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玩手机与不玩手机的孩子,10年后的差距居然这么大

 富书 2022-03-10

进化妈:爱玩手机的孩子,正被手机一点点偷走健康,早早就输在同龄人里的竞争力。

作者:水京雨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近日,带孩子去朋友家聚餐,席间,朋友说:

“愁死我了,假期快过完了,我家那神兽也玩疯了!每天都抱着手机不撒手!”

此话一出,就引发了朋友们的激烈讨论:

“我家的也是,每天想着办法和你讨价还价看手机、平板、电脑,你给他关掉电视、拿走手机、平板,他还冲你大喊大叫的,气死我了!”

“我家的更过分,孩子爸爸还带着孩子一起玩手机、刷视频,两个人看得不亦乐乎,气得我恨不得两脚给他们踢出去!”

朋友们吐槽的场景,是不是像极了生活中无数孩子的日常?

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显示:3--6岁的孩子中,手机接触率已高达91%;小学9--10岁的孩子,已经和成人使用行为相差不多。

换句话说,现在的小孩,一不小心就会沉浸在各种电子产品中玩得不亦乐乎。

这也让,很多父母头疼不已,该如何科学管控孩子玩电子产品,已经成为父母的一道难关。

手机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中更可怕

近日,看过一篇报道,不禁令人唏嘘!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从普通家庭挑选了100个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接触不到手机,一组对手机痴迷。

几年后的跟踪调查发现:不玩手机的孩子几乎全部考上大学,而痴迷手机的孩子只有2个考上大学。

网友们纷纷感慨: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就让他疯狂玩电子产品就够了。

有时候人的差距,往往就是在不经意间拉开的,而沉迷各种电子产品,很可能就是孩子的生活变槽糕的开端。

1、对身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报道,江苏11岁的小杰起床时,突然发现脖子动不了。

经询问,小杰每天都要玩很长时间手机。医生分析,这可能是小杰落枕的诱因。

更可悲的是,诸如此类的事件,并不少见。

之前,新闻报道,九岁孩子玩手机不运动,患上静脉血栓。当天,男孩持续低烧,并伴随胸部疼痛。

换衣服时,父母发现孩子两条腿粗细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最终孩子被发现患大面积静脉血栓,还引发了肺栓塞。

近期,英国《每日邮报》更撰文指出,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颈椎等健康问题。

另外,玩手机还会增加孩子的肥胖率,削弱免疫力,影响身高增长和身体发育。

爱玩手机的孩子,正被手机一点点偷走健康,早早就输在同龄人里的竞争力。

2、侵犯孩子的隐私,让他们面临风险

现在,很多的社交平台都允许显示真实的个人信息,甚至是地理位置。孩子们在使用电子设备时,会不知不觉中,暴露自己的信息。

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网路迷踪》,讲述一个16岁少女失踪了,她的父亲通过分析女儿常用的手机,破解社交软件最终找到女儿的故事。

而那个绑架并伤害女孩的坏人,正是通过互联网一步步接近女孩的坏人,并诱拐了她。

不合理地使用电子设备,不仅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还会危及到生命。父母们,不可不防!

手机正在悄悄地吞噬我们的孩子

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令人伤心疾首的事情,江西南昌一名14岁男孩将自己的亲爷爷杀害,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奶奶正在厨房做饭,爷爷去叫自己的孙子吃饭,但是孙子一直都在那里抱着手机玩,于是爷爷气急败坏地将孙子的手机抢走。

也正是因为爷爷的这一举动,孙子直接恼羞成怒地抄起水果刀朝自己的爷爷刺去,孙子的这种做法直接导致爷爷死亡。

据邻居讲,警察来抓他时,他特别镇定自若,还面带微笑。

他的反应轻描淡写,就好像只是杀死一只蚂蚁:“他挡我玩手机,就该死!”

这种冷漠不禁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一个小小的手机,竟然让孩子生了心魔,失去了最后的理智与道德自控。

而在我国,因为沉迷手机而患上“网络孤独症”的15岁以下孩子越来越多,在手机里自己是风生水起的角色,回到现实中,却个性懦弱、心理脆弱,极易因为一点小事就走上极端。

心理学家说:“过度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有损害,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冷漠、自闭、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为。”

如果父母不加以限制,我们含辛茹苦养育、给予厚望的孩子,极易被手机狠狠吞噬。

父母这样做,

没有电子产品娃也可以很快乐

看到这里,有的父母开始焦虑了,既然有这么大的危害,以后还是尽量不接触为妙。

可是,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不接触手机、平板的想法很不现实的,电子产品是双刃剑,关键是父母如何引导孩子使用。

1、父母要学会以身作则

根据德国电信公司2018年的调查数据,中国人平均看手机次数已经高达600次,而发现父母玩手机的时间,多于陪伴孩子时间的竟高达45%。

所以,父母要先严格要求自己,在和孩子相处时,尽量不看手机。

这样就可以给孩子发来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手机对父母来说,只是一个普通工具,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去使用。

2、在家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电子设备使用环境

“手机时代”的育儿指南人德沃拉·海特纳指出,父母可以试着把家里的充电区设置在客厅公共区域,也可以对家里的信号进行限制,无法覆盖到卧室。

这样能让孩子意识到,电子设备只能在家里的公共区域使用,是不能被带进房间的。同时,孩子只在公共区域玩手机、平板,也能帮助父母更好的监督她的使用细节。

还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父母需要对房间布局做出不同的调整。如果孩子还小,就可以调整家里电器设备的摆放位置。

电视机、电脑等这样的大件设备,不要放在家里最显眼、最舒适的地方。

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孩子过早地接触到这些设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孩子看到大人使用电子设备的场景。

如果孩子年龄大一些的,父母可以把和学业有关的电子设备都集中布置在书房。

而日常玩耍和休息的房间,就不要放置电子设备了。

3、多多创造“不插电”的家庭活动

父母们有没有想过,假如全家都陪孩子,不使用手机,会发生什么呢?

美国的一位记者苏珊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6个月的时间里,让家里所有人都不接触任何电子设备。

一开始,每个人都会觉得很不适应,大人们要和自己的同事朋友一一解释,而孩子们更是不满。

但渐渐地,家里人都明显感到,互相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了。

而且,因为空出了一大块原本属于电子设备的时间,小家伙们的特长和爱好都一一展现了出来。

有的父母会有疑问,这“不插电”活动,真的能有趣到让孩子主动放下手机吗?到底可以带孩子玩些什么呢?

海特纳专家认为,设计怎样的“不插电”活动,重点是要迎合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比如,孩子爱做手工,就可以设计一个独立的区域,这里只有桌子、画板、黏土等工艺品。

除了家庭活动以外,父母也可以带孩子参与户外的“不插电”运动,比如,周末全家去爬山、打球等。

《人民日报》曾告诫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

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毕竟你的态度里,藏着孩子绚丽的未来。

底部点个“在看”,并“分享”给更多人,跟大家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