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过去哪来的未来?过去是未来绕不过去的梗

 丁小悟典 2022-03-11

东西用旧了,我们就会淘汰掉;用破了,就会扔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句话看似对平常生活经验的总结,却是富含哲理。

老子说,“敝则新”。“敝”是陈旧、破旧意思,和“新”相对,破旧才能更新。但是,老子的这句话包含更深的哲学道理。

在收藏家那里,物品越古老越稀缺也有收藏价值,而在寻常人的眼里,物品破烂不堪的时候,使用价值就会降低,甚至消失,就不能使用了,只能以新代旧,新的淘汰了旧的。

没有过去哪来的未来?过去是未来绕不过去的梗

其实,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是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主要方式,也是生命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如果新陈代谢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

旧是新的基础,新是旧的延续,没有旧,就没有新。比如树木,春天发出嫩芽,夏天枝繁叶茂,秋天果实累累,冬天树叶凋零。到了第二年进入又一轮的轮回,一直这么循环往复着。树虽然还是那棵树,但是,第二年应该比前一年长高了一点,长粗了一点。

“敝则新”,强调的就是世界宇宙中生生不息的变化规律,世界一直是生灭往复变化着,循环往复。

没有过去哪来的未来?过去是未来绕不过去的梗

新事物不是凭空而来的,是从旧事物中滋生,旧的转化成新的,以一种全新面目出现。还以树木为例,树木发芽后,经过一年年的轮回,由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有用之材,可以做椽子、柱子支撑房屋,可以做器物供人使用,变成了另一种形态。这就是哲学所说的,旧事物灭亡了,新事物产生了。

懂得了新事物从旧事物中转化而来的,就要一分为二地对待旧事物,千万不要瞧不起“敝”,更不能全盘否定旧事物。

人们习惯以为旧的就是不好的,新的才是好的,因而全盘否定过去,把新旧割裂开来。有些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持否定的态度,一说到老子、孔子,就说是老古董,要掉进“历史的垃圾箱”里,认为现代的落后,全是传统文化造成的,因而不加思索地否定,岂不知新旧是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

没有过去哪来的未来?过去是未来绕不过去的梗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重温过去,预知未来。当他的弟子子张问他未来十代的事可以知道吗,孔子根据夏商周三个朝代“礼”的历史沿袭变革的情况,说可以推测周之后的百代的情况。

温故不仅仅是要知道过去,而是重新认知的过程,通过重温过去而推知未来,在这个过程中,既增加了对旧知的认知,又能够有所发现并获得新知,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

孔子说他“好古”,“述而不作”,孔子对于先王之道是深信,一生对文化遗产进行学习、诠释、传授与弘扬,对春秋之前的文化进行了一次大整理,使中国元典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没有过去哪来的未来?过去是未来绕不过去的梗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博古是为了通今,古为今用。找寻历史的轨迹,探求历史的规律,可以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更好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推陈出新,在旧事物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融入新生事物中,让它适合新时代。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敝”代表的是陈旧过时的思想、做法,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就要用新方法、新策略去解决,抱着陈旧过去不放,抱残守缺、因循守旧,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如果发现自己落后于时代,就要学着去改变。

《礼记·中庸》:“破则立,从则平。”意思是,只有打破了才会去旧换新,新的东西才会出现,如果跟从旧的话,只会是平稳的,一切没有太大的改变。不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新的。

没有过去哪来的未来?过去是未来绕不过去的梗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对于一个人来说,日子是一天过来的,过去记录着自己的走过的足迹,即使过去再不堪,都不可能拦腰截断。

知道了自己过去的不如意,就要以过去为鉴,努力去改变自己,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坚持,保持天天进步一点点,新了还要更新,日积月累,就会是人生的赢家。

如果过去做得不错,就为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持之以恒,就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删)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与你一起领悟传统文化之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