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2015年语文高考热点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海中第一人 2015-05-20

【巧】2015年语文高考热点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考点精要】

2015年语文科《考试说明》(新课标)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就文言文阅读来讲,主要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大方面。具体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巧点妙拨

文言实词要结合语境合理判断;文言虚词,要充分发挥课内句子的引导作用;信息筛选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有效排除;文章分析概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文言文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

其中,文言语句翻译的考查频率为100%。考查的一般是2---3个句子不等,但句子都较短,一般在25---50字间,分值是10分。可见,句子翻译本身,在文言文阅读中所占比重较大,分值也逐渐增加。句子翻译是对词语和句子的综合考查,词类活用的考查频率约为68%,个别情况涉及了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的考查频率约为65%高频考点是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低频考点是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所考知识点多来源于课本,是课内知识的课外延伸与运用。从考查趋势上看,2015年高考,文言语句的翻译仍将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典题对应】

(2014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舍县之大家                 舍:寄居

B.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

C. 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

D. 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名师做堂: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把实词的解释带入原文原句,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境。此外,立足选文,课内寻根;分析结构,辨别词性;联想成语,推断词义;寻找对称,以彼推此都是理解实词含义的好方法。“延”字在此处并非“迎接”之意,初中教材《桃花源记》中有“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此处的“延”即为“延请,邀请”之意。

参考答案:C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与市中儿嬉敖

客亦知水与月乎

B.皆长跪以言

具告以事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

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

其皆出于此乎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名师做堂:高考考查文言虚词时,大量选用课本文句,一则降低试题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迁移能力,对教学与测试立足课本、关注课内学习会产生积极的导向。牢固掌握课内典型句中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解题时,就可以将课内这一句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看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否则,不一样。这样灵活地进行内外转接,易于理解和推断课外文段中的虚词。总之,解答文言虚词题,要紧紧抓住“词句不离,虚实相生”的原则,具备全句意识,增强句位感,以求提高正答率。C项,两个句子“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和“及其所之既倦”中的“所”字都是与动词构成“所字结构”。A项,当中“不与市中儿嬉敖”之“与”字是介词“跟、和”之意,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中的“与”字则是连词,词性不同。B项,当中“皆长跪以言”中的“以”字为连词,与“而”用法相同,表修饰关系;而“具告以事”中的“以”字是介词,可译为“把”。

D项,“其见称如此”中的“其”是代词,指詹鼎;“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是语气副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恐怕、差不多”等等。

参考答案:C

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①辄能言诸生所诵            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名师做堂:本考点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筛选、辨别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该题不但可以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具有人文关怀倾向,体现人文价值,很有设题的必要,会长久保持。在此类题的设题上,大都是挑选若干文句,分别编为四组,要求筛选符合题干信息的一组,涉及的多是中心人物处事、为人、某方面的品质等。解决此题时,常用的解题思路:首先,审准题干,明确指向。考生做题时,往往忽视这一点,其实,它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明确选择的对象是谁,选择的内容是性格品质还是行为特点,选择的范围是全都表现(说明)还是没有表现(说明),选择的手法是“直接表现”还是“侧面表现”。等等。其次,联系语境,仔细辨析最后,筛选整合,排除干扰,多用排除法解答此题。第②句是说詹鼎勤奋,第③句是言詹鼎廉洁奉公,第⑤句是说詹鼎言辞谦卑恭敬,软中有硬。都与要求不符。

参考答案:B

4.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学习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疆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署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侍郎、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名师做堂:解答此类题目,常用的答题思路:首先整体把握原文,大体了解文中所写的时、地、人、事、作者的看法以及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等,同时,用笔勾画文章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作者评述性的文字及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主旨的句子等,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进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然后锁定区间,仔细辨析,从近年高考命题对本考点的考查情况看,题目中各项所做的分析概括,往往是依据某一句或某几句话而来,解题时,需要对应选项找到相关语句,看看时间、地点、事件、作者的看法等是否与原文相符,要用笔勾画题干的疑问点;最后,在分析辨别的基础上,大胆取舍,筛选答案。D项,詹鼎曾任“河南行省郎中”错,詹鼎并未担任河南行省郎中,原文“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吏部的确是想让詹鼎去的,但丞相说以詹鼎这样的才能,是不应该外派的。半年之后,相继担任“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寮”等职。

