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学科升级之虑

 家有学子 2022-03-11
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中,书法学与美术学并列为“美术与书法”一级学科。消息一出,引起热议。
书法界一片欢腾,有人主张书法一科应单独列出,有人呼吁尽快成立单独的书法学院;学术界不乏争议,有人不赞成书法升为一级学科,有人则对书法是否属于艺术表示质疑。
当代书坛是否为学科升级做好准备?书法学科建设的难点是什么?如何看高等书法教育的现状和远景?

图片
▲ 百年树人(书法) 47×182厘米 1983年 沙孟海

升级意味着更新更高的挑战

“现在还只是征求意见稿,并不是一个定案。对于我们从事书法的人来说,这是多年努力的结果,也是长期奋斗和梦想的实现。征求意见稿一经推出,大家都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但是,如果我站在学者的立场上,就不会太容易激动。”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表示。

在一篇文章中,陈振濂称自己一生所致力的最全面深入的思想成果,定位在“书法学学科建设”这一近乎终端的学术目标上。“书法学能尽快成为一级学科,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们40年来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是我们也不希望仅仅是因为政策的倾斜让书法占了便宜,而是货真价实地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目前看来,如果我们的准备不足,只是一味狂欢,那就会有这种嫌疑。”面对狂欢氛围,他坦言这恰恰是值得忧虑的,“升级对于我们的学术意味着什么?对我们自己意味着什么?我觉得是更大的压力,意味着更新更高的挑战。”

在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晓华看来,这看似一个学科的升级问题,但实际对整个书法事业及行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书法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复杂的“西学东渐”背景,原来在高等教育学科表上没有“户籍”,只是在国画专业下作为一门基础课而存在。随着20世纪80年代传统文化的复兴,书法得以进入专业名录,开始是设在美术学下的一个专业方向,相当于三级学科;后来学科目录调整,艺术学从文学门类下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门类,相应的其各子学科也随之升级,各大艺术类院校的书法专业也升级到与国画、油画、雕塑等各大艺术门类相并列的二级学科;现在根据征求意见稿,书法又上升到与美术并列的一级学科,代表着书法的再次扩容。以美术为对照,书法成为一级学科后,其涵盖的空间更大,会下设哪些二级、三级学科,值得深思。这不是简单的动动筋骨、伸伸胳膊,而是全面的成长。

美术评论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则直言,应客观审视书法专业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问题。日益小众化的书写范围应该在一定的限度之内,这门专业若成为一级学科,就会让人们看到文化的尴尬。“20世纪中后期书法进入学院教育之后,为了推动其传承、发展,通过学院教育少量培养一些专业的学生,确实有必要性。可是,书法专业近年来扩大化之后,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违背规律的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对于整个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非常有限。因此,书法专业教育应该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应该在社会文化的全局范围内看清书法的实际份额,并看到书法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书法学科创立及演变

在关于书法学科升级的探讨中,不能忽略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1906年,时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的李瑞清在两江师范学堂开设图画手工科,倡导书法与绘画教育;1918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在其《在中国第一国立美术学校开学式之演说》中提出“增设书法专科”;1943年,中国书学研究会在重庆成立,后来该会创办《书学》杂志;1963年,我国第一个高等院校书法篆刻专业在浙江美术学院成立;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又首开书法硕士教育之先河,招收5名研究生;1993年,首都师范大学在全国首次设立“美术学专业书法艺术教育方向”博士点……

时至今日,全国开设书法专业的院校有140多所,其中招收本科生的140余所,招收硕士生的80余所,招收博士生的20余所。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书法研究所副所长陈志平称,近30年来,书法的学科属性经历了4次大的改变:一是2011年艺术学(包含书法)从文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第十三个学科门类;二是2012年作为隶属于“美术学类”之下的二级学科“书法学”的名称正式出现;三是2012年以来强调以实践为主的书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悄然兴起;四是2021年研究生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将“美术与书法”并列为一级学科。这4次大的改变,体现了书法专业化不断增强、学科地位不断提升的总趋势。

