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批判“八股取士”,官场百科全书式小说《儒林外史》

 泊木沐 2022-03-11

《儒林外史》是清代文人吴敬梓写的一部章回体小说,学者认为这部小说的艺术成就可以比肩文学名著《红楼梦》。大家对这部小说有个共识,称之为“官场百科全书式小说”。这部小说创作于18世纪中期,大概和《红楼梦》出现在同一个时代。

吴敬梓出生于官宦世家,虽然称不上世代簪缨,但也算衣食无忧。他青年时期参加过科举考试,结果没有上榜。中年时期依然追求功名却铩羽而归,到了晚年有了晋身的机会,已经伤心至极。吴敬梓晚年生活贫寒,从一个生活优渥的贵公子,到年老贫贱事事哀的老头,他的一生代表了很多读书人的命运。他写《儒林外史》就是反思科举考试、八股文章对读书人的迫害。经历迫害的读书人进入官场之后,往往会产生某种报复心理,促使他们颟顸昏聩,贪婪无耻。

《儒林外史》的内容从元朝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明代文人。一个清朝人不写本朝故事,是为了避免牵扯到“文字狱”。清朝的皇帝来自于关外,他在稳固统治的同时内心极其敏感多疑。体现文化方面,因言治罪,因文治罪屡见不鲜。故此吴敬梓在创作中,把时代背景放到从元末到明朝这段时期。虽然历史背景变了,但书中的内容同样可以放在清朝的背景之下。

提到《儒林外史》,必须要提及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的考题——八股文章。这是一种教条化、模式化的文体,丝毫不能考核出莘莘学子的能力。这样的考题长期出现,僵化了读书人的思想,让大部分读书人成了考试的工具。写这种空洞文章的人,久而久之会变得迂腐不堪。《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他中举之后甚至变得癫狂发疯,就是深受这种“官样文章”的迫害。这不是他一个人不幸,而是天下读书人的不幸。吴敬梓在辛辣讽刺之余,也提出了他的见解,这就是这部小说的现实意义。

吴敬梓深刻揭露了“八股取士”制度,辛辣批判那些欺下媚上的贪官污吏。既然作为一部“官场百科全书式”的作品,书中出现了各种官员的形象。按照人物性格涵盖了四中官员。第一种官员单纯追求功名利禄。第二种官员欺世盗名。第三种官员虚情假意。最后一种官员看破官场黑暗,成为栋梁之才。也就是说,吴敬梓承认有好官,但大部分官员都是无能昏聩的。

吴敬梓在创作《儒林外史》时,采用了“婉而多讽”的写作手法,故此他笔下的官场百态格外生动鲜活。他不是为了讽刺而讽刺,他只是通过讽刺的手法勾勒出官场的真相。故此后人对这部小说评价极高,认为这是一部风格成熟的文学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