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与管理系列之十四:庸才驱逐良才

 许栩原创 2022-03-11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呼!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以上古文是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大体意思如下:

世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搜罗人才,因此人才都投靠他的门下,而他终于借助他们的力量,得以从虎豹一样凶恶的秦国逃走。

唉!孟尝君只不过是那些鸡鸣狗盗之徒的头目罢了,哪里称得上能搜罗人才呢?如果孟尝君真的能够搜罗人才,他完全可以凭借齐国的强大力量,得到一个真正的人才,借人才的力量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这些鸡鸣狗盗之辈来逃跑?鸡鸣狗盗之辈出入他的门下,这正是真正的人才之所以不到他那里去的原因!

王安石的论点是孟尝君不是能够搜罗人才的人(也即世人称赞错了),核心论据有二,一是孟尝君搜罗到的鸡鸣狗盗之辈不是真正的人才;二是正因为有很多鸡鸣狗盗之辈,真正的人才不愿意加盟。

我们先说鸡鸣狗盗之辈不是真正的人才。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这个局部事件中,鸡鸣狗盗是起到关键作用的,没有鸡鸣狗盗,孟尝君可能逃不出秦国,单纯从这一局部事例中看,鸡鸣狗盗是有能力的,是人才,这也是世人普遍形成的错觉。

但王安石看得远,“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人才,要为组织发挥的作用,要带领或推动组织前进,或提前规避组织风险,这些都是人才的作用,显然,不是鸡鸣狗盗之辈所能达到的。比如这个事例中,是什么使孟尝君处于危险境地,他的团队为什么不能提前预警或预防等等,这些,都是因为,孟尝君没有真正的人才所致,也即,鸡鸣狗盗不是真正的人才。

我们社会有个怪象,即谁都知道防火优于救火,但受追捧和受表彰的永远是救火的英雄,防火者如不去有意炒作,大多默默无闻。

我们的企业里,我们的管理中,也一样,从老板到基层,各级管理人员谁都知道防火优于救火,制订规则与流程优于临时协调解决,但实际论功行赏,往往,还是善于临时协调的人、所谓的“沟通协调能力强”的人得到厚报和重用,这和追捧救火英雄如出一辙。

正确的顺序正该是,防火人才优于救火人才,制定规则者优于问题协调者。

说完鸡鸣狗盗之辈不是真正的人才,我们再来看看“正因为有很多鸡鸣狗盗之辈,真正的人才不愿意加盟”。

“劣币驱逐良币”是一个经济术语,用到社会上,可以说成“坏人驱逐好人”,而用到人才上,其实也相通,即“庸才驱逐良才”,就是王安石说的“正因为有很多鸡鸣狗盗之辈,真正的人才不愿意加盟”,真正的人才被鸡鸣狗盗之辈驱逐。

庸才也称之为“才”,就是说庸才也会有一定的本领(比如鸡鸣狗盗之辈),能在关键的时候能搔到领导的痒处,如果这种情况多了,鸡鸣狗盗之辈多了,就会给领导造成错觉,认为庸才就是真正的人才,而那些真正的人才自然入不了法眼(因法眼容量有限),于是,真正的人才因看不到希望被迫离开。

职场中,善于防火或善于梳理流程的人,一般不善于表现或表达,而善于或乐于救火的人,则相反,他们一般很容易让领导相信他们的作用和能力,于是,善于防火或善于梳理流程的人被忽视埋没直至离开,或者慢慢被同化变成善于或乐于救火的人。

那如何才能搜罗和拥有真正的人才呢(当然,是公司需求的合适人才),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建立适合自己组织的人才评价体系,以体系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而不是以高级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和意愿为准。

我们需要救火英雄,但我们更需要日常在做防火的无名英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