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故事 ![]() ![]() 一座公寓大楼的九十年斑驳岁月 张伟 壹 ![]() ![]() 虽然这幢公寓大楼使用了“华盛顿”(Washington)这样一个外国名字,但它的业主却是两个货真价实的中国人:建筑设计师李石林和银行家卓镛诗。 华盛顿公寓建成之初,楼高9层,这个层高,在20世纪20年代,不仅在衡山路是第一高度,就是在整个上海滩也是数一数二的。当年,它和毗邻淮海路上的诺曼底公寓(今武康大楼),都是上海西区名副其实的豪宅,住客几乎清一色都是外国人。 翻开字林洋行出版的《中国行名录》中“上海街道指南”栏目里的记录,华盛顿公寓的住客来自英、美、德、法、西、葡等西方主要国家,职业不是洋商、传教士,就是医生、律师,一直到抗战爆发以后,才逐渐出现少数中国住客。 楼起了,李石林和卓镛诗的雄心也更大了,1933年,他们以华盛顿公寓为抵押,以8厘半的高利息向沙逊洋行所属华懋地产公司借款65.5万元再作投资。但此次好运不再光顾,1940年,因无力偿还本息,李、卓二位只能无奈地将华盛顿公寓以112万元的低价抵债给了华懋地产公司,大楼就此易主。7个月后,华懋又以150万元的价格卖出,成功地做了一次短平快交易,狠赚了一笔。 ![]() ![]() 相比业主,华盛顿公寓的建筑设计师亚历山大·亚龙一世(Alexander I. Yaron)似乎更值得一写。亚历山大·亚龙一世是土木建筑工程师,其夫人是著名的肖像画家。俄国内战时,他加入沙俄帝国军队任上校军官,“十月革命”后举家流亡到中国。就像当时的很多白俄一样,他在上海重操旧业,在异国他乡开始其土木工程建筑设计的职业生涯。他在上海非常勤奋,留下了很多作品,其中不少已经成为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如著名的大华饭店(Majestic Hall,今南京西路、江宁路口,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此举行盛大的婚礼)、贝当公寓(Petain Apartments,今衡山公寓,衡山路700号)、圣尼古拉斯教堂(今黄浦区皋兰路16号,为当时俄籍侨民筹款自建的第一座东正教堂)等。 ![]() ![]()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 《上海大观》中 西湖公寓的影像 华盛顿公寓为亚历山大·亚龙一世的早期作品,公寓为9层,建筑面积8825平方米(1982年加建了两层,总面积扩至14658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公寓有三扇大门,分别为今衡山路303号、305号和今高安路48号。标准层由三个单元拼接而成,每个单元都设有主楼梯和辅楼梯。除了楼梯外,还设电梯一部,华盛顿公寓也因此成为上海公寓建筑中最早使用电梯的楼房之一。在那个很多人家还把电灯当作稀罕物的时代,这实在是大手笔的时尚举措。 公寓的底层是保姆房和汽车库,还有一个大庭院,方便汽车进出。当时,保姆是不能走正门、乘电梯的,如果要到主人家,就要从大楼后面的楼梯步行上楼——这个楼梯从底楼一直通到9楼,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华盛顿公寓完全摒弃了当时在上海流行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采用了现代装饰艺术风格,这是当时西方建筑最流行的,可见亚历山大·亚龙一世对世界建筑界最新的时尚潮流非常熟悉。 ![]() ![]() ![]() ![]() 西湖公寓外墙、入口处 用白色水泥制作的花纹图案和竖行线条 公寓外墙为黄色水泥拉毛(1949年后一度改刷为湖绿色,现又改回黄色),十分简洁;入口门框的上方窗肚墙上有白水泥制作的花纹装饰,其神秘的图案令人生出无限遐想;门框上方和公寓房屋顶部双双以竖行线条作装饰艺术风格处理,呈上下呼应状态。 公寓整体风格简洁大方、抽象新潮,装饰效果十分强烈,体现了设计师对世界建筑思潮的敏感把握。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打量,衡山路上这座建造于90年前的公寓大楼除了岁月带来的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以外,建筑本身也依然充满了时尚魅力! ![]() 来源:徐汇文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