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抑郁患者心理咨询调研报告

 大漠胡杨968 2022-03-12

图片

当前我国抑郁症患者数量高达9500,有超过2亿人一生中需要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

2020年,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重度抑郁为7.4%。

走向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是谁在接受心理治疗?

去哪里获取心理治疗服务?

国家政策有什么变化?

心理行业市场发展状况如何?

我们在抑郁研究所的患者社区发起了「心理咨询调研问卷」,覆盖了2418名患者。

图片

其中

·女性占比70%

·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人数占比61%

·70%的人认为:自己通过心理咨询得到了帮助


由此问卷来分析当前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状况、治疗方式等,一起来看看精神心理健康领域有什么变化。

图片

01
在哪里做心理咨询?

图片

问卷中:

·有48%的人在医院的精神心理专科做咨询

·20%的人会选择线下心理诊所

·只有10%的人会在线上做咨询。


图片

调研显示:

「大部分来访者更信赖有医学背景的心理咨询师」

「传统的咨询方式,难以被线上心理咨询完全代替」

「互联网心理行业值得被更多关注」


02
谁在做心理咨询?

图片

接受心理治疗的来访者年龄:

·18-25岁之间占比39%

·18岁以下占比33%

·有52%的学生群体。


图片

18-25岁处于人生成长历程的早期:

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转折,脱离家庭的节点,开始寻求亲密关系,踏入职场寻求发展方向等等。

伴随着诸多压力、茫然,也引发了对于自我的思考,因此有更多人选择了心理咨询的帮助。


此外,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多

国家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出台的政策也更具有效性。

2016.02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2021.11 

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 的提案》

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2015.07 

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

明确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位置选择、环境及配置要求。



2021.06 

教育部: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图片

在接受心理治疗的人群中:

·有70%的女性,长期被心理问题所困扰。

·其中18%的女性当前为待业状态。


图片

通过对来访者的深度调研发现:

「男性与女性在面对心理困扰时,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方法论有不同之处」

「女性更愿意寻求心理咨询等方式来帮助自己」

「女性也更愿意承认心理困扰/压力/情绪等,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同时,对来访者行业的问卷显示:

除了学生群体以外,互联网、金融、传媒、娱乐等领域的人群更愿意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图片

在心理行业发展早期,先接触新资讯的行业,也更容易接受心理咨询。

此外,心理咨询的持续性以及价格,对来访者的收入有一定要求。


03
获取心理资讯的途径:

图片

问卷显示:

·85%的人群通过心理学公众号获取心理健康咨询。

·58%的人通过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来获取知识。

·观看短视频的人群中,关注个人账号的人数比机构账号高出7%


图片

互联网行业的兴起让我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样化。

但是,人们依旧在读书。


04
是什么带来了心理问题?

图片

问卷中:

·有89%的人因为情绪压力而困扰。

·50%的人有躯体化(如睡眠、消化、疼痛等)相关问题。


图片

躯体症状包括:

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食欲减退或增加、恶心呕吐

慢性疼痛(头疼、腰疼、背疼等)

胃部灼烧、消化不良、胃肠胀气、便秘等。


05
因为什么寻求心理治疗的帮助?

图片

·「自残、自杀」

·「焦虑、抑郁」

·「睡眠、饮食」

这三大问题是促使来访者寻求专业帮助的主要原因。


图片

精神疾病的发生率正在上升,自杀是14-25岁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低发病率和预防这些破坏性长期结果的一种方法是早期干预。

如果我们能够识别出症状,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并且不被污名或其他因素吓倒,那么寻求帮助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06
选择做心理咨询的阻碍是什么?

图片

问卷中:
·
68%的人会把心理咨询的经济成本视为阻碍。


图片

图片

做咨询的来访者中:

·46%的会选择300元以下的咨询价位。

·37%选择300-600元。


图片

图片

·34%的来访者会进行5-20次的心理咨询。

·16%的来访者进行了20次以上的中长期咨询。


图片

此外调研显示,不寻求专业帮助的其他原因是:

「心理健康污名化」

「缺乏心理健康知识」

「对寻求帮助有负面看法」

「在遇到困难时更倾向于依靠自己」


图片

·62%的人会认为「接受心理治疗是很勇敢的事情」

·大众对心理健康的污名化有了些许改善。


图片

随着2019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众对心理疾病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当前各地政府已经开始指导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建设心理临床门诊,

从而满足医疗服务需求,并且心理治疗正在被逐步纳入医保。

2020.

08



《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开展抑郁症早期筛查;

提高抑郁症识别和诊疗能力等。

2021.

03



《中央编办关于国家卫生健康委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批复》: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

2021.

08



《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诊疗项目目录(2021年)》: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基金支付的范围。

对于消除抑郁症的污名化、倡议和心理健康的扫盲干预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技术层面的创新,可能会帮助更多人更舒适地获得心理服务支持。

07
抑郁症患者正在积极拥抱新兴治疗方式

图片

问卷显示:

·53%的来访者对于新型的心理治疗方式很感兴趣。

·19%的来访者已经开始了解创新治疗方式,并很想尝试。

图片

近几年,新兴心理治疗方式的研发,大致分为:

「AI心理咨询」

「情绪数据追踪(干预)」

「VR心理治疗」

「数字药物研发/游戏疗法」


这四个主要领域,并且各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是未来心理健康数字疗法的几大重点。

08
市场发展:

图片

目前数据显示:

·大心理行业的中国市场规模约3896亿元,增速18%

·2021年1-8月我国新增心理咨询相关企业2.35万家。

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这也进一步加速了心理行业的发展。

受益于我国心理咨询市场发展向好,资本也不断布局该赛道,相关机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虽然2020年受疫情影响,相关企业注册量有所减少,但2016-2020年整体依然呈现增长态势。

图片

抑郁研究所连续上榜「中国心理机构影响力Top50」的三年里,我们和多家机构合作,甄选出100位抑郁研究所严选专家,累计为抑郁研究所的10w社群患者提供了260次答疑问诊。

抑郁研究所的病友群里折射出家庭、公司、社会组织和时代的病灶。

如同抑郁作为一种不适感,以心理疾病的方式,提醒我们过去同世界相处的方式是有问题的。

这种不适感使得我们停下来去审视当下,去思考一种更有益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生活方式。

同样,在社会群体中,疯癫的个体作为组织的产物,作为文化环境的产物,是值得组织管理者警惕的危机讯号。

倘若社会不重视群体心理问题的蔓延,看到个体的苦痛根源,那么抗抑郁药物将泛滥成“时代维生素”,以此来维持生命。

每一个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存在,不是科学沙文主义的唯物标记,而是其所处组织环境的危机讯号

所以患者需要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去问询“你经历了什么?”,一起去探讨能再次激发个体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方式,

去反思病理的根源,提出解决方案。

图片
感谢以上医疗合作伙伴的长期服务(排名不分先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