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纳堂致力于中国高古老窑瓷器的收藏及保护,与志趣相投的古玩爱好者鉴赏及交流。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从东汉创烧出成熟的青釉瓷器以来,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制瓷历史。在这漫长的瓷业发展过程中,中国的南、北方多处窑场创烧出了丰富多彩,美轮美奂,人见人爱的中国瓷器。形成了若干个工艺技术成熟,产品精致,艺术风格自成一体,产品质量稳定的窑系。 藏品分类〇 宋代哥窑瓷器〇 宋代官窑瓷器〇 定窑瓷器〇 钧窑瓷器〇 龙泉窑瓷器〇 吉州窑瓷器〇 唐三彩釉陶〇 西夏瓷器〇 建窑兔毫盏〇 汉代铅绿釉陶〇 磁州窑系瓷器〇 越窑系青瓷〇 印纹硬陶〇 原始青瓷〇 待分类陶器瓷器〇 磁州窑系瓷器 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也是著名的民间瓷窑。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烧造历史悠久,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流传下来的遗物众多。窑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磁县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窑的器型和纹饰为民间所喜闻乐见,影响范围较广,发展迅速。北方各地纷纷仿制,中心窑场以邯郸市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窑、当阳峪窑、扒村窑、登封窑、山西介休窑、长治窑、霍县窑、山东淄博窑、江西吉安吉州窑,福建泉州,四川广元等,都大量烧造与磁州窑风格相近似的瓷器。 磁州窑品种诸多,以白地黑花(黑白艺术)、铁锈花、剔划花、绞胎、珍珠地、红绿彩、窑变黑釉最为著名。它的装饰技法突破了当时五大名窑流行的单色釉局限,运用了数十种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 ▼ 宋代磁州窑白釉褐彩花卉纹行炉 自南北朝始,佛教中有一种修持为“行香”,即手捧香炉围着佛像绕行三圈、七圈或更多,因香炉既可以固定放置使用,也可以手持行走使用,故称为行炉。唐宋时流行使用瓷质行炉,各种窑口均有烧造。“行炉”一词用于陶瓷,可以确认是近年来的事。它是陶瓷研究者或收藏界赋予古代行香礼佛时手执特定香炉的一个新名词。而在早些时候,因不明其意,这种式样的炉多被称呼为灯。 ▼ 宋磁州窑白釉褐彩莲瓣纹行炉 ▼ 宋代磁州窑白地黑釉剔划花缠枝牡丹纹四系瓶 在中国一直有着“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说法。位于河北彭城的磁州窑,是中国古代北方最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创烧于北宋的磁州窑,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与哥窑、汝窑的细腻光洁不同,磁州窑追求粗犷、豪放、朴实之美,又以独特的“白釉黑彩”最为著名,曾经一度成为东方古瓷的流行色。 磁州窑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黑白艺术形式不仅满足市井文化的情趣,同时也迎合了士人文化的审美格调。在探究其精神底蕴背后,黑白艺术精神的玄妙,找寻到市井文化与士人文化共同的源头,从而体味到“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寻求到“诗意栖居”的生活方式。 剔划花是磁州窑的主要装饰手法,多见于瓶类,也有盆、罐、钵和个别的碗用这种装饰。 剔划花有三种不同的种类:一是在瓷坯上是白色化妆土,待其半干时在上面剔划出花纹,然后罩釉烧成成品灰地白花。