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寻找“世界上最美味的一杯”咖啡?

 齐一摄现美 2022-03-12

图片

一、正确认识世界上最美味的一杯”咖啡
首先,“世界上最美味的一杯”咖啡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即便是在萃取领域的世界顶级大赛上也是如此。无论是世界咖啡师大赛,还是世界咖啡冲煮大赛(World Brewers Cup),每年咖啡的萃取倾向都在发生变化,即便是几年前觉得“真是太棒了!”的味道现在尝起来也会有少许不和谐的感觉。
例如,2016年之前,国际性的滴滤式咖啡的流行冲泡趋势都是采用细磨的咖啡颗粒。使用少量的咖啡粉。但是,近几年为了避免微粉造成的“过度萃取”,咖啡专家的“正确答案”在不断地更新,比如采用粗磨后的颗粒,咖啡粉的用量稍微增加一些。
另外,因为咖啡是终极的嗜好品,所以很多人对自己的萃取方法和咖啡的味道很讲究。比如,对有些人来说,极端的深度烘焙和“烤焦”是同义的是无法容忍的味道,但也有人会觉得“烤焦的味道很好”。
虽然无法想象的味道被认为是“正确答案”的情况有很多,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就说“这是错的”去加以否定。由于美味的定义会受到文化背景和饮食生活的影响,因此“正确答案”也会随之改变。
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由于受家庭环境影响,或是由于自己在意的人在喝,我们会无意识地喜欢上某种咖啡,“正确答案”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正因如此,“最棒的一杯”咖啡是没有正确答案的。

图片

咖啡有着语言无法形容的异国情调的香味、能让人融化的甜味和纯净美好的余味.....而那些咖啡有着绝妙的令人惊艳的味道。当然,那是会让全世界的咖啡专家都为之疯狂不已的品质。
但是,如果问咖啡专家们,品质“很棒”能否成为全世界所有人“人生最棒的一杯”咖啡的标准,回答肯定是“NO”。理由很简单,品质上的正确答案和嗜好上的正确答案是完全不同的。原本,“好喝”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根据上下文的不同而变化的。虽然觉得品质很好,但个人就是不太喜欢——这种情况也可能发生在咖啡专家身上。
虽说如此,但也不能因为你喜欢品质上绝对“错误”的咖啡就断言“那咖啡对你来说是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这是因为,就品质而言,“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是有正确答案的,是有国际认可标准的。如果你主张在品质上绝对“错误”的咖啡是你喜好的,那只是单纯的“不知道”品质上的“错误”罢了。
因此,“品质的正确标准、好的品质是什么?”和“嗜好的正确标准、自己喜欢的味道是什么?”这两组问题需要区别对待,要客观地理解这种差异。实际上,“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存在于“正确品质范畴内的自己喜欢的味道”之中。在展示什么是咖啡正确品质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不同的冲泡方式,寻找“自己喜欢的味道”。

