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栩原创2020读书笔记7《改变世界的管理方法》:值得重温的12种经典

 许栩原创 2022-03-11

许栩原创2020年读书笔记第7篇,《改变世界的管理方法》,主编邱庆剑、黄雪丽,2004年4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汇总介绍管理方法的书,书中简述了12种管理方法,这是当时全球1000家大型企业的CEO从最著名的45个管理中挑出的排名靠前12位的管理方法。

不过,这是2004年的事了。

如今VUCA时代,管理思路,管理方法也在快速迭代,这本16年前的书,还适合现在的我们吗?这16年前提到的管理方法,还适合如今的企业吗?

我想,是适合的,至少,是很大程度适合的。一来,我们目前企业管理绝大多数管理方法并没有脱出这12种方法的范围;二来,方法从来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之别,而适不适合,源自实际的场景和对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本篇读书笔记,按本书的行文顺序,以摘录或摘抄的方式,尽可能的还原书中所提到的这12种管理方法,以供参考。

一、揭开现代管理序幕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现代管理最早也是最重要的管理思想之一,由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泰勒首先提出。泰勒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作业管理、组织管理、管理哲学。

1、作业管理: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需要作业管理。——作业管理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把工人积累的经验和技巧归纳整理并结合起来,在分析比较中找出共性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将它标准化,从而形成科学的方法,再用这些方法去指导生产,消除生产中的不合理因素;其次,作业管理需要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最后,作业管理需要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

2、组织管理:组织管理的核心是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

3、管理哲学:科学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手段,更是一种管理哲学。

如何实现科学管理?泰勒提出诸多措施(针对当时美国的现状,目前仍可借鉴),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条:普遍推行定额管理、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努力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实现工具标准化和操作标准化、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二、奠定现代管理基础的“一般管理”。

一般管理的创始人是亨利·法约尔,著作《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一般管理理论关注的焦点是什么类型的专业化和等级制度才能使组织效率最大化。法约尔把企业的全部活动分为6种: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易)、财务活动(筹资和资金使用)、安全活动(保证财产和人员的安全)、会计活动(财务核算和财产控制)、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管理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项就是一般管理的五个步骤。

1、计划:预测未来状况,规划行动方案和目标。

2、组织:建立企业物质和社会主义的双重结构,有效利用资源。

3、指挥:使人员发挥作用,按照计划行动,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4、协调:连接、联合、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保证计划完成。

5、控制:以一定的措施,保证执行者的行动在规定的标准和制度前提下运行。

除这一般管理的五个步骤外,法约尔还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团结。

特别记录一条:劳动分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专业化。

三、把人从工具中分离出来的“人本管理”。

乔治·埃尔顿·梅奥是人本管理思想的早期代表,艾德华·戴明和汤姆·彼得斯也对这一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人本管理思想,是指以人的管理为核心,以激励人的行为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组织员工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从而实现组织的高效益目标。

人本管理思想的提出,是梅奥在管理学上的最大贡献。

人本管理思想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员工是组织的主体、能级管理原则、动力促进原则。

参与式管理是对人本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人本管理的实践形式之一。

实施人本管理的六个基本秘诀:尊重员工,信任员工、让员工参与管理、重视管理中的沟通、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为员工的创造性劳动提供条件、利益分享。

四、一分耕耘十分收获的“80/20法则”。

80/20法则首先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1897年,他偶然发现英国人19世纪的财富与收益模式:大部分社会财富,流向少部分人手中。同时,他还发现两个现象:第一,某个群占人数的百分比,与该群体所占有的财富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平衡关系;第二,该不平衡关系重复出现,并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出现。这种不平衡关系简称为80/20法则,即占人口总数20%的人,占有了社会总财富的80%。

80/20法则颠覆了两个观念。

1、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抓住了关键的20%,付出一分却可以获得十分回报。

2、凡事都要尽一切努力。集中资源和力量,做20%关键的事。

那么,如何抓住关键的20%呢?——可以量化的对象:统计分析法;非量化的对象:调查研究法。

五、被誉为管理“日心说”的“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在管理史上的重大贡献是,它指导管理的整个重点从输入转移到输出上。

