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式脂肪酸到底藏在哪些食物里

 达成书藏 2022-03-09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都表明,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慢性病的风险,对心血管健康尤其有害。反式脂肪酸到底有多可怕?那些声称“不含反式脂肪”的产品是否可信?如何避免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全称是“反式不饱和脂肪酸”,是一大类含有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简称。

  曾有媒体报道“内陆婴儿奶粉含有反式脂肪酸”,虽然后经辟谣,证明这只是吹毛求疵,却引起消费者的普遍担忧:奶粉中为什么会有反式脂肪酸?

  事实上,根据来源,反式脂肪酸可分为天然的和加工过程中生成的两大类。来源于天然食物的反式脂肪,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肉、脂肪、乳和乳制品。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尚未有定论,正规的、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生产的婴儿奶粉中,含有微量的反式脂肪酸,正是来源于这一部分天然即存在的反式脂肪酸。

  此外就是加工来源的,主要是植物油的氢化、精炼过程,食物煎炒烹炸过程中油温过高、且时间过长,也会产生少量反式脂肪酸。已有足够的研究证明,那些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是对人体有害的。

  如今,走进超市随意都可以找到“零反式脂肪酸”食品,原国家卫生部2011年10月公布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其中明确规定:100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小于或者等于0.3克就可以标示为“0”。也就是说,标有零反式脂肪酸的加工食品中可能含有0.3克/100克反式脂肪酸。同时,如果包装袋上没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并不等于该产品不含反式脂肪酸,因为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若产品包装小,不能满足营养标签内容的,是可以不标示营养标签的。

  那么,生活中如何减少反式脂肪摄入?

  首先,由于我国的烹调习惯不同于西方国家,精炼植物油是中国人摄入反式脂肪酸的最主要来源,应当适量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用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植物油摄入量应控制在25克,而我们实际平均每天吃了将近40克,还有很多人超过了40克,即使从合理膳食的角度考虑,这也是不健康的。

  其次,含氢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如威化饼干、奶油面包、派、夹心饼干等食物的反式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不宜过多食用。

  (摘自1月27日《文汇报》作者 袁春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