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案】 第123期 • 自汗案

 369蓝田书院 2022-03-09

Sep 17


每周一案

欢迎大家来到每周一案第123期,今天图图将带大家了解自汗案。

杨某,女,63岁,云南省昆明市人,2018年5月28日诊。自汗3年。

Image

【一诊】

患者3年前一次不慎感冒后即出现自汗不止,服中药及中成药玉屏风颗粒、虚汗停颗粒 、生麻饮等。病情无好转,且逐渐加重,出现畏寒怕冷,多着衣衫则潮热汗出,日日自汗皆湿透内衣,每天都需沐浴更衣。并伴有腹部隐痛、大便稀溏、纳差、眠差、乏力、气喘诸症。

既往有“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史,发作时气喘自汗。遍访中医、西医,多方求治,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归脾汤、黄芪建中汤等方,所服不知凡几,3年罔效。经病友介绍,遂来笔者门诊求治。

【刻下症】见虽值暑月亦着毛衣外套,而皮肤湿冷,自汗不止。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肺脾气虚,卫阳不足。

【治法】温阳益气止汗。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减。

【方药】制附片15g(另包,先煎45分钟),干姜15g,太子参30g,炒白术15g,黄芪30g,茯苓20g,炙甘草6g,浮小麦30g,糯稻根30g,五味子6g,夜交藤30g,苍术15g,陈皮2g,厚朴15g,防风10g。3剂,水煎服,两日一剂。

Image

【二诊】

6月4日,患者诉服上方3剂后,乏力、纳差、腹痛等有所减轻,但自汗依旧。并诉3年来,求治于医,凡于方中加糯稻根止汗,自汗反而加重。诊其舌脉,仍为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虑其虽为阳气虚,但有湿邪化热,蒸迫为汗。故此诊拟温阳益气之外,加化湿解郁之品。方拟四逆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方药】

制附片15g(另包,先煎45分钟),干姜15g,黄芪30g,郁金15g,柴胡 12g,黄芪10g,黄连8g,炒黄柏8g,香附15g,浮小麦30g,苍术15g,厚朴15g,陈皮12g,炒白术15g,防风10g。4剂,水煎服,两日一剂。

Image

【三诊】

6月11日,患者诉服二诊方4剂后,自汗仍无缓解。笔者忽思《医宗必读》所载“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虽古人仅云“无汗不发汗”,但此亦可引申为“见汗休止汗”,治汗不在敛汗,关键在于切中病因病机。

患者自汗3年,服敛汗药无数而并无寸效,结合病因及病史,或因腠理郁闭、湿热内蕴、蒸迫为汗所致。治疗当反其道行之,以化湿解郁、开宣腠理,发汗以止汗。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方药】

荆芥12g,防风12g,觉参15g,花苓15g,川芎15g,羌活12g,独活12g,柴胡12g,前胡12g,积壳12g,桔梗12g,黄芩12g,黄连8g,藿香15g,郁金15g,炙甘草6g。4剂,水煎服,两日一剂。

Image

【四诊】

6月18日,患者欣喜而来,诉服药仅2日,自汗顿减,近4日已未再自汗,3年所苦一时而愈。后以败毒散、参苏饮等方加减。

1个月后,患者因感冒来门诊求治,诉病情稳定,其间自汗未再发作。

小测试

01

本案患者之前服用什么类型的药?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敛汗固表药

02

如何理解“见汗休止汗”?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发汗不能只是单纯的止汗,要切中病机,判断其为体虚所致发汗,还是腠里闭郁所致汗蒸。

03

前两方的变化,体现笔者什么诊断思路?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第一方笔者虑其体虚,用止汗扶阳之剂,第二方笔者认为其腠里闭郁,另加化湿解郁之方。

Image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了,同学们是不是对自汗案有了更多的了解呢?我们下期再见吧!
图图有话说

<END>

编    辑 | 刘晓慧

校    对 | 李佳惠

主    编 | 李佳惠

总    编 | 杨智森

·

(参考书目:选自汪剑主编的

《蜀山医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