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心理学研究:长期压力太大,你的胆子会越来越小

 谢耳朵馆长 2022-03-12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从心理学方面了解“压力”,就要先从语言学角度定义“压力”,从学术上讲,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所共同存在而产生的一种人类心理上的体验和行为,是迫使人类为现实而妥协和适应,从而所产生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反应。
压力与个体是息息相关的,并且长期存在会对个体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且会影响个体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水平。
来自于美国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经过研究发现:“压力激素皮质醇的水平长期升高,就会使得人们产生心理避险行为,也就是所谓的胆小。”
我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心理基础条件,压力源的存在都是影响个人的条件,是人体内心与社会的冲突所产生的强烈的情绪反应。
因为社会是交织的世界,个体其中的生存者,在矛盾的世界中,我们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事件,当我们无力改变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压力,而形成所谓的动机冲突,变得左右为难,焦躁不安,苦恼,甚至会变得胆小。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压力,是因为压力所产生的对抗行为,会遏制心理选择,当个体得不到肯定,或处于害怕状态的时候,就会变得胆小。
哈佛大学研究院曾经根据调查发现:如果日常所承受的压力很大,时间过长,就会转变为慢性压力,初期会影响心理状况,变得胆小怯懦,后期甚至可能会导致中风。
这与中医学理论中的“一切疾病都是因为个体的阴阳失调”。所以压力对人体来说,影响是非常大的。
虽说胆小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因为这是生物本身所具备的躲避危险的天性,但人在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会逐渐转变自己的身份,在与社会的交往之中训练自己接触外界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交范围和水平。
但是如果个体长期处于压力之下,就会产生对外界的恐惧,甚至是自我封闭的意识,而造成对社会、世界风险认知的把控失衡,所表现出来的不愿意前进,就会社会冠以“胆小”的名义,以个人的认知表现,不愿,不肯,甚至是不敢去做一件事情,这些情况的根源其实都是来自于自身压力的无从释放。
人生本身就是就是在不断的突破,并且是一遍遍的模仿情境,但是当个人的行为得不到外界的呼应,甚至是失去自我的认知,造成自我怀疑,就会降低自身的寻求本能,丧失适应自己的能力和多元变化。
之所以会形成压力,是因为这些事情我们暂且做不到,找不到突破的窗口。
也甚至是自身能力的原因可能是一辈子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社会的鞭策让我们无法停止,这种求而不得的现状就会形成压力,逐渐丧失对自己的信任,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的,从而变得怯懦胆小,当这种情绪长时间笼罩的时候,就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意识和本能本身就是一个共同体的两面性,虽然会有相应的不和谐,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阻止自己,驱使自己,降低自身的意识,导致自身的不信任,这就是意识在逐渐战胜我们的本能。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创口进行排解,就会沉沦从而一辈子活在压抑和压力的条件反射之中。
所以我们在认清社会现实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当自身的压力和社会现状进行反向抗衡的时候,要思考本质,不能在内耗失去自我,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压力本身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也许是事件的矛盾,但是并非是矛盾的本身,而是我们找不到排解的出口,无法形成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造成的心理压力。
所以在明白压力是社会本质的时候,就能够进行相应心理和行为的调整,并且进行抗压能力的训练和本能契合的选择,能够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才能建立起一个良性的循环。
压力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甚至是可能会伴随一生的,但是人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也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如果只是一味的沉沦,可能并不能提高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只会成为我们衰败的稻草,了解自己的诉求,正视压力,有压力才能有动力也并非空穴来风。
胆小并非是压力导致的,而是由于在产生压力之后没有进行相应的行为心理调整而造成的。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不下雨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