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基建投融资与平台转型(上)

 昵称45199333 2022-03-12

1.有机构对地方基建投融资模式形势分析指出,总体上是“PPP狭义化、特许经营回潮和类PPP创新” 。抛开“合规性”来说,这一总结确实反映了实际情况。回过头看最早的BT和特许经营(狭义),到2015-2018年PPP热潮,再到现在PPP规范发展、地方政府专项债广泛使用及其他模式(ABO和F+EPC等)各地实操,可以看出政策和市场环境有较为明显的演变周期,也能从中体会到央地、部委、所有制三大关系影响之深。

2.关于城市投融资,不能忽视平台公司(地方国企)的作用。从2008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平台公司作为城市建设投融资“主渠道”、地方基建投资“主力军”、城市综合运营“服务商”的主体,对地方城市建设及产业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2014年以来强调平台脱离地方政府融资职能、严控地方隐性债务、加快平台市场化转型,平台公司似乎要褪去“面向市场,背靠市长”的光环与使命。

3.但实际上,无论是在政府直投项目中作为代建单位,还是在本地PPP项目中作为政府方出资代表参与,或在某些地方政府专项债中作为项目单位,或在老旧小区改造、生态治理开发(EOD)等项目上作为实施主体,或在片区综合开发中以运营主体(单独或联合其他方组建合资公司)身份参与,或在地方整合资产包装上市、或多个国企盘整提高信用等级谋求债权融资,平台公司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4.最近重新细读《城市建设投融资战略、模式和案例分析》,这本书2008年出版。其中不少观点和建议这对于今天地方融资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比如关于城市建设投融资的战略思考,作者提出融资管理的五大定律“科学决策、结构优化、低成本融资、规模适度、动态平衡”。这两三年逐渐为咨询界所认可的“投融资规划”,其系统性思维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这些内涵。

5.该书的核心部分是以案例的方式逐一分析了企业改制重组、并购、项目融资、上市融资、资产证券化、债券融资、短期融资券、房地产信托、资源融资等城市基建投融资的路径。比如,上市融资案例是洪城水业,这对当前不少地方城投集团或水务公司整合上市还值得借鉴;债券融资案例则是武汉城投企业债,不少地方平台还苦于无评级或低评级,或许可以从中有所启发。

6.该书“前沿与展望”专门提到市政债与产业投资基金。其中,市政债建议借鉴西方国家发行担保债券和收益债券。这在当前,则类似对应为大家都熟知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和专项债;产业投资基金,在当前不少地方尝试通过这一方式投资于引来的企业,“以投代补” 谋求产业发展。

7.关于基建投融资的趋势方面,该书做出的整体判断是“市场化改革方向不变,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经历过十年以上的咨询周期,看到的确实如此。

8.该书还指出,地方平台公司面临四大挑战:

(1)不断增强其造血功能;

(2)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础;(3)建立可持续的债务偿还机制;(4)大力推动融资创新

这些问题依然摆在各地平台公司的面前,只是在具体方式和路径上有些差异。不过对于面临的各种问题,专家们开玩笑说要乐观,因为——“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都不错”。三年前的扬州,在地方平台公司受到剥离融资职能等多重政策影响的背景下,作者提出“平台复兴”的判断,现在在逐步得到验证。

9.另外,书中提到“四资”(资源、资金、资产、资本),但未展开,期待在其他著作中看到更多的内容。

10.综上,在2022年回看2008年的著作,很多观点在今天还发挥作用甚至属于提前预判。一方面让作为咨询人的我看到地方城市建设存在刚性需求、投融资模式传承与创新并存;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提醒自己需要不断学习提升、始终对市场动向保持专注和思考
图片

(下篇预告-《新型城镇化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转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