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苑读书》读书明理:人为何会烦恼,怎样摆脱人生的烦恼呢?

 竹苑读书 2022-03-10

读懂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人生自无烦恼!

人为何会烦恼,怎样摆脱人生的烦恼呢?其实心不住相,心无执念,人生自然就舒心无烦恼。

袁意初心分享读书明理之道,来解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一部经典里面的八个字,意思是“人应该无所求无所执,心无我无私只为利益大众只为利益社会而想而做,合着中道之心,初心本心本性就会自然显现”,人的烦恼自然不存在了。

记得在唐朝时的弘忍祖师有两位弟子,神秀和慧能,应是家喻户晓的。神秀写出偈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显而易见神秀的心境还是住相了,偈句中的“菩提树,明镜台”都是“相”,是有形的外相,相本身就是尘埃。虽然内在住了一个干净的心,但“时时勤拂拭”把净和尘埃分离对立了,显然神秀内在住了净相,外在住了尘埃的相,不管是内执外着都住相了。净是智慧,尘埃便是烦恼,智慧和烦恼应是同在的,“应无所住”才对。因此,神秀执着于怎样才能得到衣钵传承的执念烦恼,因烦恼而不得衣钵。神秀住相满满最终有求无得。

而慧能作出的偈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显然慧能心无住相,“本无树”“ 亦非台”一切都是无相的,把分离的净和尘埃合在一起了,尘埃烦恼被净智慧包容了,自然万物万象本一体,何来净土与尘埃之分,一切在于心,“而生其心”。因此,慧能内外不住相,无求无欲,显的是本心,对于衣钵是无求自得。

当下的我们理应“心中一个太阳世界一片阳光,正常生活正常工作,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心无我无私只为利益社会只为利益大众而奉献,辛苦为众我所求。”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最好解读,摆脱烦恼最好的途经。

《竹苑读书》分享读书明理之道、暖心话,陪您一起变成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