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水有情,依依惜别,李白《渡荆门送别》

 泊木沐 2022-03-10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别的场景,总会充满着伤感。唐代大诗人李白喜欢仗剑走四方,当然也少不了经历送别的场面。李白写过一首诗叫《渡荆门送别》,可以伴着这首诗看看他如何面对送别。

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四年,是李白早期作品。当时他打算离开四川,沿着长江前往中原地区。一路上十分顺利,很快就到达了荆门。荆门是一座山的名字,位于湖北宜昌。从诗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在这里李白遇到了好朋友,不过他要继续赶路,只好和朋友在荆门话别。

这首诗的前两句交代了李白的行踪路线,他通过水路,达到了楚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宜昌属于楚国。为了遣词雅致,李白用了古时候的称呼。还有一个原因,楚国的土地十分广袤,形容大片土地的时候也可以用楚地。李白这样写是为了引出之后的两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这首诗中的经典名句。李白乘船从蜀地到了楚地,行程上千里,一路上他看到了无数绝美的景色,概括起来就是上面的两句诗。李白通过极强的概括能力,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让人对这一路上的山水美景产生了兴趣。蜀地多高山峡谷,楚地多平原湖泽。两种地形地貌的反差,就连李白自己都感觉到天大地大,一定要多走多看,才不会少见多怪。

有很多文学评论家喜欢拿这两句诗和杜甫写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进行对比。品一品,是不是味道相近。如果非要区分一下差异,那么只能说李白写的是白天的景色,杜甫写的是夜晚的景色。

也许诗人和诗人之间也会心有灵犀,李白写完了白天的景色,他也开始写夜晚的景色了。这首诗的五、六两句描写了李白坐在船上,仰望月亮,隐约间似乎在觉得天空中出现了宫阙。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海市蜃楼的奇幻景观当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看见的,不过这样美的景色,应该再锦上添花烘托一下。

诗中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提到了送别。结合诗中的描写,这个送别有两重意思。第一重意思,李白的确要和好友分别。第二重意思,李白和他过往的人生经历告别。他离开蜀地,进入到新的天地,他要扬名立万,他要报国为民,他要实现抱负。

李白的这股傲气一直伴他左右,人们喜欢李白,传诵他的诗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一个为了理想而生活的人,他的骄傲与浪漫是很多人希望拥有的宝贵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