参考答案:D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分)

(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问。(5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名师做堂:翻译句子的基本要求是直译、通顺、合情,即按照原文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让原文在译文中尽量字字有着落,译文在原文中字字有根据,并且表达合理。(当然,一些人名、地名、年号等可不译。)所以,必须联系有关的上下文,不能脱离语境,主观推测。翻译时,可联想课内所学,灵活理解,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掌握“留”(专用名词等)、“删”(不译的虚词)、“补”(省略的成分)、“换”(古词换今词)、“调”(词序)、“选”(词义)、“固”(结构)、“意”(意译)等翻译方法。

(1)句重点把握关键词:“故”,本来;“市”,买卖货物,可翻译为“做生意”; “业”,名词活用作动词,继承手艺;“游”,交往。

(2)句重点把握关键词:“孰谓”,谁说; “是”,指示代词,这;“问”,审讯、追究。

参考答案:(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命题趋向】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测试材料较多是叙事类文体——人物传记,且有很多出自史传类著作《二十四史》;但在稳定中呈现多样化,一些非史传类著作,如先秦诸子散文、唐代散文、明代散文、清代小说等开始出现,涉及人物传奇、游记、政论、文论等多种样式,多是名家名篇(文集),内容多以叙事为主,叙议结合,大致可概括为人物故事类、山水游记类和说理类,这些作品可读性强、利于测试兼具教化功能。山东高考的文言文选题,注重弘扬齐鲁文化“仁、义、礼、孝、忠、信、勇”的传统美德,传主往往是古代山东地域内的名人。备考时,在重点把握《二十四史》的基础上,要兼顾先秦诸子散文和各朝代的名家大作(文集),加强文言文阅读。从答案编制来看,测试题目出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所以,巩固好课内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是复习的关键。从考查形式来看,稳中有变,但仍以选择和翻译为主。选择题难度适中,难度系数约在0.4-0.6之间,翻译题难度系数在0.3--0.5之间,稍有难度。从命题趋势看,文言文阅读主观题的分值会有所增加,但难度会降低,这不但符合考纲的规定,而且有利于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和对文言知识的运用能力。2015年高考,文言文测试材料的选用,也将会更加多样,更有新意,但人物传记、人物故事类仍会是考查的重点,而抒情性、议论性散文会越来越受到关注。这对学生的古文阅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关于虚词的考查,考纲规定的18个常用虚词里的“而、以、之、于、为、其”是这些年重复考查的重点虚词。

【直击高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

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募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力争得免。曲阜为贼破,阙里林庙在旷野,璜请移县就阙里,从之。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用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谨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磺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磺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二臣无与,乞罪臣。”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侯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廉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十一年召复故官,未上卒。赠太子太保,谥庄靖。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照。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③中旨令:皇帝自宫廷发出的亲笔命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          籍:登记

B.坐巡抚朱钦事                坐:因,受牵连

C.诏营后父陈万言第            第:府第宅院

D.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      举:被举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逐吏而代之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B.①帝即位,斥以予民                       ②作《师说》以贻之

C.①璜因请特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②不如因善遇之

D.①万言诉于帝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   

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    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⑤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⑥二臣无与,乞罪臣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璜治理政务政绩卓出。任职济南时,驱逐不良权贵,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

B.璜恪尽职守,担任左侍郎时,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缩减皇室的工程造价。

C.尽管赵璜没有听从朝廷大臣的意见依然辞职、但朝廷对他的车马供应仍按旧例。

D.赵璜很有才干,在他人为纷乱错杂的事件观望惊讶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

 

(2)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

 

(3)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因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注】①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②旄倪:指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放桀,武王伐纣      放:释放

B.贼仁者谓之贼          贼:戕害

C.五旬而举之            举:攻克

D.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慰问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日不知其亡也

②吾其还也

B.①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认

C.①武王伐纣,有诸

②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D.①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孟子“民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