二是在上述剔划花后加一道工序,即用黑色化妆土填充露胎部分成品黑地白花,对比鲜明。三是剔黑花法,即在瓷胎上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干后再施一层黑色化妆土,待其半干,进行剔划,成品白底黑花,这种方法要求工艺精湛,出现的时间也较晚。 ▼ 宋代磁州窑黑白釉剔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 宋代磁州窑白釉黑彩花卉纹盘口瓶 ▼ 宋代磁州窑白釉黑彩花卉纹玉壶春瓶 ▼ 宋代磁州窑白釉墨彩折枝牡丹纹梅瓶 ▼ 宋代磁州窑白釉黑彩狮子 ▼ 宋代磁州窑白釉黑彩礼佛童子俑 ▼ 宋代磁州窑铁锈花梅瓶 ▼ 宋代磁州窑白釉墨彩钱纹嘟噜瓶 嘟噜瓶是宋元时期流行于北方地区的一种瓶的式样,其功能主要是为了贮酒或水,因其口小腹大而圆,可以多贮,又因在倒酒或水时会发出嘟噜嘟噜的声响而得名,这种习惯性的叫法一直延续至今。 ▼ 宋代磁州窑褐彩剔划花填白釉缠枝牡丹纹嘟噜瓶 褐色与白色搭配,是磁州窑在色彩上的又一种表现形式。磁州窑的“黑白艺术”表现了色彩上的强烈对比,此瓶的“褐白艺术”在色彩对比则以更加柔和的方式展现出来。 瓶的肩部及下腹部饰跳刀纹,腹部采用剔划花工艺饰缠枝牡丹纹。纹饰中充分体现出了匠人的高超技艺,跳刀纹的均匀有序,精湛的剔划技艺使得牡丹花瓣在风中摇曳,这就是中国瓷器能够被世界各国接受与收藏的原因。 ▼ 宋代磁州窑褐彩剔划花填白釉连年有余纹鼓钉大盘 盘内纹饰,第一层:回文,又称回字纹,是中国民间寓意为“富贵不断头”的一种纹饰。第二层:钱纹,是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图案呈现为圆圈中有内向弧形方格,似圆形方孔钱,寓意着财源滚滚,衣食无忧。第三层:席纹,呈十字交叉,经纬互相压叠,排列紧密。第四层:中部,莲纹与鱼纹,寓意连年有余。盘外纹饰,鼓钉纹,流行于宋代。 ▼ 宋代磁州窑褐釉剔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此瓶做工精细,纹饰精美。使用剔划花工艺,饰有五层纹饰。第一层:回纹,又称回字纹,是中国民间寓意为“富贵不断头”的一种纹样。第二层:钱纹,是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图案呈现为圆圈中有内向弧形方格,似圆形方孔钱,寓意着财源滚滚,衣食无忧。第三层:卷草纹,以柔和的波曲状线组成的草叶纹样装饰带,唐代已十分流行,寓意万代绵长之意。第四层:缠枝牡丹纹,委婉多姿,生动优美,寓意富贵吉祥。第五层:莲瓣纹,是佛教推崇的纹饰,莲花代表普度众生。 ▼ 宋代磁州窑福德长寿黑白釉划花梅瓶 瓷器上的文字称铭文。明、清以来的瓷器上的帝王年号又称款识。 铭文可以直接刻划在胎上,也可以用釉彩书写,这样就形成了胎体铭文和釉彩铭文两大类。铭文内容包罗万象,帝王年号、斋名、堂名、吉语、诗词、佳句,在中国瓷器上均有体现。 ▼ 宋代磁州窑念佛消灾祸白釉褐彩瓜棱罐 ▼ 元代磁州窑白釉褐彩花卉纹玉壶春瓶 ▼ 元代磁州窑白釉酱彩寿山福酒罐 ▼ 金代磁州窑红绿彩双开光鱼藻纹玉壶春瓶 ▼ 宋代磁州窑红绿彩骑马人物俑 ▼ 北宋磁州窑红绿彩仕女陶俑 ▼ 北宋磁州窑红绿彩侍女陶俑 ▼ 北宋磁州窑红绿彩女佣陶俑 ▼ 北宋磁州窑白釉黑彩童子陶俑 ▼ 北宋磁州窑白釉黑彩武官陶俑 ▼ 北宋登封窑白釉剔花缠枝牡丹纹梅瓶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登封市境内的窑场统称为登封窑,是磁州窑系的著名窑场。经过多年来的文物普查和调查,目前在今登封市境内已发现的古代瓷窑址达30余处。登封窑装饰技法具有多元性、综合性的特点,如颜色釉、点彩、划花、刻花、剔花、绘花、印花、堆贴、雕塑、镶嵌等,尤其是白釉剔、刻、划技法的综合运用最为高超、纯熟,可为中原窑场之典范。 剔花是我国古代陶瓷装饰的常用技法,也是登封窑的代表性装饰技法之一,流行于北宋时期,以登封前庄窑产品最为精美。瓷器剔花装饰采用减地的方法,利用胎与化妆土颜色的差别,使花纹具有凸起的效果,增加了装饰的立体感,其灵感来自于金银器、剔犀、木刻、石雕等多种工艺。 ▼ 北宋登封窑白釉剔花玉壶春瓶 ▼ 北宋登封窑白釉剔花缠枝花卉纹水盂 ▼ 宋代登封窑白釉珍珠地画缸 ▼ 宋代磁州窑白釉双开光珍珠地蹴鞠纹四系罐 ▼ 唐代登封窑珍珠地划花执壶 ▼ 唐代当阳峪窑绞胎瓷高足碗 绞胎是唐代陶瓷业中的一个新工艺,唐代以前尚未出现,靖康之变后失传。所谓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一起,然后相绞拉坯,制作成形,浇一层透明釉,烧制而成。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能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 绞胎瓷唐代开始烧制,北宋时在焦作的当阳峪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其他地方也少量生产这种瓷器。 ![]() 此高足碗釉表面雾蒙蒙的白色水沁,说明了出土前曾长期在水中侵泡。一沾水白色雾蒙蒙的状态就消失了,干后又会恢复原状,白色物质是清洗不掉的。 ▼ 唐代当阳峪窑绞胎瓷钵 ▼ 绞胎瓷碗 ▼ 北宋绞胎瓷绿釉香薰 ▼ 唐代绞胎瓷黄釉四系罐 ▼ 唐代当阳峪窑绿釉绞胎盘 ▼ 唐代绞胎瓷圆盖盒 ▼ 绞胎瓷三足蛙钮熏 ▼ 唐代黄釉绞胎瓷穹顶 ▼ 金代磁州窑绿釉折肩绞花梅瓶铁流沙 ▼ 宋代磁州窑白釉褐彩吉语宋词扑满(存钱罐) 扑满,为我国古代人民储钱的一种盛具,类似于现代人使用的储蓄罐。中国古代有二千多年时间通行的是方孔圆钱。先民们为储存之便,用陶作罐形或匣形的器具,顶端开一条能放进铜钱的狭口,有零散铜钱即投入其中;有的腹部还开有一小眼,供插系绳子用,悬吊于梁上。装钱只有入口,没有出口。钱装满后,则将其敲碎取之。“满则扑之”,故名“扑满”。 引证:扑满指蓄钱的瓦器。形制不一,蓄满时扑碎取钱。《西京杂记》卷五:“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 此扑满在口部有一穿孔,用于上锁。锁由铜棍与铜锁两件器物组成。铜棍一头带有铜帽,起到阻挡作用。另一头设有圆孔,用于上锁。钱储满时可以打开铜锁取出,这样就不需要打破瓷罐了。古人的实用新型,完美设计! ▼ 宋代磁州窑白釉墨彩鱼纹虎枕 ▼ 元代磁州窑黑釉铁锈花双狮瓷枕 ▼ 元代张家造款磁州窑白釉墨彩扑蛇者说故事纹瓷枕 ▼ 元代张家造款磁州窑白釉墨彩童子牧鸭图瓷枕 ▼ 元代张家造款磁州窑白釉墨彩诗词瓷枕 ▼ 宋代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瑞兽祥云纹瓷枕 ▼ 金代磁州窑白釉墨彩花鸟纹豆形枕 ▼ 宋代磁州窑白釉褐彩福寿纹瓷枕 ▼ 宋代磁州窑白地黑釉剔划花缠枝花卉纹瓷枕 1000年前的历史遗存,宋代磁州窑黑白艺术珍品。一线纹与爆釉的缺陷掩盖不了它的富贵,其艺术价值永存。 ▼ 北宋磁州窑张家造款白釉褐彩连生贵子纹瓷枕 ▼ 宋磁州窑白釉珍珠地三婴图豆形瓷枕 ▼ 宋磁州窑白釉珍珠地凤纹瓷枕 ▼ 元代磁州窑白釉酱彩仁和馆四系瓶 ▼ 元代磁州窑酱釉一枝梅四系瓶 ▼ 元代磁州窑白釉酱彩清香乞与四系瓶 ▼ 元代磁州窑白釉酱彩仁和馆四系瓶 ▼ 清代磁州窑青花松鹤遐龄大瓶 ▼ 宋代磁州窑白釉褐彩狮形灯 ▼ 元代磁州窑绿釉剔花缠枝牡丹纹花口瓶 ▼ 宋代磁州窑白地酱彩寿字盘 ▼ 宋代磁州窑白釉褐彩花卉纹盘 ▼ 宋代磁州窑白釉黑彩福字纹小盘 ▼ 宋代磁州窑白釉褐彩鱼藻纹碗 ▼ 宋代磁州窑白釉褐彩寿字花卉纹盘 ▼ 宋代磁州窑白釉褐彩四季瓜果纹罐 ▼ 宋代磁州窑黑釉铁锈花堆塑鼠叶纹水丞 ▼ 清晚期磁州窑青绿彩荷花纹笔筒 ▼ 清末磁州窑墨绿彩花卉纹笔筒 ▼ 民国磁州窑墨绿彩花卉纹笔筒 ▼ 北宋白釉梅花纹点彩钵 ▼ 清代磁州窑五彩花卉纹印盒 ▼ 民国磁州窑粉彩花卉纹寿桃形粉盒 ▼ 清末磁州窑三彩瓜果纹鸟食罐 ▼ 元代磁州窑连年有余纹盖盒 ▼ 元代磁州窑白釉褐彩一笔真字盘 ▼ 元代磁州窑白釉褐彩一笔寿字盘 ▼ 清代磁州窑白釉褐彩荷蟹(和谐)盛世纹瓜形盖盒 ▼ 宋代磁州窑珍珠地划花鹿纹四系罐 ▼ 永乐年制款珍珠地贴塑龙凤花卉纹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