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故事,出自清代王韬笔记小说《益智录》,翻译时稍有改动。文中插画来源网络,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 在河北新城,有一位农夫,此人姓李,年纪不小了,平时为人不错,大家都叫他李公。李公家里不算富裕,但是也能保证温饱,家中不缺衣服粮食,这对于老百姓来说,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一年之后,李公已经三十岁了,妻子始终没能给他生个孩子。无奈之下,李公收养了别人家的孩子,取名李义。 李义虽然已经十四岁了,但还没成年,李公就让他去外地私塾里读书学习。李公深知做农民的辛苦,所以他希望李义能好好读书,考取功名,不仅能光宗耀祖,也能过上好日子。李义明白父亲的苦心,收拾好衣服后,就去了私塾。 两年之后,李义回来了,告诉李公:我天资愚鲁,不是读书的料,我想跟着父亲做生意。 原来,此时李公已经做生意了,所以李义就想跟他一起经商。 但是,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的,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没有经验和经历,也不懂人情世故,所以李公就说:你年纪还小,还不能做生意,不如在家务农吧。 李义却不肯,说:这样吧父亲,你先给我十几贯钱,让我作为本钱,我去尝试一下做生意。如果我赚不到钱,赔光了这些钱,那我就不做生意了,好好种田,您看如何? ![]() 李功觉得这主意不错,十几贯钱对他来说不算太多,就答应了李义。李公出手豪爽,给了李义二十贯钱。 李义带着钱,到了集市上,四处溜达观察。他很有做生意的天赋,到集市上后没有贸然出手,而是观察了好久,慢慢地他发现了物品价格高低的影响因素,于是,他在物价低的时候买入,物价高的时候卖出,以此来赚差价。 果然,这招很有效,李义或许还不懂供需和价格的关系,但是他确实掌握了做生意的技巧,所以他很快就赚了大钱。很快,二十年过去了,李义靠着自己的天赋,赚了几千上万两银子。 好,现在我们看看李义做生意五年时的情况,那时候他二十一岁,已经娶妻成家了。 那时候,李公的妻子怀孕了,还生了个儿子,李公很高兴,为孩子取名李利。就这样,李义多了个弟弟。 李利长大后,慢慢地看不起哥哥李义了。因为在古代,士农工商中,商人排名最低,在社会上没有地位,常常被人瞧不起。还有一点关键原因,就是李利认为,李义不是自己的亲哥哥,所以,他瞧不起李义。 于是,李利便不和李义一起吃饭,认为很掉价,不是一家人。 ![]() 李义做生意回家,买来的饭菜,李利也不肯吃。李公大怒,大骂李利,说“你要是不吃,以后永远都别吃”。表面上李利有决心,宁死不吃,实际上他还是会偷偷吃的,毕竟他也受不了饿肚子的苦。 李公生气,交代李义不要买东西了,李义却觉得,弟弟毕竟年轻,父亲对自己也有恩,何必计较呢?此时,家中已经全部由李义主持,家里开销费用也都是他挣来的,所以他还是会买饭菜,李利也还是会偷吃。 后来,李利也娶妻了,他很骄横,使唤嫂嫂(也就是李义的妻子),就像使唤婢女丫鬟一样。李义妻子也很深明大义,她理解丈夫和公公,也不计较这些,从不生气,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李公心里过意不去,虽然李义是自己养子,但是他对李义却视为己出,像亲生儿子一样疼爱。所以,李公还特意去安抚李义夫妇,没想到李义夫妇都说:弟弟夫妇都还小,我们应该让着他们,也应该多操持一下家里的事。即便我们再苦再累,父亲也不要跟他们说,免得家里不合。 李公听到后,感觉很欣慰,很高兴。 ![]() 几天后,李利提出来,自己已经成家,就应该和李义分家。 李公说:你要分家也可以,但是,有一点,这个家业都是你哥哥李义挣来的,所以就算分家,也只能把财产给你一半。 李公这么说,其实已经很偏袒自己的儿子了,毕竟家产都是李义挣来的,五五分对李义来说不公平。 但是,想到李利却很生气,说道:他又不是我哥哥,凭什么和我平分家产?要我说,家产只给他一成,就已经是我给他开恩了,对他也不错了。 李公没想到自己儿子是这样,气得也没说话。 从那以后,李公也没有心情再打理家里生意了,李义问父亲怎么了,李公支支吾吾,不肯明说。 李利每天都说要分家,吵吵闹闹了六七年,李公实在烦不了了,而且李利对李义越来越过分,已经到了仇视的地步,于是他答应了分家。 李公对李义说:你弟弟想分家,你怎么想? 李义说:如果弟弟非要分家,那就分吧。 李公想说“你弟弟要九成家产”,但始终说不出口,欲言又止三次。李义一看就明白了,说:家产我可以不要一钱,只要把老房子给我就行,这样的话,我妻子不至于受冻。能把房子留给我,我就很感恩戴德了。 ![]() 说着,李义眼中含泪,他是人,他也有感情,他也觉得委屈。 李公看到后很难受,安抚他说:我儿,不必担心,我自会处理的。 于是,李公拉着李义,找到李利,说:你哥哥答应分家了,你只要把房子给他留着,再给他一些衣服工具就行,这些不到一成的家产呢,你愿意吗? 