②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③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

④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

⑤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

⑥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②⑤⑥

9.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一国之君要辨识没有才干的臣子并罢免他们,不能仅仅听身边之人和诸大夫的意见,还要倾听百姓的声音。

B.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表明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国君如果倒行逆施,就是老百姓的敌人。

C.战争胜利后,齐宣王想吞并燕国的土地,孟子认为需要看燕国的百姓是否愿意,如果兼并了,燕国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

D.《尚书》记载,商汤最先征伐葛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但后来却因不公平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2)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3)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不斫椽,不剪茨,不列墙,以白云为藩篱,碧山为屏风,

昭其俭也。

是山崒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诸山来朝,势若星拱。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然以壤接荒服,俗参夷徼,周王之马迹不至,谢公之屐齿不及,岩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叹。

岁在辛卯,我仲兄以方牧之命,试于是邦。夫其德及故信孚,信孚故人和,人和故政多

暇。由是尝徘徊此山,以寄胜概。乃壁乃涂,作我攸宇,于是不崇朝而木工告成。每风止雨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以极万类,揽不盈掌。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亭也,僻

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湮,是贻林间之愧。故志之。

                                                              (有删改)

滕县公堂记

君子之仕也,以其才易天下之养也。才有大小,故养有厚薄。苟有益于人,虽厉民以自养不为泰。是故饮食必丰,车服必安,宫室必壮,使令之人必给,则人轻去其家而重去其国。如使衣食菲恶不如吾私,宫室弊陋不如吾庐,使令之人朴野不足不如吾僮奴,虽君子安之无不可者,然人之情所以去父母捐坟墓而远游者,岂厌安逸而思劳苦也哉!至于宫室,盖有所从受,而传之无穷,非独以自养也。今日不治,后日之费必倍。而比年以来,所在务为俭陋,尤讳土木营造之功,欹仄腐坏,转以相付,不敢擅易一椽,此何义也?

滕,古邑也。在宋、鲁之间,号为难治。庭宇陋甚,莫有葺者。非惟不敢,亦不暇。自

天圣元年,县令太常博士张君太素,实始改作。凡五十有二年,而赞善大夫范君纯粹,自公府掾谪为令,复一新之。公堂吏舍凡百一十有六间,高明硕大,称子男邦君之居。而寝室未治,范君非嫌于奉己也,曰:“吾力有所未暇而已。”昔毛孝先、崔季珪用事,士皆变易车服以求名,而徐公不改其常,故天下以为泰。其后世俗日以奢靡,而徐公固自若也,故天下以为啬。君子之度一也,时自二耳。

元丰元年七月二十二日,尚书祠部员外郎直史馆权知徐州军事苏轼记。

                                                                (有删改)

[注]①崒(zú):险峻。②荒服:古代五服之一。指离京幾二千五百里的地区,为五服之中最远之地。③徼(jiào):边界,边涯。④泰:骄纵傲慢。⑤欹(qī):斜,倾侧。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和故政多暇                       和:和蔼

B.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修:高

C.盖有所从受,而传之无穷             穷:穷尽

D.士皆变易车服以求名                 名:名声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壁乃涂,作我攸宇                      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B.①步山椒而登焉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C.①则人轻去其家而重去其国                  ②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①不敢擅易一椽,此何义也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作者记事的一组是

①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            ②乃壁乃涂,作我攸宇

③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④今日不治,后日之费必倍

⑤县令太常博士张君太素,实始改作        ⑥自公府掾谪为令,复一新之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1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文的作者在担任地方官员的时候,在当地的的马退山上修建了一座茅亭,每每天气好的时候,就带领兄弟、朋友、弟子等人登上茅亭,欣赏美好景色。

B.前文的作者认为美丽的事物不是因为本身美丽而闻名,而要借助人的欣赏与活动才得以扬名。就像兰亭,正是因为遇到王羲之,它的美景才得以名扬天下。

C.后文作者对当时到处追求陋俭、特别避忌土木营造的做法不赞同。房子倾斜腐坏了,还把它交给后任,不敢擅自动一根椽子,作者认为这是不符合道理的。

D.后文作者认为张太素、范纯粹两位滕县县令修建滕县公堂的做法和过去毛孝先、崔季珪掌权管事时的徐公一样,都不为时俗所左右,是值得人们称赞的。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湮,是贻林间之愧。