目标管理这一概念,首先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在他的著作《管理实践》中提出。目标管理的精神可以理解为:用“目标”代替“手段”,来实现对部属的管理。

目标管理有四个构成要素:目标明确、参与决策、规定期限、反馈绩效。——有效的目标,总是有期限限定的。

目标管理的四项基本任务:确定有无目标并找到真实具体的目标、目标与战略顺序的选择、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准确地评估目标管理成果。

目标管理的五个步骤:建立完整的目标体系,管理者根据目标下放权力,管理者进行过程管理,管理者定期检查,管理者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奖惩,同时会同被管理者进行分析总结。

六、让管理者认清管理核心的“决策管理”。

决策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他因为在这方面的突出成绩而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在管理学上最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决策的“有限度理性”和完善了社会系统理论。“有限度理性”的核心是认为最优行为是不可能的,决策者只能在众多备选方案中选择一种适当的方案。

西蒙主张用“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替代传统的“最优化”准则。“最优化”准则是从“经济人”和“完全理性”出发的最优化、最大化准则;“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是从“决策人”和“有限理性”出发的令人满意的准则。

在西蒙看来,完全理性是不可能的。

决策的过程就是优选,没有选优,就不能称为决策。

有效决策的五个基本要素:把握问题的性质,明确解决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思考方向的正确,决策方案的可操作性,评价决策层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七、掀起一场生产模式革命的“JIT管理”。

JIT管理指的是“Just In Time”,即“适时管理”。它首先由戴明博士提出,它倡导一种不断改进工作的企业文化,通过百分之百的参与,人人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向一切形式的浪费挑战,目标是实现百分之百的优良产品。

“JIT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

JIT的目标是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

JIT管理思想的五个特色:注重交流、给员工参与的机会、在需要的时候中断生产、出现问题立即解决、合理利用资源。

实现JIT管理是三种常见的手段:适时适量生产、灵活配置人力资源、质量保证。

八、让企业形象脱颖而出的“CI战略”。

CI又称CIS,是CorporateIdentity System的缩写,通常译为“企业识别系统”。

这一系统的雏形诞生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彼得·贝汉斯之手,但现在通行的看法是,CI正式开端于1956年的IBM公司。

CI兴起于美国,却升华于日本。美国的CI是“外向型”的,主要用于对外宣传,以营销为导向,以消费者为诉求对象。日本却将CI发展为内外结合,并以“内向型”为主,整合员工的思想意识,确立企业经营理念,从而达到促进营销的目的。

CI是运用视觉设计手段,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观念、管理特色、产品风格、营销准则、营销策略等整合为一个整体形象,同时将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统一起来,由内到外进行企业与社会的信息交流,给公众最快最深刻的整体印象,让公众关注企业、识别企业和记住企业,从而达到促进营销的目的。

CI包括三部分: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BI)、视觉识别(Vosial Identity,VI)。

九、真正认识“质量”概念的“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先驱是艾德华·戴明博士和朱兰博士。

戴明的质量管理核心思想主要包括:不可缺少管理高层的决心和参与,只有得到决策者的支持,这种管理方法才能在企业中实施;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培养员工的产品质量意识;统一质量标准;强化质量改进技术的培训;强化对质量成本的认识和分析;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戴明管理十四条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这十四条是:建立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目标;运用全新的管理观念;保证过程,不要依靠事后检验来保证质量;不可太注重价廉,价廉更需物美;建立持续改进的生产和服务系统;建立岗位培训;领导挂帅抓好质量管理;创造和庇护的气氛,排除恐惧;化合作,打破职能障碍;消除口号,劝戒和个人目标;数量不是根本,数量和质量必须兼顾;使员工心悦诚服地工作;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前采取行动,实现转变。

朱兰“质量三角色”:顾客、处理者、供应者。

朱兰“质量三元论”: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产品设计、试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辅助过程中质量管理;售后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四个步骤:制订质量方针、选择和确定质量体系要素、编制质量手册、编制质量计划。

