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要做编剧:主旨、动作、结构与戏剧前提

 泱泱乎大国 2022-03-09

我要做编剧:主旨、动作、结构与戏剧前提
《编剧:步步为营》(美)文迪··汉森  

  一、主旨:人物必须能打动观众。他们的行动必须能在观众那里引发一种认同感,一种内心的关注以及能有所收获的一种愿望。这种感情上的感受,观众会认为是合情合理的。主题、基本动作等式和目的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主旨陈述。主题→基本动作﹦反应 (情感引导行为,进而引起反应。)主旨陈述的价值是帮助建立起核心冲突,使你在下笔之前就明确了主人公的目标。

   (1)主题:故事主题要与情感有关,或者是一种感情,或者是一种状态。择那些能够引发人物行为的基本感受“促使——(主角名字)行动的情感(欲求、需求)是——(主题)。”(母爱、勇气、孤独、和解)

  (2)基本动作:表述主角行为的最好方式,是选取一个现在进行时态的及物动词,这些动词是我们的语言中最掷地有声词语,它们能显示出动作从一个人物施加到其他的人物,并引起反应。一个对于——(主题)的需求或欲望,驱使——(主角)去——(及物动词。因此,基本动作是——(这一及物动词的进行时态)。”(保护、斗争、寻觅、原谅)

  (3)目的句:主角的目的。写下主人公的名字,即动作的实施者,用很少的词语,说明他想做些什么,写下其对手的名字,即接收并对抗主角动作的一方。——(你的主角)想要去(简述主角的愿望或欲望),尽管——(对手的名字)(简述对手的对抗)。”

二、动作:一部具有“普遍性吸引力”的电影将会把片中人物的经历与观众生活中的感受联系起来。这会让观众密切关注片中的人物以及将会在他们身上发生的一切。要想获得这种情感上的联系,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研究人类的心理。人类心理的所有方面,都会为剧作者提供很多珍贵的写作素材。一个好的作家,应该始终对人性充满了求知欲

一般说来,特定的环境会引发特定的情感。风险越大,赌注越高,引发的感受就会越强烈。情感­­—→动作(行为)—→反应,从一种感受入手(需求、愿望、欲望),通过人物的动作(行为)来将此感受表达出来,进而写出其他人物对此作何反应将思想转换为行动。一个将内在状态转换为外在行动的角色,就成为了动作的实施者。当你将状态转换为行动的时候,你就成了动作的创造者。

   (1) 理解戏剧性动作:在戏剧里,动作意味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激发他们行为的潜在的欲望、需求以及要求,而行动则是完全不同的意思,它表达的是一种形体上的含义,是角色在表达他们的欲望、需求以及要求。角色的每一个行为都需要有其含义和目的。总之,一定要使动作有意义。

    (2) 设计戏剧性动作:戏剧性动作是指人们通过行动而彼此影响,是各种力量之间的冲撞,也是持续的冲突。(动作和反应)冲突就是未获得解决的戏剧性动作。

三、结构:一个开端、一个中间阶段和一个结局。一个能展开整个故事的干扰事件(一个引起观众兴趣的“钩子”或是戏剧性的事件)。一个处于主人公及其对手之间的核心冲突。

1、剧本的长度:剧本的25%为第一幕,50%为第二幕,剩下的25%为第三幕。

2、 转折点的探戈:“钩子”即转折点或情节点转折点就是另外一个干扰事件虽然剧本中第一个干扰事件是至关重要的,但你此后的情节需要有更多的干扰事件。

3、 第二幕转折点:第一幕转折点可以处理的相对“温和”一点,但是第二幕的转折点,却应该是戏剧性的高潮阶段,应该形成整部电影最为紧张的关键时刻。成为全剧中的关键时刻。为主角提供电影开始以来最大的风险。“真想大白式或“峰回路转式

4、戏剧性前提:主旨陈述侧重于表达人们对于欲望、需求以及驱动人物的行为戏剧前提则侧重于表达人们的戏剧性动作是如何驱动情节发展的

价值所在于与主旨陈述结合起来,戏剧性前提可以成为你剧本情节的一个简单明了的大纲

戏剧性前提可以帮助完成剧本大纲。——“提出核心问题

   第一行总结主要的干扰事件、推动情节发展的危机是什么。你的主旨陈述中的目的句可以作为这一步中合理而又强有力的基础。

   第二行总结出第一幕的转折点,即它与第二幕衔接的“钩子”是什么它使得冲突更加激烈,形成戏剧张力,并促使角色和故事进入第二幕

   第三行总结第二幕的转折点,即他与第三幕衔接的“钩子”是什么。这里要展示出主角将会面对的最为复杂、困难的情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