 

(2)君子之仕也,以其才易天下之养也。才有大小,故养有厚薄。

 

(3)其后世俗日以奢靡,而徐公固自若也,故天下以为啬。

 

 

 

 

 

 

 

 

 

 

 

 

 

 

 


【文言文阅读答案】

一、1.D (举:全,尽)

2.A(A项,都表示顺承。 B项,①介词,把;②连词,来。C项,①于是,就;②趁机.D项,①介词,向;②介词,被。)

3.C(①写赵璜品行高尚;④写赵璜克忠职守,敢于进谏;⑥写赵璜敢于担当,不牵连他人。)

4.B (缩减皇室的工程造价,不是担任左侍卫郎时的事。)

5.(1)诏令才发几个月却忽然更改,这是向天下人显示是皇帝不守信,皇帝就回复同意了他的建议。

(2)从那以后,上书皇帝救人的接连而来,陈万言内心不安,两次请求宽恕。

(3)以后发表白己的意见不断(不停止),那些有权势、受宠幸的小人,嫉恨他的很多,皇帝对他的态度也逐渐疏远了。

【参考译文】

赵璜,字廷实。小时候跟从父亲去官任,不小心掉到江水中,大难不死。长大一点,在路上走的时候,捡到别人丢掉的金银,全部归还给失主。弘治三年获进士及第,授予工部主事。出任为济南知府。狡猾小吏舞文弄墨,多年来像蛀虫一样危害百姓。赵璜挑选了一些质朴善良的百姓,把国家的法律法令教给他们,贯通熟悉法律法令的达二十多人,驱逐狡猾的官吏,让他们替代。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的牧场长久在官府登记,招募了农民租种。济南德王朱见潾欲趁机将这些田产归为己有,屡屡上奏,要求将这些牧场归其所用。赵璜勘定还给佃农。在济南任职七年,政绩非常显著。

正德初年,升任顺天府丞,还没有上任,刘谨憎恶赵璜,因巡抚朱钦之事获罪,被逮捕下狱,削去官籍。刘谨被诛杀后,赵璜复职。调任右佥都御史,担任宣府巡抚。不久调任山东。有几百里河滩地,招募无地的流民开垦并且免除他们的租赋。番僧请求征赋税来充实寺院的斋粮,皇帝同意了,赵璜据理力争得以免除。曲阜被贼寇攻破,阙里林庙在旷野,璜请求把县城移到阙里,皇上听从了。升任工部右侍郎,总管黄河河道。因为边境告急,改任管理京城附近的军备。事情平定以后,命令他赈济顺天各府的饥荒,回来后辅佐部事。

明世宗即位后,晋升为工部左侍郎,掌管部事。裁减了宦官的丧葬费用及御用监的采购材料的价钱。革除内府酒醋面局每年征收的铁砖价银,一年达到几万。嘉靖元年进官尚书。刘瑾创建玄明宫,浪费钱财几十万,刘谨死了后,奸人将玄明宫献给皇帝作为皇庄。嘉靖皇帝即位后,斥责归还给百姓,不久又下令仍旧归皇庄。赵璜说,皇帝的诏令才下发几个月就忽然更改,给天下人显示的是皇帝的不诚信,皇帝就回复同意了他的建议。正好赶上修建仁寿宫和清宁宫,费用不够。赵璜于是就请求把石景山的各房舍一并出卖来以供资用,可以不用累及百姓,皇帝同意了他的做法。下诏营建皇后的父亲陈万年的住宅,估计工价为六十万,赵璜反对。陈万年告诉了皇帝,皇帝把郎中和员外两人关入钦犯监狱。赵璜说:“这两臣没有参与,请求归罪与我。”皇帝不同意。从那以后,上书皇帝救人的接连而来,陈万言内心不安,两次请求宽恕。两人得以释放,工价也大减。下诏修建玉德殿,景福和安喜两座宫,赵璜请求等到仁寿宫建成,再慢慢考虑这事,皇帝不同意。不久,用灾异重申前面的情况,皇帝才同意他,并且罢除了仁寿宫的劳役。