图片

二、影响咖啡味道的六个要素
在寻找“自己喜欢的最棒的一杯”咖啡时,不可避免地要了解“自己喜欢的味道”。但是,要从无数种咖啡味道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难度一定很大。咖啡的味道表现很丰富。如,有的表现为果香,有的表现为花香,还有的像巧克力的味道,等等。咖啡风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表现容易受到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
因此,要了解自己喜欢的味道,学习“形成味道的主要因素”是很重要的。要找到世界上最美味的咖啡,你需要在正确的品质中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
1、生产国——骨骼
这是味道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味道倾向。如果用人来比喻,咖啡的生产国就相当于人的骨骼。请记住,这是形成味道的大前提。与骨骼大小决定身材、体形相同,根据生产国的不同,咖啡的味道倾向会有很大变化。
2、品种——人种
品种不同,叶子的形状和果实的颜色也不同,风味特性当然也不同。如果用人来比喻,那品种就相当于人种。虽然都是人类,但是人种不同,外观也会发生变化。咖啡也一样,即使生产国相同,不同品种的咖啡,味道倾向也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3、生产工艺——性别
即使是在同一个农场收获的咖啡,如果生产工艺不同,味道特征也会有很大差异。如果用人来比喻,生产工艺应该就相当于性别吧。就像性别决定身体构造一样,生产工艺不同,咖啡的味道倾向也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4、烘焙——体形
根据烘焙的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味道的倾向。如果用人来比喻,烘焙就相当于人的体形。体形虽也受遗传因素影响,但基本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改变。和体形一样,烘焙也会根据你选择轻焙还是深焙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咖啡的口味。
5、粒度——妆发
可以选择是凸显味道还是隐藏味道,味道会大不相同。如果用人来比喻,粒度会给人一种接近妆发的印象。妆发合适的情况下,给人的印象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让人认不出来。如果让专业人士化妆或做发型的话,即使用的材料相同,给人的印象也会完全改变。
6、萃取——首饰(手表)
这是引出原料本身味道的工程。能否成功萃取将决定咖啡给人的印象。如果用人来比喻,请把萃取当成饰品或手表。就像出色的首饰和手表能给人留下更好的印象一样,萃取结果的好坏也会影响人们对咖啡的印象。
上半部分1~3的“骨骼”“人种”“性别”都是每个人天生的东西,后半部分4~6的“体形”“妆发”“首饰(手表)”则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改变。
咖啡的情形和人一样。请记住,每种咖啡的“生产国”“品种”“生产工艺”这三者,是原本就不能按自己的意志来控制的,而“烘焙”“粒度”“萃取”这三者,则都是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来控制的要素。也就是说,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并萃取出自己喜欢的咖啡,你需要:1~3结合起来大概知道自己喜欢的味道4~6结合起来萃取出自己喜欢的咖啡。
理解以上的流程,对于喝到“世界上最美味的一杯”咖啡是很重要的。

图片

图片

三、咖啡到底是“苦”还是“酸”?
对于不习惯喝咖啡的人来说,最先遇到的障碍应该是不知道“自己喜欢的味道”吧。特别是近几年来,经营特调咖啡的咖啡店有用“花香”“巧克力”“百香果”“橙子”等味道来为咖啡口味进行分类的倾向。
确实,和商务咖啡相比,特调咖啡有着截然不同的、值得大书特书的风味。其风味的描述和红酒的风味描述相似这会让有些人感到困惑。然而,看了关于这些风味的描述,相信没人能马上想到“我喜好的是像橘子一样的味道”。因为对这种风味的品鉴,本身就属于难度很高的阶段。
要想在咖啡中品鉴出水果和花的香味,时间和经验是必要的,所以,一开始不要用香味来探寻自己的喜好,而应该用“味道”来探寻自己的喜好。所谓味道,是指可以识别为“基本味道”的味道。咖啡的基本味道主要用甜味、酸味、苦味来表现,极少数用与咸味和美味相关的味道来表现。
咖啡专家常常想用各种各样的味道来形容咖啡。结果客人却指出咖啡“要么是苦要么是酸吧”。当然,在咖啡专家那里就没有这么粗暴的分类。实际上,在大多数喝咖啡的人那里,“这个想法也有道理吧”。
确实,如果无视咖啡本身的风味特性,只把焦点放在烘焙所形成的味道上,则烘焙程度越深就越苦,烘焙程度越浅酸味就越强烈。你喜欢“苦味”还是喜欢“酸味”,如果能区分这两种口味,你就能干脆地做判断了。虽然这很难,但至少可以学着了解自己喜好的味道。当然,喝习惯的话,就可以在自己喜欢的范围内发现“这杯咖啡的烘焙程度虽然和之前一样,但感觉有点甜”这样细微的差别。
但是,大前提是先学习了解自己喜好的口味的大概方向,然后将自己喜欢的咖啡进一步细分,这样就可以更接近自己喜欢的咖啡了。因此,首先请试着做如下考虑:喜欢苦味的人一一选择深度烘焙的咖啡喜欢酸味的人一一选择轻度烘焙的咖啡
烘焙程度越深,越容易产生苦味;烘焙程度越浅,越能感受到酸味。请想象一下炒洋葱的情景。将洋葱稍微加热一下,就会产生水汪汪的味道,也就是会有酸味;如果持续加热的话,最后会烤焦,就会产生苦味。苦味和酸味受到烘焙程度很大的影响,所以首先从烘焙程度着眼来选择咖啡吧。根据烘焙程度大致区分苦味和酸味,可以降低选错咖啡的概率。