全面质量管理六方面的基础工作:标准化工作、统计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教育工作、质量责任制度的建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十、让企业经营趋于完美的“6δ管理”。

“δ”来自于俄国数学家P·L·Chebyshtv的理论,是一个描述偏差程度的数理统计术语,用以表示一个样本的标准偏差。6δ是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指的是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利用事实和数据来驱动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包括全面的管理义务、卓越的见解、以顾客为中心、过程的改进、度量的规则等。

从六个方面理解6δ:6δ是一种管理中的统计测量工具、6δ是近乎完美的业绩目标、6δ是一种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管理、6δ是一种员工思想管理、6δ是促进企业主动完善的管理、6δ是一个卓越的管理系统。

6δ管理的六个核心思想:真诚地关心顾客、以数据和事实来推动管理、实施预测性管理、无边界性合作、针对过程进行管理和改善、追求完美但容忍失误。

6δ管理的三个基本原则:坚持质量成本分析的原则、坚持客户满意度分析的原则、坚持质量风险分析的原则。

推行6δ管理的五个基本步骤:明确核心流程和关键客户、认识客户的需求、评估公司当前的业绩、制定先后顺序,分析并实施改进、扩展和事例6δ管理系统。

十一、解决企业无边界扩张的“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的思路是,把重心放在擅长的工作上,只做擅长的工作,而把其他工作交给外部去完成。

虚拟经营,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以优势的、有限的、关键的资源经营核心功能,将其他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外力进行整体弥补,最大效率地发挥其有限资源的一种经营方式。

虚拟经营的特色:

1、目标明确且高于现有资源可以达到的水平,极具挑战性。

2、资源配置集中在高附加值的部门,并注重产品品质、成本和周期等的平稳。

3、内部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方面具有灵捷性。

4、具有优势资产,尤其是无形资产。

5、尽可能使组织经营成本降到最低。

虚拟经营的四大基础:网络平台、信息技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巨大的无形资产。

虚拟经营的五大类型:虚拟生产、共生、策略联盟、虚拟销售网络、虚拟行政部门。

十二、让企业脱胎换骨的神奇配方“企业再造”。

1993年,迈克尔·哈默和钱辟出版了《企业再造——工商管理革命宣言》,正式提出“企业再造(BusinessTransfor-mation,BT)理论。作者将企业再造定义为: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戏剧性的显著改善,从根本上再思考、彻底再设计业务流程。这里的关键指标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成本、员工工作效率。

企业再造的四个关键词:根本、再设计、流程、戏剧性。

企业再造的基本内容。

1、再造文化,即对企业文化的理念层、制度层和物质层均进行脱胎换骨的再设计。

2、重新规划远景,包括未来设计和相应的战略。

3、再造组织,即对企业组织设计进行再思考、再设计。

4、其他重振活力的措施,包括再造流程、创立新事业、市场新定位、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个人学习等。

企业再造的实施步骤。

1、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把握企业实际情况。

2、对企业经营进行全方位再思考,确定切实可行的再造目标。

3、根据现状和反思,制订相应的再造战略、计划和措施。

4、选择适当的时机,实施企业再造,并不断反馈、修正,直到达到目的。

读书总结。

最后,总结一遍这12种值得重温的管理方法,同时列上当时1000位CEO的投票数。

1、揭开现代管理序幕的“科学管理”,861票。

二、奠定现代管理基础的“一般管理”,623票。

三、把人从工具中分离出来的“人本管理”,598票。

四、一分耕耘十分收获的“80/20法则”,586票。

五、被誉为管理“日心说”的“目标管理”,524票。

六、让管理者认清管理核心的“决策管理”,423票。

七、掀起一场生产模式革命的“JIT管理”,423票。

八、让企业形象脱颖而出的“CI战略”,406票。

九、真正认识“质量”概念的“全面质量管理”,364票。

十、让企业经营趋于完美的“6δ管理”,364票。

十一、解决企业无边界扩张的“虚拟经营 ,299票。

十二、让企业脱胎换骨的神奇配方“企业再造”,267票。

许栩原创读书笔记,我们下本书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