赵璜当尚书六年,正好是皇帝才执政,锐意清理杂务,革除旧弊的时候,宦官不敢阻挠,所以能够尽他的职。以后就不停地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有权势而受帝王宠爱的奸伎小人们嫉恨他的人很多,皇帝对他的态度也逐渐疏远了。赵璜一向与秦金齐名。经过考察和他们自己陈述,与秦金一起退休。廷臣请求留任,没有同意,按规定乘驿车返回供给役夫饷奉如同旧例。赵璜有办事的才干器局,富于智慧。事情纷乱错杂,别人还在相互观望惊讶的时候,赵璜立刻就办理了。离开后,人们都争着举荐他。嘉靖十一年召回朝廷恢复原来的官职,还没有上任就去世了。赠太子太保,谥号庄靖。

二、6.A(放,流放,放逐。)

7.B(B项,都是介词,凭。A项,①代词,他;②语气词,表商量语气。相当于“还是”。C项,①兼词,“之乎”;②兼词,“之于”。D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并列。)

8.D(①是对何谓故国的评论。③是齐宣王想假托顺应天意而吞并燕国的表现。④是表述商汤如何统一天下的。)

9.D(“造成了怨声载道的局面”,错误。原文的“怨”,是后被征伐的百姓抱怨不先征伐自己的国家,而先被征伐的的国家的百姓是高兴的,没有抱怨。)

10.(1)国君任用贤才,如果得不到合适的人才,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能不慎重吗?

(2)很多诸侯谋划讨伐我,(我)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呢?

(3)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

【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所谓故国,不是说国中要有高大的树木,而是说要有世代(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臣子。现在大王没有亲信的臣子了。过去任用的人,现在不知到哪里去了。”宣王说:“我用什么方法才能识别哪些人没有才干而罢免他们呢?”孟子说:“国君任用人才,如果得不到合适的人选,将会使地位低的超过地位高的,关系远的超过关系近的,(对此)能不慎重吗?左右侍臣都说好,不行;大夫们都说好,也不行;全国的人都说好,这才去考察他,见他确实是好,这才任用他。左右侍臣都说不行,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不行,也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不行,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不行,这才罢免他。左右侍臣都说可杀。不要听信;大夫们都说可杀,也不要听信;全国的人都说可杀,这才考察他,见他确实可杀,这才杀掉他。所以说,是全国的人杀掉他的。像这样,才可以算是百姓的父母。”

齐宣王同道:“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有这些事吗?”盂子回答道:“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问:“臣子杀他的君主,可以吗?”孟子说:“败坏仁德的人叫贼。败坏信义的人叫残,残和贼这样的人叫独裁者。我只听说杀了独裁者纣罢了,没听说臣杀君啊。”

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兼并燕国,有人劝我兼并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攻克了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兼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兼并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兼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兼并它。古代有这么做的人,武王就是。兼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古代也有这么做过的人,文王就是。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原因吗?只是想摆脱水深火热的处境罢了。”

齐人要兼并燕国。别的诸侯国谋划援救它。宣王说:“很多诸侯谋划来讨伐我,(我)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孟子回答道:“我听说过凭方圆七十里的地方就治理了天下的人,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方圆千里的土地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开始。’这时,天下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边的少数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边的少数民族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后征伐我们(这里)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云彩一样。(汤的军队每到一地,)让经商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上又说;‘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王虐待他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像这样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畏惧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俘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百姓商量,选立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

三、11. A(和:和睦,融洽)

12.B(都是句末语气词。A项①助词,无义;②副词,就。C项①代词,他的;②指示代词,那些。D项①句末语气词,用在疑问句句尾,加强疑问语气;②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

13.C(③④两句是议论)

14.A(担任地方官员,在马退山上修建亭子的是作者的二哥。)

