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媒体发布视频,国际空间站陷入“分家”危机?

 太空与网络 2022-03-11

俄罗斯媒体又搞新闻了。

之前,在2月24日,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公司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曾表示,若西方制裁触及与俄罗斯的航天合作项目,国际空间站将面临不受控制脱离轨道,并落入欧洲或美国境内的情况。

3月6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真的制作并发布了一段空间站分家的短视频,并且在视频的结尾,失去俄罗斯舱段的国际空间站,在炫目的光芒中,坠向地球……

抛开其他不谈,从技术上来说,视频中的情景真的会发生吗?万一走到这一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空间站其他参与方,将如何应对?


俄罗斯媒体发布视频,国际空间站陷入“分家”危机?

文 | 张雪松

俄罗斯发动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后,西方的全面制裁虽然尚未蔓延到太空,但俄方已经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了反击,比如宣布对美国禁售火箭发动机,以及停止俄欧联盟号火箭发射合作等。

如今,俄罗斯的反制指向了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和解与合作的象征——国际空间站。

3月6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RIANovosti)发布了一段57秒的视频,演示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段脱离的过程和后果。视频似乎意在指出,俄罗斯舱段脱离后,其他舱段将无法独立存在。这让大家对国际空间站的命运倍感忧虑。

1
“分家”到底是怎么回事?

1993年9月2日美俄签署协议,共同建设未来的大型载人空间站。

新的空间站一改美国自由号空间站双龙骨/单龙骨的桁架式结构,吸收俄罗斯成熟技术,改为混合式结构。简单地说,就是美国购买俄罗斯的FGB曙光号多功能货舱,俄罗斯自己再提供一个星辰号核心舱,为未来的空间站提供轨道和姿态控制能力。而美欧日等国家的舱段和桁架使用航天飞机发射组装,两部分技术拼合起来组成现在的国际空间站。

相比四次航天飞机任务后航天员才能入驻的桁架式自由号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理论上发射曙光号或星辰号就能入驻,实际组装中第三次任务后就投入使用。

然而,政治合作和工程取巧也带来了隐患:一旦俄罗斯部分退出,国际空间站将没有独立运行能力具体来说,主要是无法独立维持轨道,以及无法为满载的控制力矩陀螺卸载。

在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发布的这个视频中,俄国宇航员挥手告别后,关上舱门并将俄制舱段与空间站分离,随后,国际空间站剩余部分失去轨道维持能力,很快坠入大气层。

视频是否科学,这一幕真的会发生吗?

2
如何看这段视频的内容

对这个视频,我们分三个层面看。

第一,能不能“分家”?能。航天专家庞之浩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国际空间站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理论上的确可以实现俄罗斯舱段与美国舱段分离,但不会像视频里那么简单地关闭美俄舱段对接口的气闸门就能实现,需要经过严密计算,甚至经过多次调整才能完成“分家”。

第二,“分家”会不会影响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肯定会有影响。如此大动静的分离动作会破坏国际空间站的轨道姿态、影响它的质量分布和稳定运行。

第三,如果没有别的补救措施,国际空间站剩余部分是否会坠毁?俄媒体制作的这段视频,其实有很大的夸张成分——国际空间站运行在约4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就算分离后空间站失去轨道维持能力,在这个高度上进行自然轨道衰减,再入大气层,一般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国际空间站装有巨大的太阳翼,但也不会分离之后,像巨轮倾覆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再入地球大气层烧毁。

3
以美、欧为首的国际空间站参与方,能怎么办?

那么,如果俄罗斯舱段真的分离,美国为首的西方有没有办法维持国际空间站的正常运行呢?

俄罗斯部分提供的轨道提升能力,主要使用进步号货运飞船,而姿态控制由星辰号核心舱的姿控RCS完成。无论进步号飞船的轨道提升能力,还是星辰号核心舱的姿控能力,对美欧等航天强国、大国来说,技术上都并非难事

但即使如此,西方要在半年内迅速重建空间站轨控和姿控能力,工程上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美国为首的西方有哪些选择呢?

