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证释白话》5

 荷花~仙子 2022-03-12

各位亲人好,今天(09/10)我们继续学习《中庸证释白话》:

《第三章鬼神之德章》之四

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 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 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 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宣圣孔子讲义

1 率性顺天,固其中而不失。修道达德,止至善 而不息

《诗》云:“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又曰:“于乎 不显,文王之德之纯。”以见文王至诚,乃能配天;故 内存其诚,必外彰其德;德之未彰,诚之未至也。人以 道配天,有比于覆载之德,而后谓之诚;故德未至,道 不至也。德见于外,道存于中,而后德成道成。故曰: “苟不至德,至道不凝。”凝者固也,“固其中”而勿 失,“止于至善”而不息,是谓之凝。

盖道至微,而天至远;微则必有以显之,远则必有 以近之。庶微犹可征,不至渺茫于“虚无”之境;远犹 可达,不至踯躅于“歧路”之间。此圣人教人苦心,而 求有以促人修道者也。况道以“德”行,天以“人” 象;固本大道之则,至性所成。非圣人为之附会牵强以 自圆其说者也。

人之生于天地也,秉天地之中气以为性,顺阴阳之 推移以为情。性则立其本,情则遂其用;斯二者相合以 成其生。于物亦然,于一切“事理变迁,气象消息”, 莫不皆然;莫不因于道之体用,以成其体用;亦莫不顺 于天地之道德,以遂其生成。

故天者“则道”,人者“则天”;道者“有用”,天 者“有德”,人者亦“有行”;此不易者也。以天地之 则,为人物之则,此善“率性顺天”者也。以中和之 行,通天地之灵,此善“修道达德”者也。苟无其则, 则乱;无其行,则亡。求生而乱亡之,是为“不道”; 天之所生而自逆之,是为“不德”。不道不德,禽兽草 木尚不可以幸存,而况人乎?

白话:

诗经说:“上天的明命,庄严十方成为净土;成熟 众生,成为圣贤。天命是永远不止息。”又说:“自然无为清 静而不彰显自己,是周文王德性的纯粹。”从这里可以明白 周文王至诚无息的生命,可以匹配合同天道了。所以一个人 往内心存养真诚,功夫火候足了,一定会在行为上表现美好 的德性;如果德性不光明,一定是真诚的存养功夫不到家。 

什么才是真诚的生命?一个人行出的道可以合同上天,比得 上天道护庇万物的广大,大地承载的无私一样,到这个地步 才可以叫做真诚;所以天德与地德不足,就是道功不足。德 性表现在事功作为,天道天理涵养在心中,内外一致然后德 性成就,自性天道也成就。所以说:“如果没有把一切德性涵 养在自性当中,到达极致圆满,那么自身的天道是没办法凝 聚不散的。”凝就是凝聚固守,也就是“固守中道而不失 去,止于至善而不止息,才叫做道心凝固。”

因为大道太隐微看不见,而上天太遥远构不到。大道再隐微一定会有显像,从万物来显像,天路再遥远一定会借人借事让我们感觉近在眼前。对大智慧人来说,隐微的大道还是有人事证验,不会落入虚无渺茫、一无所有的境界;遥远的天路,还是有天梯可以通达,不会徘徊在歧路而失去回天的目标。

这就是圣人拿天道教人的苦心,而鼓舞每个人都能加快修道的脚步。更何况大道的能量再充沛,要靠德性来运行;天理不会自己显像,要靠人事来显现。天道与天德,本来就是根据先天大道的理序在运作;而天理与人事,本来就是顺着天性来成就的。并不是圣人自己构想一套方法来自圆其说,又勉强别人要跟着做。

生命是怎么成就的?人出生在天地间,这一点天性是秉承天地的中气而来,情感是顺着阴阳二气的互动变化而来。靠天性来立定生命的根本,靠情感来达成人生的功用,当天性与情感在大道当中合同,人生也就完成了。其实万物的生成变化完成,都是天性与情感的调和,甚至于世间一切人事情理的变化,以及天地气数万象的消长,没有不是阴阳二气的交互往来。没有不是因为大道有体有用,所以成就万事万物的大体大用;也没有不是顺着天地的道德能量,才能完成造化的因缘。

所以,天要效法道,人要效法天;道有道用,天有天德,人也要有善行,这是不变的真理。圣人拿天地的轨则作为人物的法则,这是善于教人“依循天性来顺从天道。”拿中和的行事来连通天地的灵明,这是善于“修天道而成就天德的人。”

人如果不遵行大道的法则,世界就混乱;没有道德的行为,人生就灭亡。全人类原本是要求生存、求和平,却招来混乱败亡,叫做违背天道、没有天道;上天所生的人却违背上天而自我背叛,叫做违背天德,没有道德。没有道、没有德,连禽兽草木都活不了,何况是人呢?

