
4、D
5、因为范缜表现非常优秀与别人不一样而学习非常勤奋,刘献感到很惊奇。
6、 言之有理即可。
五1、同“弼”,辅佐 边境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防患于未然 卒章显志
六 3.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
4.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5.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