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教育的缺失,孩子越来越成为“懒人”,“废人”,要想办法把孩子往乡下赶

 天地一沙鸥1975 2022-03-10
    开始从事与教育相关的工作以后,我开始思考我们上学的时代和现在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最近,我发现现在的学校教育缺失了重要的一环,劳动教育。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报告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12分钟。
    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不会叠被子,初中生不会洗衣服,这些都是很常见的现象。我有一个亲戚,他家的孩子倍受长辈的宠爱,尤其是隔代长辈即爷爷奶奶的宠爱,不要说做家务,连吃饭都是爷爷奶奶把饭菜装好递给他吃,就差喂饭了。这孩子学习成绩好,考了省重点高中,奶奶为了照顾他的生活,居然不远几百里,跑到省城租给房子陪读。
    后来,这孩子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这下爷爷奶奶犯愁了,离得那么远,房租又贵,去北京陪读是不可能了。等到这孩子第一个寒假回家时,爷爷奶奶都吓傻了,孩子背回来两大编织袋衣服。原来,这孩子从来没在学校洗过衣服,衣服脏了就买新的换上,一个学习下来,居然积攒了两大编制袋脏衣服拿回家洗。
    这样的孩子应该不在少数。家长们都想想看,自己说否说过这样的话。“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家里的事用不着你管。”“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去扫马路。”
     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巨大差距,导致家长们专注于孩子的学习,升学的压力让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过多承担家务劳动,更不用提让孩子去参加其他劳动实践活动了。

    我们那个年代,一个星期专门有两节劳动课。在课余时间,学校都布置了“勤工俭学”任务,我们要通过采草药,摘茶叶,打松果等各种劳动挣钱,上交给学校作为班费。
    且不说学生这种上交劳动所得合不合理,我们对这种“勤工俭学”活动并不抵触。这些体力劳动锻炼了我们的生活,生存技能,明白了劳动的价值,也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知识。
    人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着。
    现在的城里孩子最缺乏的就是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我问个几位小学生:“你们周末上几个培训班?”他们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最多的上6个,一般都有三四个。孩子常年困守在教育,家,教育培训机构,已经完全丧失了与外界接触机会。

    这样的孩子看到的天空是被高耸的水泥建筑割裂的,看到的大地是被水泥地覆盖的,呼吸的空是充满着汽车尾气的焦躁,能看到的世界万物只有人和园林景观植物。长期以往,孩子们的身心都是不健康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农村很少有自闭症,焦虑症,狂躁症等心理不健康的孩子,因为大自然和宽松的环境能释放他们的压力。就拿我自己的孩子来说,如果她在乡下呆上几天,心情会特别的好。
    所以,我设置小记者课程时,尽量把孩子们带到乡下去,让他们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这种活动虽然行程简单,如果他们在一天时间内能领会到劳动光荣,体验到人间生活不易,我当然非常欣喜。

    即便是达不到这个层次,只要他们放飞了自己的心灵,用自己双眼仔细观察了大自然和不一样的世界,再用笔记录下来,我也觉得是成功了。
    生活不仅有埋头学习,还有远方的诗和田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