2 、至诚达天德,功在不已。得一正性命,仁义修 身

故本节重言“立德达道”之义,而申明“成诚力 修”之教也。夫天地之道,神鬼之德,皆以诚成;人之 合天地,通神鬼,皆以诚致;其义已见前数节矣。即此 节“于穆不已”诸语,仍是本此旨,而征于古圣之行, 以证“至诚达天”之德也。“于穆不已”者,天之德; 天德无尽,故深宏莫测;天德自然,故醇和至大。天之 为天,固如是矣。

“不显纯德”者,文王之行也。不利于名位,故成 其潜德;推极于无尽,故成其悠远。文王之所以为文 王,固如是也,而皆终始于至诚。能不息乃能诚,能诚 乃能不息;配天之圣,如文王者,斯无愧矣!故《诗》 所称重在不已,不已即不息也。天之命也,文王之德 也,莫不至于无息也。

则学圣者、修道以致诚者、尽性以合天者,岂可不 求其不息之行哉?虽然溯本复始之道固在于“一天 人”,其成诚执中之功,尤在于“正性命”。故由不息不 二之行,而推及至德至道之凝;以明上者无为,下者有 行;“无为”则尽于不二不息,纯乎“天地之道”;“有 行”则始于返己修身,必有得于“仁义之德”。

白话:

所以天命章这一小节再次讲明“建立德性,明通 大道”的义理,加重说明“成就真诚、全力修道”的教化。天地生成万物的道理,神鬼体察并考核万物不遗漏的德性, 都是靠真诚来成就;人所以能够合同天地、感通神鬼,也都 是靠真诚才能达到;这一层道理,前面几个小节已经讲述明 白。在这一小节讲“天命于穆不已”这些话,仍然是根据至 诚不二的宗旨,而拿古圣先王的行事做见证,用来证明至诚 不二可以与天相通的德性。

“庄敬精诚而永不止息”是上天的 德性,上天的德性正大能量是没有穷尽,所以作用又深又广 而不能测度;上天的德性是自然无为,所以功用很精纯笃 厚、很中和太和又没有边际。天命为什么这么庄严神圣,本 来就是这个样子。

“不显功德而德性更纯粹”,这是周文王内敛含藏的行 事。不在天子的名分地位上谋求利益好处,而把利益全数交 付人民,所以成就了无形的道德;把亲亲仁民爱物的天德推 展到没有穷尽,所以成就了永恒的事功。文王所以成为永恒 的文王,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什么样子?文王做到了开始是 以至诚无息,结果是至诚如神。

能够永不止息才能真诚不二,能真诚不二才能永不止息;合同天道的圣人,像周文王这样,成就道德、事功、文章的三不朽,真可以叫做不愧对天地了、不愧对自己了!所以,诗经称赞的这一句话,重心在不已,不已就是永不止息;上帝的天命与文王的德性都是到达至诚无息了。

那么效法圣贤的人,修道要开启真诚生命的人,要尽全力修养好自性来合同天道的人,哪里可以不力求健动不止息的行事呢?虽然,追溯本来回到生命原始点,固然在于“天人合一”的修持,但是能成就真诚不二、守中抱一的功德,更是要靠“正性立命”的道功。

所以经由永不止息的健动力量,守中抱一的修持,而推展到极致的德性、圆满的大道,到达固中不失、止善不息的境界。这么一来领导阶层清静自然无为,生民百姓有礼乐道德中和的行为;清静自然无为就会进入守中抱一而永不止息,会与天地的常道一样纯粹;礼乐道德中和的行为,是从返回自心原点,诚意正心修身开始,这一切必然是从“仁义天心”获得力量。

宗主孚圣附注

1 、神道设教,知数命探造化。认理归真,真理平 收万教

夫子所讲内中精义,重在指明“天道”及“阴阳原 气”与人生关系,使知“数命”根本,“造化”枢纽, 为“明神”之学。自来《易经》讲述最详,皆由古圣教 人“明道”之学。能求其真理,方知各教敬信神道之由 来,不可不留意也。

白话:

孔子所讲鬼神之德第三章的精微义理,重点在指明天道真理、先天元气以及阴阳二气与人生的关联,使人明白“气数命运”的根本,有鬼神在掌理,天地造化万物的核心力量,是无形的天道,是让人明白天理、明白鬼神的大学问。这一层神天的学问,古时候的易经讲述最详细,都是古时圣人教人“明白大道体用”的学问。能探求天人神鬼隐微又究竟的天道真理,以及天命真常,才知世界各种宗教礼敬相信天神天道的由来,修道人不可以不留意。不可以粗心大意读过。

2 、至诚至圣,先尽人道仁智勇孝。修道办道,世法出世法一齐来

又曰,是章为儒教明鬼神天地之道,以人道合之, 而见成圣之行。不独内功,亦不独外德,必内外并至, 而后谓之“至诚”。以后言各德,均自是章出,亦即次 章“性之德也”一语注脚。以见“德行至众”,其要必 先“仁智勇与孝行”;“功行至宏”,其极必以“成人成 物,平治天下”。所谓修道之教,合“世法出世法”二 者而并极也。故儒教最重要之旨,几备于是章,不可不 注意也。

白话:

又说第三章是儒教讲明鬼神的道与天地的道,拿人道来合同印证天人一贯的真理,于是看得见圣人所以能 成就圣人的行事作为。不只是做好内功修养就可以,也不只 是成就外在事功就可以,一定要内外功德都圆满,然后才能 叫做至诚,生命“最高的诚”。

第三章以后讲的三德五伦九经 这些德目,都是从第三章的天地的道鬼神的道,以及先天一 气、阴阳二气造化而来,也就是第二章“天性具足万德”一 句话的解释引申。从这里可以看出,千万种的德性最关键的 是必须先做到自性三德:仁德授业、智德解惑、勇德传道, 还要做到孝行圆满。圣人的道德人生,用道用德来救世救 人,这样的功德功业很伟大,终极目标一定是成就一切人、一切物,让天下太平。

所以第一章讲“修道的教化”,是包含 世间法的教功与出世法的道功,而且内德与外功都极至圆 满。所以儒教最重要的宗旨可以说完全在第三章,修道人不 可以不注意。孔子说:“内功加外德是至诚,行事有成果叫 德,德行出于天性,固中不失、止善不息是尽性,万德由此 生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