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乌梅汤治胆道蛔虫病 林德新,副主任医师,内科主任(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心卫生院)。 主治:胆道蛔虫病。 处方:乌梅50克,白芍30克,苦皮、槟榔、使君肉各15克,川椒、干姜、黄连各5克,黄芩、川棟、柴胡、枳实、大黄(后下)、甘草各10克。儿童药量酌减。 用法:每日2剂,早、晚各1剂,每剂加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顿服。4剂为1疗程。若剧吐者,服前肌注阿托品0.5毫克;服首剂中药1小时后1次顿服驱蛔灵3克或肠虫清2片。 疗效:治疗患者45例,治愈(服中药2~3剂.1次顿服肠虫清2片,症状和体征消失,“ B ”超复查:胆道内无蛔虫)38例;好转(服中药3~4剂,1次顿服肠虫清2片,症状明显减轻)5例;无效(服中药4剂,顿服肠虫清2片,症状未减,需配合其它西药治疗)2例。总有效率为95.6%。 按语:饮食不节或肠道蛔虫遇寒等原因骚动不安,窜入胆道。虫动则剧痛,虫安则痛止。方中重用味酸乌梅能制蛔;辛温的川椒、干姜能温脏安蛔;味苦的芩连、使君肉、槟榔、苦棟皮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痛;重用白芍甘草能缓急舒挛,和中止痛;柴胡、枳实、川棟能升清降浊,疏肝利气止痛;参入大黄能杀菌利胆,导泻姻虫。纵观全方,具有解痉止痛,消炎利胆,清热杀虫的多种效能故疗效满意。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
|
来自: 中医睡眠张医生 >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