过去,书法因为没有独立的学科、学位,长期依附于文学门类下的相关学科,或在文献学、古典文学、艺术学、美术学、艺术理论下开设。郑晓华认为,书法学科的多元归属既有利又有弊:弊是不容易让书法形成统一学科规范,因各自依托的学科背景不一样,势必要受相关学科影响乃至限制,以至于让书法本学科的一些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被制约、削弱;利是书法依托不同学科的这三四十年所培养的人才,其教育背景虽然五花八门,但大大地扩展了学生的学术视界,而且相关学科的知识也在不断滋养其成长和发展。

“就书法学科本身存在的问题而言,我觉得学科偏史比较严重——多数以书法史的研究为重点对象,而对于书法美学、书法理论等方面的关注较少,致使近40年的中国书法界能在书法理论、书法美学方面有深入研究的人才较少,能在学科研究上跻身国家学术界前沿的学者更少。最明显的例证如在兰亭奖、书学讨论会、研究著述出版等方面,80%甚至更多是关于书法史方面的,而高质量的理论和美学研究成果太少,这反映出高等教育中对书法人才培养在学科结构上存在严重缺陷。”郑晓华认为,学科偏科于史的缺憾既要引起书法界和各大艺术院校的高度关注,更要借书法学科升级的契机来推动相应的改革。因为思辨性的学科没有得到发展,也就等于学科的理论水平没有得到提升。

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太原师范学院中国书法史论与艺术研究所所长刘锁祥认为,中国书法的希望在未来,未来的希望在教育。“书法学科得到国家重视,让我们更有了信心。现如今,高等书法教育已经拥有了一套从学士、硕士到博士完整的学位教育体系,而我们所希望的是,中小学书法基础教育也能尽快跟上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图片
▲ 心画(书法) 136×69厘米 1958年 陆维钊

学科建设并非一蹴而就

不久前,《陈振濂学术著作集》20册面世,是作者40年间笔耕不辍的结晶,也成为当代书法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见证。“我觉得,书法如果被认定为一门艺术,就应该有自己的学科架构;有血有肉有骨骼有形体;如果没有,那就是我们这代人的愚笨。这些著作是思想旅行的结果,相当于是一个科学的探险:不断地寻找未知,不断地探寻它的核心和底线。”陈振濂说。

在陈振濂看来,近代以来,广义的美术一直包括书法在内,但书法一直相当弱势,社会上普遍认为它是一项人人须学的社会文化技能,而不是艺术审美表达的方式。“现在还有很多比较知名的专家认为书法不是艺术,甚至扬言如果书法一旦成为艺术,书法就坏了。也有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书法原来的积累已经很强,无法摆脱桎梏,就主张把书法变成纯粹的像西方抽象艺术那样的东西。这两个极端,其实都证明了书法在作为艺术本位立身的过程中,其本体和主体自身一直是软弱无力的,而且是飘忽不定的。”用他的话说,书法是被逼无奈才进入艺术的。互联网时代,用键盘打字,然后是语音、视频,再后是人工智能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书法(汉字)要不被灭亡(或者自动消亡),它就不得不一头栽进艺术的怀抱,并以此来自保。如此矛盾的状态,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反观“美术”是没有的。今天如果书法要成为重要的有“一级”地位的艺术学科,亟须当代书法家群体在观念上的转变。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天曙提出,应找准书法在当代学科建设中的位置。尽管书法已被列入义务教育大纲中,但是当代中国书法创作缺少传统的人文内蕴,过于追求技法和形式。书法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在学科升级以后,更需要我们更新书法学科的框架,摒弃教学中一味地传授技法、强调参与展览,从而忽视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如何平衡艺术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成为书法学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我一直强调中国书法具有技法、审美、人文和哲学4个方面的品质,它们层层递进、相得益彰。中国书法在传统的笔墨技巧中形成了特有的审美精神和历史意识,并将中国文化的精髓融化在作品之中。我们学习书法生动的笔法,欣赏它内在的妙处,同时储备能够支撑书法的相关知识,如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字学、历史学等。”朱天曙说,“如果把中国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书法则是很重要的一支。文化永远是书法的根,它能够使书法这一门学科健康成长。艺术本身是树上开的花、结的果,技法训练有文化知识的滋养,书法学科才能够根深叶茂。”


