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德充符》站在本质层面去认知人与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

 玄无极 2022-03-12

本篇是庄子借断腿人的故事,继续阐明“忘形”与“忘情”即是“德”之精神境界的宗旨。不过本篇所言,带给我们的启发会更深入,更耐人寻味。

所谓“形”与“情”实在是人所共有,一般人很难把自己的“形”和“情”忘掉。但庄子笔下,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忘形”与“忘情”后,可以完全打破内在心灵世界的局限隔阂,通达内外,进而合德进道,完善生命。

下面,我们继续与庄子对话,看看庄子在本篇中是怎样的论述。

原文: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其明日,又与合堂同席而坐。子产谓申徒嘉曰:“我先出则子止,子先出则我止。今我将出,子可以止乎?其未邪?且子见执政而不违,子齐执政乎?”

申徒嘉曰:“先生之门固有执政焉如此哉?子而说子之执政而后人者也。闻之曰:'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久与贤人处则无过。’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而犹出言若是,不亦过乎!”

白话释义:申徒嘉是个断腿之人,他和郑国大夫子产一同在伯昏无人门下学习。

子产对申徒嘉说:“如果我先出去你就暂且留在原地,如果你先出去我就暂且留在原地。”第二天,子产又和申徒嘉同房同席而坐。

子产对申徒嘉说:“如果我先出去你就暂且留在原地,如果你先出去我就暂且留下。现在我要出去,你是留下呢,还是不留下?而且你见了执政官也不回避,你想跟执政官平起平坐吗?”

申徒嘉就说:“我们老师的门下哪有什么像你这样的执政官呢?你是喜欢你的执政却看不起别人啊。我听到说:'镜子明亮灰尘就不会沾上,沾上就不明亮了。经常跟贤人相处就没有什么过错了。’现在你所倚重的是老师啊,你还说出这样的话来,不是太过分了吗?”

原文:子产曰:“子既若是矣,犹与尧争善。计子之德,不足以自反邪?”

申徒嘉曰:“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

人以其全足笑吾不全足者众矣,我怫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不知先生之洗我以善邪?吾之自寐邪?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白话释义:子产说:“你已经少了一条腿,还要跟尧帝比美。衡量一下你的品德,还不令你反省吗?”

申徒嘉说:“自愿承认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折了腿的人是很多的;不愿承认过错认为自己不应当留腿的人是很少的。懂得处在无可奈何的境地却看待它如同本来如此一样,只有有道的人才能做到。进入羿的弓箭射程之内,中心点就是弓箭命中的地方;然而并没有被射中,那是天命啊。

人们用他齐全的腿来耻笑我这不齐全的腿的事情够多了,我总是脸色一变就动起怒来,等到了老师的住所,我就消除了怒气恢复到平静,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用善行给我清洗了一番呢?还是我自己觉悟了呢?我跟老师相处十九年了,他还未曾知道我是个断了腿的人,现在你与我同学于内在的精神世界,可没想到你却苛求我的外形,不是太过分了吗?”

子产脸色骤变,惶惑地说:“请你不要这样说。”

现实思悟:本篇中的子产是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字子国)之子,前554年为卿,前543年执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可以说,子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

他在跟伯昏无人学习期间,已经在国家政治领域小有成就,是当时的一个执政官员。但即便如此,他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所以,他在执政期间也在参加业余的进修。这就是他跟申屠嘉成为同学的原因所在。

但子产虽然跟申屠嘉同学,但他却还没有放下官架子,还有强烈的高傲习性,所以他很瞧不起申屠嘉。何况申屠嘉又是个断腿的残疾人。子产觉得跟一个残疾人一起学习有些丢脸。便对申屠嘉产生了基于心理上鄙视,言语上讥讽的行为。

而申屠嘉作为伯昏无人的学生,显然已经深得其精神要义,在形体和内在的思想境界上,已然破除了形体残疾带给自己的心理影响,他怒怼子产的话语,也让子产幡然自省。

从子产对申屠嘉的态度来看,反映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即鄙视、高傲、不平等观、重视外在的虚华、忽视内在的精神世界等等。但这些人性恶的方面,其根源还是在于人的内在精神世界里面有一些错误的思维观念,造成了人为的思维局限和障碍,从而阻碍了人与万物之间本来同一,相谐共生的整体状态。

佛家有言:众生平等。这是指在自性层面无有差别。而道家有言:众生与万物都共用一个先天元神。这与佛家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众生和万物,是同源相生,因缘不同而有各自的差别,但在本质层面都是一样的。

若都能站在本质层面去认知人与万事万物之间的关系。那么就可以做到“忘形”与“忘情”,回归一切的本真实象层面去应对一切。在这种状态和境界下,一切的障碍也就不存在了。

没有了障碍,没有了隔阂,自然就不会产生对立、分别、忧愁、烦恼、情绪等等这些情欲方面的事情。人在这样的心境下,还有什么能干扰自己内在心境的呢?自然是洒脱自在了。

特别是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心境上少有形限,少有偏执,而是能够思维开阔,任顺自然,并且能够依然保持本性天真的人,是很少有烦恼忧愁,少有困苦的。这都源于内在的心灵世界,真正领悟了众生平等,众生和万物都共用一个先天元神的境界所致。

人的生命行为,都是依内在的心灵世界所拥有的思想意识、观念而产生行为的,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必然就会在外在展现怎样的客观世界。

对于庄子所言的寓言故事,我们若能从中有所领悟,那就是激发生命从凡俗的心灵世界,向超凡的精神境界提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