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衍平 | 虎年说虎:宁海虎患

 乡土宁海 2022-03-11

在历史的长河中
宁海虎患屡屡发生
百姓深受其害

章思统作品

宁海虎患
(本文2800字)

作者:周衍平

网络照片:章思统作品


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虎是兽中之王,象征着正义、勇猛和威严,被人们视为吉祥之物,但在自然界中,真正的老虎体态雄伟、是凶猛的食肉动物,它噬食人畜,给人带来过很多灾难。宁海地处天台山腹地,这里山高林密,过去曾是华南虎的栖息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宁海虎患屡屡发生,百姓深受其害。

有关宁海虎患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南宋。著名文学家洪迈(1123—1202)在他的夷坚志》里记载了“郑四客杀虎”的故事。郑四客是仙居人,原为宁海林通判家一佃户,后稍有积蓄,就做起了贩卖纱帛与海产品的生意。淳熙二年(1175),郑四客与仆人陈二负挑着货物途径摘星岭,当时天色已晚,又下暴雨,主仆两人只好在一空屋住下。正当他们准备生火做饭时,发现柴堆里有三只刚生下的小老虎,便用随身所带的矛将其杀死,还关好门窗,用木棍抵住。不一会,响起了猛烈的撞门声,从门缝往外一看,竟来了两只大老虎,其中一只嘴里还叼着东西,足有数尺长。郑四客被吓得跌倒在地。有只老虎用爪掘门,要冲进屋来。郑四客拿起刀砍下了三只虎爪,老虎负伤而逃。又过了一会,听到门外有人呻吟,他们也不敢开门去看。第二天一早,他们才发现,昨晚门外呻吟的是林通判之女,她也是被老虎叼来这里的,幸好没有受伤。郑四客背着林女下山,绕道回到宁海,将其送归林家。女儿失而复得,林通判一家喜不自禁,抱头痛哭,并重谢了郑四客。自此之后,郑四客变得胆小,因惧怕老虎报复,再也不敢出门贩货了。

《夷坚志》虽是一部志怪小说,但却是洪迈所经历的宋代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伦理道德、民情风俗的一面镜子。宁海是洪迈的出生地,他父亲洪皓(1088~1155)曾任宁海主簿。洪迈从小耳闻目睹宁海发生的奇闻轶事,成为了他创作《夷坚志》一手素材。《夷坚志》记录了许多有关老虎的故事,真实反映了南宋时期的虎患问题。

章思统作品

明清时期,宁海虎患事件日渐频繁,对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洪武三十二年(1399),县令王士弘因“邑多虎,白日横行”,令百姓“设械柙之”,结果“一月虎尽除”,百姓还特意编民歌,歌颂王县令:“打虎得虎,祈雨得雨,岂弟君子,民之父母。”至今,梁皇山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当年用虎柜等诱捕老虎的许多传说。

明崇祯《宁海县志》记载了许多虎患事件,其中烈女虎口夺夫的故事,令景阳冈打虎英雄武二郎都自叹不如:陈氏,白溪王三苟妻。冬夜,(三苟)往邻家,归,攫于虎。陈觉,秉火亟赴,裭得尸,负归……。据说陈氏虎口夺夫时,年仅20岁

大家最熟悉的虎患事件应该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记的开篇里所记载的:“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当年徐霞客因老虎挡道,“止宿”梁皇山下,于第二天一早,经王爱山向国清寺进发,没想到在王爱山的弥陀庵,徐霞客又看到了和虎患有关的另一番景象:“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为了避免老虎伤人,连山上的草木也被人烧去。徐霞客在两天的行程记录中,两次提到虎患事件,可见当时的老虎有多猖狂了,也可想而知其旅途也是充满了艰险。

在明代,这样伤身虎口的悲剧还有很多。明嘉靖年间,深圳里岙上张村的张金香,在上山斫柴时,半日里连遇四虎,他斗智斗勇,毙二虎,伤二虎,最后精疲力乏,命丧虎口;无独有偶,崇祯年间,同里溪边村的竺朝擎,在外农耕,先遇三虎崽,被他用铁耙劈死,后逢雌雄双虎夹击,不幸丧命。明嘉靖年间,有一虎窜入竹林村中,一村民叫王守涓,刚从外干活回家,未提防,被虎所攫,其兄王守南奋不顾身,用竹鞭狠抽虎须,虎痛弃其弟而逃,守涓虽被咬伤,幸未伤命。(见应可军《宁海历史上的大虫乱》)