首先看由进步号货运飞船提供的轨道提升能力。美国目前在役的有龙飞船和天鹅座飞船,欧空局曾经有ATV飞船,日本现在有HTV飞船,下一代的HTV-X飞船上天也为期不远。

欧空局的ATV飞船曾多次用于提升国际空间站的轨道,但它早在2014年退役,生产线已被拆掉,显然指望不上。美国的天鹅座飞船是原轨道科学公司、现诺格创新系统公司研制的中型货运飞船,2018年轨道科学ATK公司还没被诺格公司收购的时候,天鹅座OA-9飞船就试验了主发动机点火,以提升国际空间站轨道的能力。今年发射天鹅座NG-17号飞船时,新闻报道提到,它将用于提升国际空间站的轨道。

天鹅座飞船

另外,马斯克旗下的货运龙飞船,虽然轨控发动机喷口不是向正后方,但同样可以用于提升轨道,至于日本的HTV系列飞船,更是不缺这样的能力。

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的龙飞船

唯一的问题在于,除了已退役的欧空局ATV飞船,其他飞船在设计上从未考虑过用来为数百吨的空间站提升轨道,因此如果不作改进,这些飞船用于提升空间站轨道的费效比极为低下。也就是说,一艘俄罗斯进步号飞船能提供的轨道提升能力,需要多艘天鹅座或龙飞船才能实现。如此,成本实在太高了

再来看姿态控制方面。

国际空间站目前的姿态控制主要由美国团结号节点舱上方的Z1桁架部分提供,Z1桁架内装有4个大型控制力矩陀螺(CMG),通过陀螺旋转的加速或减速控制空间站整体的姿态。

如果是理想状态的话,空间站飞行一段时间后,不同方向累计的姿态变化量大致相当,意味着4个陀螺的加速和减速能互相抵消。但现实并非如此,迟早总有一个甚至更多陀螺转速提高到极限,这时使用俄罗斯的星辰号核心舱的姿控RCS点火,产生一个反方向的力矩,同时陀螺迅速降低转速抵消姿控产生的力矩,从而在空间站姿态不变的情况下,把陀螺转速恢复到正常范围内。这就是航天器控制上常说的卸载(desaturation)

姿态控制系统卸载的工作原理十分简单,做起来也并不复杂,而且姿态控制需要的RCS推力更小,既然美日货运飞船用于空间站轨控都可以凑合,姿控就更不成问题了。当然,星辰号核心舱的姿控RCS布局合理,而货运飞船的姿控发动机并没有考虑用于空间站的姿态调节,效率上同样逊色许多。

这样看来,俄罗斯舱段与空间站分离,用其他国家的货运飞船维持国际空间站运行,是一个可行、但并不划算的方式,有更好的办法么

5
两个可能的“救世主”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暗示,龙飞船可以满足国际空间站提升轨道和调整姿态的需求。

但这个“更好的办法并不是它。目前的龙飞船与天鹅座等飞船一样,需要大费周章改进一番,才真的能用于国际空间站的轨道保持。美国航天局曾授予SpaceX公司合同,为月球门户站研制龙XL货运飞船,它具备运送大量推进剂的能力,这才是替代俄罗斯进步号飞船的上佳选择

SpaceX新型Dragon XL飞船将运送货物到NASA月球空间站

如果说龙XL飞船还太远,其实美国手里可能还真有一个现成的备选方案——当年美国担心俄制星辰号核心舱无法正常工作,特意研制了一个名为“临时控制舱(ICM)”的舱段,用于为国际空间站提供至少3年的轨道提升和姿态控制能力

临时控制舱(ICM)

曙光号货舱发射成功工作正常,ICM造好后也就一直留在地面。不知二十多年下来,它在NASA的库房里放坏了没有?如果还能用的话,一旦真的面临俄罗斯舱段要与国际空间站分离的局面,NASA只需临时买下一次猎鹰九号火箭,把ICM舱段发射上天就万事大吉了。如果库存的ICM还能正常工作,便为国际空间站争取到三年的正常运转时间,无论是造一个国际空间站推进舱,还是等龙XL飞船研制成功,应该都足够了。

6
后记

左手刚发“威胁”视频,右手再抛加码言论。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3月7日报道,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总经理德米特里罗戈津表示:

俄方将于晚些时候决定是否延长国际空间站的运行期限。

“美国也曾建议延长运行至2030年,但我觉得当前条件下,我国会做出不同的决定。我们将看看局势如何发展,晚些时候再做出这些决定。”

罗戈津表示,当前的协议规定国际空间站将运行至2024年,没有俄罗斯的参与空间站必然瘫痪,因为已经超过服役期限。

-吾等,就安静吃瓜吧-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