如何突破专业发展瓶颈

陈志平认为,理想的书法学科应该是艺中有文、术学兼优、人文并举,但现在很难兼顾,这是现代教育制度,尤其是高等教育分科制大背景下,传统遭遇现代化后普遍存在的问题。“艺”中无“文”已经成为制约书法专业发展的新的瓶颈。

“书法学科如果不走精英路线,不注重提升内涵和质量,过分依赖外部环境的改善,也许会造成更大面积的'塌方’。”陈志平表达了其隐忧。书法学科的升级总体上是对书法的发展有利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应对前方道路上的挑战。“第一,学科升级会进一步刺激书法学专业数量的增加。教育本来就不能搞大跃进,不能以数量代替质量,以虚假繁荣代替真实的提高。第二,整个社会本不需要那么多书法家,而搞学术的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成本高、战线长,在目前艺术脱离文史、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总趋势下,书法行业精英很难产生。假如数量在增加,而质量上没有突破,那么可能会加剧行业低端化的趋势。”

吉利学院教授、艺术家李心沫认为,总体来说书法还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互动并不是很多,且书法常常被排除在艺术展览和评价体系之外,只作为一个延续书法传统脉络的体系自我衍生。如何使书法走出困境,并且重新焕发生机,这可能是书法学科升级之后所要面对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看书法能否走出自我的限定与窠臼,与其他学科以及不同类别的艺术形式进行交叉与融合。她提出,应从艺术这个大的框架重新审视书法,重建新的参照系和系统。开拓书法与设计领域的结合,让书法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是让书法回到过去,去效仿一种失去的书写模式,而是以人们当下的生活为切入点,重新激活书法的生命与活力。

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员祝帅直言,当下学界很多人把“书法提升为一级学科”仅仅看作是从业者地位的一种“扬眉吐气”,而忽视了学科目录调整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人才。“说到底,学科目录是为了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而制定的。重要的不是名称的改变,而是学科地位提升后怎样探索建立更好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对现有的书法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优化,这才是学科目录调整、书法学升级的'初心’。”

祝帅认为,借书法学升级的契机,书法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获得者承担着对社会进行书法美育的普及工作,这种书法美育不同于专业教育,体现在书法的延展方面,书法可以向字体设计、标志设计等多种应用领域延展,但前提是需要在其他领域乃至全社会通过书法美育培育起理解书法、懂书法的受众。“书法学科升级后,与之密切相关的人才培养也要升级——在培养质量方面要有质的提升,在培养对象方面要从专业人才拓展到社会大众。否则,这种学科升级就只能是名不副实的'面子工程’。作为一级学科的书法,必须让所培养的专业人才具备其他专业所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祝帅表示。


书法与美术能否合并为一级学科?

朱中原

不久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一个关于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的征求意见稿,引发了书法界的强烈关注和讨论,很多书法界人士欢呼雀跃。不过,我对此问题持谨慎的乐观态度。这只是一个征求意见稿,尚未正式发布,而且书法与美术能否合并作为一级学科,其中的逻辑能否自洽尚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且先抛开学科问题不谈,只谈基本常识。

基本常识就是美术的专业问题。美术是一个大概念。自这一概念或门类诞生以来,美术即包括诸如绘画、书法、雕塑、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等在内的多门艺术,而就工具材料言,绘画又可细分为国画、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水粉画、漫画、连环画等。也就是说,美术从来就是一个大范畴、大概念,而书法则归为美术范畴。这个划分,早已为学界和艺术界所公认,不可更改。