三(山)隍庙与路廊

清道光年间,东南沿海山区,发生了连续三年的“大虫乱”:一次,猎手们在七市三隍庙后围猎一虎时,村民吴金奎一不提防,被虎爪拍伤,幸亏老猎人应全木及时开枪,打死老虎。没几天,长洋村小姑娘翠青,年仅12岁,给耕田的父亲送中饭,被虎叨走。父亲罗能寿,带上猎枪、弩箭,循虎踪,上枫槎岭,过水车清泗岙,再到越溪后山,跨过坎头王,走狮子山,再到小林塘岸斗门,连续二天二夜,凭经验在斗门安放弩箭,果然二虎中弩,一死一伤。罗能寿百里追歼大虫,为女儿报仇,受到村民尊重。为绝虎患,各村用石条、粗木制成虎柜,用牯羊为饵,共诱捕了十八只老虎,才使虎患稍敛。(见应可军《宁海历史上的大虫乱》)

民国时期,老虎的数量虽在逐年减少,但宁海虎患事件仍时有发生,人虎之争仍在继续。19435月5日,两只老虎闯入梅枝田白岩山田方新家,将其两只白羊叼走,田见状立即到乡政府报告,乡警持枪上山搜索,终于发现其中一只,由于不敢靠近,未有击中,老虎跃入深山而去;18日晚,一猛虎突然窜入桑洲街,巡逻的警察发现后举枪射击未中,虎向北逃窜不知所踪,据说当时此虎常在桑洲一带滋扰,山上新厝棺柩常被其破坏,并啃食尸首。194612月中旬,岔路田良王村周喜才到梁皇山腰的黄龙尖砍柴,在柴蓬中发现猛虎一头,似百斤毛猪大小,四足矮胖,趾有碗口大,所幸老虎正在低头撒尿,未对人进行攻击,周毛骨悚然转身而逃;再过几天,桑洲老屋基村猎人周瑞开等人在村庄附近狩猎,打死了一只未成年老虎。19473月11日,梁皇山附近的蜈蚣山上,村民蒋思新砍柴时,与躲在柴蓬中的一只老虎劈面相逢,蒋吓得急忙逃回,请去白龙潭的猎户娄宏富等人上山击毙该虎;不出几日,任家塘村再有老虎进村侵害牲畜,村民又去白龙潭村请猎户来狙击,因不久前蜈蚣山猎得的那只老虎拿到宁波出售,所得还不够川资,几个人借来盘缠才得以回家,所以这次都不愿去冒险打虎了;同年6月间,宁海花山头一带常有两只老虎结伴进村,叼走猪羊,所幸未有伤人。

民国期间,宁海附近的天台、新昌,奉化、象山等地虎患也时有发生。19488月3日上午,有六只黄褐色斑虎突然闯进奉化倪家山村,村民见状,纷纷躲避,后纠集猎户开枪阻击,虎群闻到枪声逃之夭夭。经查,奉化此次虎患仅有两只羊被咬死,一只羊失踪,无人员伤亡,虽声势大,但损失甚微。19478月,发生在温岭的虎患事件才令人毛骨悚然,据报道,先后有100多人被老虎咬死或咬伤,其中肖村地方一天就有十几名儿童被虎所害。

章思统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各地成立了专业打猎队,对老虎等野生动物进行围歼,一时灭虎“捷报”频传,仅19501至4月份,宁波当地报纸就报道了3起打猎队歼虎事迹,共消灭老虎4只。1956年,湖北的李良书打猎队一年打死老虎14只,其它野生动物220多只,事迹被新华社报道后,成了学习推广的经验。尤其是李良书发明的“毒饵诱杀”法,比当年宁海梁皇村葛氏太婆发明的“热称砣裹肉诱杀法”的杀伤力强大了不知多少倍,给虎子虎孙们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1958年,宁海双峰上岗村再现虎患,村民用猎枪打死老虎一只,抬到县前街的鼓楼下剥皮卖肉,这估计就是宁海最后一只有文字记载的老虎了。从此之后,宁海境内老虎绝迹,再无虎患!

2022年2月9日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