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虎丘公寓-博物院路上的青年会协会大楼(作者:Cynthia Shen)

 刘JOY 2022-03-10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虎丘公寓位于虎丘路通往苏州河的末端,这座建筑竣工于1920年,当时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办公地点。

图片

虎丘公寓--拍摄来自斋卤味

基督教青年会于1844年成立于英国,之后于1885年在中国福州设立组织。1898年,Dr.Robert E.Lewis来到上海,应中国方面的要求,北美基督教青年会派他到上海参加会议,并任命一名代表协助在中国建立基督教青年会,以实现 '自我支持、自我管理和自我传播'。上海的基督教青年会于1900年1月6日,由50名年轻人在博物馆路的皇家亚洲文会大厅举行会议。根据第一份章程,该组织的宗旨是发展年轻人--'在智力、身体和道德方面'。任何'品行良好'的年轻人都可以加入。到1907年时,青年会已经获得了必要的资金,购买了永久的场地,并在四川路120号建立了一座大楼,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基督教青年会大楼。会员也已经发展至461名,预算从1901年的5470美元扩大到1907年的18667美元。

图片

基督教青年会大楼--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满清的倒台及新政府的成立使得青年会得以迅速发展。首先是人员管理方面,在辛亥革命之前,协会内部只有2名中国秘书,而到了1916年,秘书的数量已几近翻了好几倍,并且这些人被征召并为上海和几乎所有正在建立的中国主要城市的协会提供培训。此外,在体育类项目的推广,如篮球,拳击,手球,乒乓等等都开始发展起来。还有一些新功能如:现代商业培训,宿营活动,为出国学生提供服务、业余戏剧、关于现代教育、政府和社会生活的系列讲座以及其他涉及新学习的主题、节俭运动、社会工作者会议等也在此时得到大力的发展。

图片1915年虎丘公寓设计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是因为这些活动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使得那些起初可能对其成功有所怀疑的人现在给予了全心全意的支持。当时的上层人物也开始意识到青年会可以为中国的城市发展提供帮助。因而,从那时候起青年会收到的捐赠额便不断提升,至1916年底协会的来年预算也首次突破了10万美金。协会内部也认为应该将青年会扩展到上海的所有地区和中国的所有城市,因此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会员数量也在迅速增加。以往的青年会建筑已经无法满足如此体量的组织,因此董事会也开始着手寻地建造新屋。


1919年6月4日,青年协会大楼(虎丘公寓)举行了新屋奠基礼,根据当时《申报》的报道,所需的房屋工料总计约20万元,当时各路的高官总共捐赠4万元,美国方面捐赠了9万,整个奠基仪式井然有序,音乐歌唱演讲致辞轮番上演。

图片奠基仪式的新闻,1919--图片来源于《申报》

其实原本此楼定于更早的时间动工,早在1910年,当时的全国委员会秘书长F.S.Brockman先生就呼吁北美国际委员会需要注意在中国的协会需要一个全国性的总部大楼。

同年10月,当时的美国总统William.Howard.Taft邀请了北美协会的一些成员在白宫举行了一次会谈,会谈中北美国际委员会秘书长就将亚洲及南美的一些情况介绍给了总统。于是在这次会谈的撮合之下,就有了美国方面的9万美金,工程款项很快就筹集完毕,但是由于一战的影响因而拖至了1919年才开始动工。

整栋建筑于1921年4月12日落成,当时整个建筑总共5层,今天靠北一面的房间并未建成,而是一个车库。开幕当天门口鲜花簇拥,各东西方名望人士也轮番演讲贺词。落成典礼在顶楼的花园举行,来访者共500余人,整个仪式从下午4点进行到6点后,又移至大东旅社进行晚宴。

图片《青年进步》1921年刊载关于新屋落成仪式--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屋顶花园落成仪式结束后移至大东旅社的晚宴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

虎丘大楼落成后不久的照片,注意图右边即大楼北部区域此时并未建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

另一面可见北面并未建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1924年整栋楼进行了一次修整改建,建筑面积扩充至4799平方米。整栋建筑才呈现现在所看到的大概模样,建筑位置坐西朝东,整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采用维也纳分离派式,平面布局为合院式,入口立面内凹对称。

来源:三月的斋卤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