甚至,民国初年,“美术”自日本传入中国之初,就不仅仅是艺术概念,而且还包括学术概念。美术的学术概念即美学。也即,美学之初,即美术。“美术”一词首先由梁启超等人翻译自日文,并自此在中国广泛使用,用以表示美学或美的含义。在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美学论著中,不使用“美学”一词,而使用“美”或“美术”,也即以“美术”代替“美学”。梁启超认为:“美是人类生活一要素,或者还是各种要素中之最要者。”这段话是梁启超在他的《美术与生活》一文中表述的,也就是说,梁启超这里所说的“美”,即指美术。在梁启超看来,艺术有三大类:一是文学,二是音乐(也包含舞蹈),三是美术。而美术自然就囊括了书法。梁启超这个简述是非常精准的,无可商榷,无可更改。他还特别强调:“美术,世界所公认的为图画、雕刻、建筑三种。中国于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就是写字。外国人写字,亦有好坏的区别,但是以写字作为美术看待,可以说绝对没有。”梁启超特别提到了写字,也就是书法。他说书法是美术之一种,而且是很特别之一种,这就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或者学科奠定了特别的地位。因此,可以说,书法既从属于美术范畴,也具有独立性。

将书法纳入美术范畴的,当然不只是梁启超,包括康有为、王国维、蔡元培、陈独秀、鲁迅、吕澂、徐悲鸿、张荫麟等学者,都是如此。这并非一个多么高深的学术问题,而是一个基本常识。今次再翻检梁启超等人言论,不过是为再作强调。

梁启超这里所说的美术,当然与我们今天所说的美术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也包含我们今天所说的美术之内涵,而且还包含美学。也就是说,美学或审美之研究,必得从美术起步,必以美术为前提和旨归,必然离不开美术。

姑且抛开梁启超等人观点不论,美术之何以为美术?美术究竟是什么?世间万物中,凡人类以艺术手段,借助一定工具和材料,描摹、刻画、创造一切基于美的表现的可视性艺术作品,皆可以为美术。也就是说,只要是不同于语言艺术(文学)、听觉艺术(音乐)、形体艺术(舞蹈)者,皆可为美术。那么,书法被列入美术之范畴则理所应当了。

反过来说,书法不归为美术范畴,又还能归为别的什么范畴呢?当然不能。它既不能是文学,也不能是音乐(或舞蹈)。

有人说,书法就是书法,它完全可以独立存在。对。这正是我想说的。作为学科也是如此。问题的关键是,不仅仅是书法,绘画、雕刻、建筑等,都可以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因而在进行表述或学科建制时,可以不提美术,虽然它们都属于美术范畴。但一旦提美术,则必须要解决其从属关系问题。

之所以这样说,这里还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辨析问题。书法能否独立于美术之外?既不可,也可。之所以说不可,是因为美术与书法是从属关系而非并列关系。美术是一个大概念、大范畴,而书法是美术之一门类。但从另一角度说,书法又是一种特别之美术,它与绘画、雕塑、建筑等诸种其他美术都不同,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所以,可以把书法独立出来作为一门艺术和学科。但照此逻辑,则绘画、雕刻、建筑一样可以独立成一级学科。

进而言之,如果认为“美术与书法”作为一级学科没有任何问题,那么,也就意味着可以说“美术与绘画”“美术与雕塑”“美术与建筑”等等学科表述也没有任何问题。但很显然,这种表述是存在基本的逻辑问题的。打个比喻,以前的美术与书法,是父子关系,现在则变成了兄弟关系。问题就在于,父子关系如何又能变成兄弟关系?

我当然不是反对将书法作为一级学科,而是指出,如果想提升书法的学科地位,则必须首先解决逻辑自洽问题,解决二者之间的从属关系问题。其实,完全可以将“书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给予单独表述,甚至也可以作为一级学科对待。当然,前提是,教育界、学术界、书法界需取得完全的共识。

 (作者系艺术史论家)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