图片

图片

四、捕捉“自己喜欢的味道”的判定表
虽然苦味和酸味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指标,但如果只以此为判断标准的话,就很难遇到自己喜欢的“世界上最美味的咖啡”了。了了解自己喜欢的味道,你可以采用四个象限来表示味道的判定标准。参考这四个象限,可以把握咖啡的味道,并能高效地找到自己喜欢的味道。
请先看下图。横轴表示“酸味和苦味”,纵轴表示“浓度的高低”。对咖啡味道有很大影响的是“烘焙程度”,极端地说,烘焙程度会决定咖啡是变苦还是变酸。
苦和酸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味道表现形式,至少和“这咖啡有茉莉花的香味”这种表现形式相比,是客观上更容易判断的指标。
其次,客观上较容易判断的指标是“浓度”。正如字面所示,浓度就是指“浓还是淡”,所以液体的浓度也是很容易判断的指标。浓度对咖啡的味道有很大的影响,与酸味和苦味并列,是重要且明确的指标。
然后,根据浓度、酸味和苦味的组合而变得显著的是“余味”。因为将余味作为味道的指标也很普遍,所以人们把余味分为“清凛”“浓郁”“清爽”“醇厚”四种。另外,无论哪种味道,适度地搭配在一起的话,就构成了图表中间的“平衡”。“清凛”的定义是酸味值和浓度都高,浓郁”是苦味值和浓度都高,“清爽”是酸味值和浓度都低,“醇厚”是苦味值和浓度都低。
也就是说,根据酸味和苦味与浓度高低的不同组合,产生的余味会发生变化。例如,喜欢余味浓郁的咖啡的人,有必要瞄准②周边来调整咖啡的口味。具体来说,要选择烘焙程度深(=苦味)的豆子,而且颗粒要细(=浓度高),这样的话,就可以更加接近余味浓郁的咖啡了。
根据生产国、品种等六个要素的不同,味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追根究底,可以根据喜欢何种程度的“清凛”“浓郁”“清爽”“醇厚”的口感来做区分。也就是说,用这四种余味来作味道的判定基准比较方便。