15.(1)这座亭子,身处岭南偏远之地,是美景但人迹罕至,(如果我)不记下(我仲兄)在这座山上建造的亭子的事,会使美好的景观湮没,这将留下愧对山林溪水的遗憾。

(2)有才干的君子做官,用他的才干换取天下的供养。才干有大小,所得供养也有厚薄。

(3)后来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奢靡,而徐邈还是和从前一样,所以天下人以为他吝啬。

【参考译文】

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

这年冬天十月份,在马退山的南面修建了一个新亭子。(亭子)没有砍削椽子,没有修剪亭顶上的茅草,没有修建四周的墙,把白云当作篱笆,青山当作屏风,来彰显它的俭朴。

这座山高高耸立在茫茫群山之中,直插云霄,绵延几十近百里,四周群山朝向着它,那情形好像众星拱月。大自然秀美之景聚集在这,不被地处边远而阻隔。但因为这儿与荒僻之地接壤,风俗与东部边界之地夹杂,周穆王的远游之马未曾来过,谢灵运的足迹也没到过这里,山路寂寥冷落,登山探寻的人也为此而慨叹。

辛卯年(元和六年),我二哥获命担任当地长官,来到这个地方试任。因为他实施德治所以得到百姓的信任,得到信任就政通人和,政通人和就有更多闲暇时间。因此他常常流连于马退山,寄怀于这里的美景。(他)就筑围墙涂泥浆,建造自己安适的房屋,因此,在很短时间内就建造完成了。每当风停雨驻,空气清新的时候,(他)就戴上头巾穿上便服,带领兄弟朋友弟子五六人,爬上山顶登上茅亭。(他们)就手弹着琴,眼望着环绕身边的流云,日落时的美妙景象,在我胸怀之中,远处的自然万物,收揽过来还放不满手心。

美丽的事物不是因为本身美丽而闻名,而要借助人(的欣赏与活动)才得以扬名。(比如)兰亭,如果没有遇到王羲之,那么它清澈的急流和修长的竹子,也将荒芜和隐没在空山之中了。这座亭子,身处岭南偏远之地,是美景但人迹罕至,(如果我)不记下(我仲兄)在这座山上建造的亭子的事,会使美好的景观湮没,这将留下愧对山林溪水的遗憾。所以写下这篇记。

滕县公堂记

有才干的君子做官,用他的才干换取天下的供养。才干有大小,所得供养也有厚薄。如若有利于他人,即使损害百姓供养自己也不算是骄纵奢侈。所以饮食必须丰富,车辆服饰必须安适,宫室必须壮观,役使的人必须供给,士人就会以离开他的家为轻而以离开他的官署为重。如若衣食较差不如我私家,宫室蔽陋不如我家房屋,役使的人朴野不如我的童仆,即使做官的人感到安慰认为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可是人情愿离开父母抛弃祖先坟墓而又远游的原因,难道是厌恶安逸而盼着劳苦?至于官府的宫室,大抵是从前任那里接受来的,并且要不断地传给后任,不只是用来奉养自己的。(宫室坏了,)今日不及时整治,以后所用费用定会成倍增加。可是近年以来,到处追求因陋就俭,特别避忌土木营造的工程,即使房子倾斜了、腐坏了,转身就把它交给后任,不敢擅自动一根椽子,这是什么道理呢?

滕县,是古老的城邑。处在宋国和鲁国之间,以难以治理著称。官署房屋非常简陋,没有人去修葺。不只是不敢,也没有闲暇。从天圣元年开始,县令太常博士张太素,对官署进行扩建改造。五十二年后,赞善大夫范纯粹,由公府掾贬为藤县令,又一次整修翻新。藤县公堂共有吏舍一百一十六间,高大明亮,号称是子男邦君的居所。然而寝室没有修建,范纯粹君不是对于奉养自己进行避嫌,他说:“(这只不过是)我的精力没有顾得上罢了。”过去毛孝先、崔季珪管事,士人都改变自己的车马服饰来求取名声,而徐邈不改变他平常的样子,所以天下人以为他骄纵奢侈。后来社会风气一天比一天奢靡,而徐邈还是和从前一样,所以天下人以为他吝啬。君子的尺度只有一个,而时俗的尺度有两个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