李利不太愿意,但勉强答应了。 李公又对李利说:既然家产都给了你,那么养我和葬我之事,跟你哥哥无关了吧?以后,都要你出钱,行不行? 李利此时很高兴,说:那是自然,他又不是我哥,不需要他养你葬你。以后,父亲就跟我吧,不要去他家。 于是,两人就这样分家了。 几天之后,李义看李公闲着,就把他接到自己家,尽力孝顺。李义对父亲并没有任何怨言,妻子也是,所以三人在一起很开心。 李公对李义说:李利现在这样,都是我的错,我不该惯着他,现在搞成这样,你心中有怨言吗? 李义就说:父亲生他养他,这是天经地义的,我哪敢有怨言呢?父亲对我也有恩,我是兄长,让着弟弟一些,也是应该的。 李公又说:我看你好几天不出门做事了,是不是没有本钱做生意了? ![]() 李义说:我朋友挺多,可以跟他们借一些,然后就能做生意养家了,父亲放心,儿子就算自己不吃,也要好好孝敬您。 李公说:借能借多少钱呢?如今都是人情社会,凡事都看利益,商人尤其如此,你如今没了钱和产业,你那些朋友恐怕也不能借你多少钱。所以,你还是需要本钱。我这些年偷偷藏了不少钱,应该有你弟弟三分之一的家产,就埋在附近,等晚上没人了,你去挖出来就行。 随后,李公说了埋钱的地方。 李义一听,连忙对父亲磕头称谢。此时,李公却哭了,他说:李利不肖,简直就是无赖,现在有了钱,已经开始沾染饮酒和赌博了,我死后他肯定更过分,只怕要不了多久就会败光家产了。那时候,希望你念着我的情分上,对他照顾一些,那样我死也瞑目了。 李义慨然说道:父亲放心,就算你不嘱咐我,我也不可能把弟弟当路人甚至仇人看待的。他虽然对我不义,但我不能对他不义。 李公很欣慰,又住了几天,然后就回李利家了。 几个月后,李公病故。李利一看李义又做生意了,还做得不错,就找他商量,说父亲的葬礼费用,两人平摊。李义没说什么,答应了。 ![]() 李公去世后,李利无人约束,更加放纵自己,他喝着好酒,出入青楼,一掷千金,还经常跟狐朋狗友赌钱,出手相当阔绰。 慢慢地,李利没钱了,他开始想法骗李义的钱。 李利找到李义,说自己想做生意,但是缺少本钱,就问李义借了五十两银子,说卖掉货之后给李义。李义知道他的心思,但没有戳破,还是借给了他。 再后来,李利借不到钱了,就卖掉产业,卖掉土地,后来连大房子都卖了。别人出价低,他知道李义会同情自己,出价高,就把这些卖给李义。 李义不傻,他找到一位中间人,这个中间人在当地很有威望,李利也很怕他。于是,在中间人的证明下,李利的家产几乎都卖给了李义。 不到三年,李利几乎倾家荡产了。此时,李利别说赌钱了,吃饱都成了问题。 无奈之下,李利就去找朋友借钱,但是没有人愿意帮他。李利这才知道,这些朋友是多么的现实。他痛恨自己之前奢侈,可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一天,李义妻子说:弟弟家现在都揭不开锅了,你得帮助他们啊!李义答应了,给了李利妻子一些钱。 ![]() 李利妻子拿到钱后,激动得快哭了,以前李利的那些朋友,在他们困难的时候,没有一人来看望,也没人出钱帮他们。没想到,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是被他们逼得身无分文的哥哥帮助了他。 于是,李利妻子逼着李利到李义家道歉,还要李利帮李义做事,以弥补之前犯下的过错。 李利犹豫半天,终于鼓足勇气,来到李义家,磕头道歉,求哥哥原谅自己之前的错。李义扶起来他,笑着说自己并不介意,还让他来帮自己打理生意。 过了一阵子,李义说想招个女佣,帮家里做饭洗衣服。李利说:我妻子可以,让她来做吧。李义答应了,就这样,李利夫妇都来李义家帮忙做事了。 但是,李义从不给李利夫妇工钱,两人也不要。农忙的时候,李义夫妇还会下地干活,收割麦子,种植玉米等等。李利夫妇也跟着下地,从不要工钱,也没有怨言。 就这样过去了三年了,李利夫妇完全融入到了李义家庭中,虽然像仆人一样做事,但他们心中感恩,因为没有李义夫妇的话,他们可能就饿死了。 一日雨天,李义和李利喝酒吃饭。李义说:如果现在你还有当初那么多的家产,能保证自己存活吗? ![]() 李利略带羞愧,说:哥哥,此一时,彼一时啊,如果我有当初十分之一的财产,就能活得很好了。 李义大喜,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你之前卖给我的土地、产业、房子等,我都还给你吧。马上庄稼就成熟了,你们先从我这里拿工具以及黄牛,到时候好收获庄稼。以后,好好过日子吧。其实我很早就想还给你了,只是担心你会像以前那样,贪玩放纵,如今这几年我看你表现不错,我放心了。 李利大为感动,拉着妻子给哥哥磕头,泪如雨下,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很多年过去了,李利夫妇生了二子一女,李义夫妇也有了两个儿子,他们情同手足,就像亲兄妹一样。人们都说,这都是李义夫妇的功劳。 用今天的话来说,李义虽然是养子,但是他知恩图报,以德报怨,大有格局和胸襟! |
|
来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