图片

为了邂逅自己喜欢的咖啡,最重要的是,要将自己喜欢的味道语言化。以四种余味为判定基准,可以调整出自己喜欢的世界上最美味的咖啡。四种余味是什么?
1、清凛:浓度高且酸味强烈的味道被定义为“清凛”。可以将酸味强烈与余味清爽的味道结合起来称为“清凛”。
2、浓郁:“浓郁”被认为是五味(甜味、酸味、苦味、咸味、鲜味)增强的一种状态。虽然它与各种要素有关,但其中浓度是很重要的一点。可以将高浓度与强烈的苦味结合起来定义“浓郁”。
3、清爽:将淡淡的酸味和低浓度相结合所产生的味道定义为“清爽”。由于浓度降低,液体本身的重量会下降,在感受到清爽酸味的
同时,还能享受到带有清凉感的余味。
4、醇厚:将淡淡的苦味和低浓度相结合所产生的味道定义为“醇厚”。这是由低浓度和淡淡的苦味混杂会带来温和的余味定义的。
5、平衡:让酸味和苦味平衡,浓度不高不低,不管是什么味道,都保持适度的余味。
在葡萄酒和巧克力的世界里,人们会将食材的味道描述为“有着让人联想到……的味道”。咖啡也一样。例如,有用“像茉莉花一样的味道”来描述的咖啡,也有用“像草莓一样的味道”来描述的咖啡。如果用专业术语来说,评价咖啡味道的方法叫作“杯测(cupping)”。简单说明一下如何确认咖啡粉的香味。注入热水,确认从杯测碗(品味儿专用的容器)中升起的香味,取下上面的澄清层,从热的时候一直品味到冷却时,并评价其品质。在这个过程中,要用被称为杯测汤匙的大勺子啜饮,将咖啡含在口中使其雾化,然后细细地品评,连最细腻的味道也不遗漏。
在咖啡专卖店买烘焙咖啡豆的时候,你可能看到过写着“巧克力般的味道”“茉莉花一样的味道”的商品说明卡,这是根据杯测评测出的风味侧写。它们并不是真的在贩售加入了巧克力和茉莉花香料的咖啡,而是在贩售能让人联想到这些香味的咖啡,这是一种描述手法。较常用的香味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水果系、花香系、巧克力系、坚果系、香料系。
1、水果系、花香系容易让人感觉到“清凛”“清爽”的口味,巧克力系、坚果系和香料系容易让人感觉到“浓郁”“醇厚”的口味。
2、水果系和花香系的香味之所以容易让人产生“清凛”“清爽”之感,主要是因为它们是容易让人联想到酸味的香味,因此更容易从烘焙程度较浅的豆子中感受到。另外,让人联想到花香味的化学物质被认为是挥发性高的物质,烘焙越深就越难感受出来。
3、巧克力系、坚果系和香料系的香味很容易让人感受到“浓郁”“醇厚”的风味,而烘焙程度变深后,所产生的苦味和香味更容易让人感受到类似巧克力和坚果的香味。另外,关于香料系的香味,根据生产国和生产加工方法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其中印度尼西亚的咖啡经常被当作香料系香味的典型。
买豆子的时候,如果因为风味说明感到烦恼,就可以结合烘焙程度,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类推味道,这样就不会出错了。同样,对于想学习风味表现的人来说,在掌握了与烘焙程度相应的风味倾向的基础上,类推风味的方法是最合适的。

图片

图片

姑必,让海南咖啡香飘万里
海南是中国种植咖啡最早的地区之一,是我国单一罗布斯塔种咖啡产地。作为中国三大侨乡之一,海南的咖啡文化与华侨有着密切关系,下南洋的华侨们带回咖啡种苗,植在这片土地,结出了海南人与咖啡上百年的情缘。据传海南第一棵咖啡是于1898年由华侨从马来西亚带回来种植在海南文昌,至今已120多年。
姑必是咖啡的海南话标准叫法,是下南洋的海南华侨带回来的外来语。据说在东南亚,有这么一句话:“潮州粉条福建面,海南咖啡人人传。”东南亚的海南人对咖啡的专属说法就叫姑必(Kopi),有姑必熬(Kopi O,没有加糖、加奶的咖啡)、姑必奶(Kopi Nai,加了糖、奶的咖啡)等叫法,这些叫法都已成为东南亚人对咖啡的专属称呼,足见东南亚的海南人对咖啡的深刻影响。一百多年前下南洋的海南华侨把咖啡带回海南,结出了海南人与咖啡的上百年情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海南咖啡文化,海南也成为中国本土咖啡文化的一个缩影。

海南本土创业家符振姜据此创建了“姑必咖啡”品牌。“姑必咖啡”将追随时光,与先辈们下南洋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同在,展现坚韧不拔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致力于品牌塑造与品质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目前“姑必咖啡”系列产品正在开发之中,包括速溶咖啡、挂耳咖啡、即饮咖啡、姑必豆豆等产品系列;姑必咖啡海口、文昌、三亚旗舰店也在规划中;姑必咖啡500亩罗布斯塔种咖啡种植示范基地已落地在文昌市潭牛镇可面村。
“姑必咖啡”无论从名字到口感,再到呷一口入喉时的心情,都将演绎着别样的南洋风情,并将成为一个带有鲜明“海南”印记的中国知名咖啡品牌。“姑必”也必将让海南咖啡香飘万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