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治疗抑郁症的作用(多种认知歪曲)(详诵)

 人生鼠鼠 2020-07-29
1969年耶鲁大学的Dr. Gerald Klerman 和来自伦敦的Dr. Eugene Paykel 一起设计一个实验来检验单独服用抗抑郁药物和同时服药并接受心理治疗对抑郁症的效果。这个实验只针对单向抑郁。实验结果表明同时接受心理治疗的来访者抑郁症恢复得要比单独服药来得好。因此后续的临床心理学家深入研究发现了IPT(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人际关系治疗方法)对抑郁症治疗的效果。

【FYI:IPT是指在限定时间内的一种整合式的心理治疗模式,就是由上面的耶鲁大学教授提出的,他结合了当时一直公认有效的CBT和人格理论等设计了一套适用于12-16周以上的工作方案来应用到他的实验trail里。】


Google scholar 用不到,条件所限搜不到原文,只能贴摘要了,后来1998年的review里面也总结了针对抑郁症有效果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疗法CBT和人际心理治疗法IPT,重点要提醒的是,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患者,治愈效果好。

然后翻了翻近期的文献


这是一篇Med school 的学生的review,原文作者是荷兰的Cuijpers P, van Straten A, Andersson G,et al. Psychotherapy for depression in adults: a meta-analysis of comparative outcome studies.

截图中比较了7种比较常见的心理咨询方法,并且标注了哪些特别有效哪些效果不显著。

显著的疗法支持最早耶鲁教授创造的IPT疗法,它是结合了CBT以及一定人格心理理论为基础的整合式的在固定时间内的治疗方法。而间接的支持性疗法对抑郁症的治疗没有显著帮助。 其他像problems solving, social skills training 什么的效果平平,还有心理动力学也效果一般。

以上是一部分来自研究者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

· 接下来,那么我就从自己工作中使用过的方法具体来聊一聊,心理咨询/治疗是怎么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的。

在美国major depression一般会用比较节约成本的方式也即认知行为疗法CBT来进行诊治。一般过程分为:诊断,收集信息的阶段;治疗阶段;巩固阶段

那么具体来说一说治疗阶段会运用哪些技术去帮助来访者对待自己的抑郁问题呢,就如同楼上有人回答的改变你的认知,也即想法、观念。CBT认知行为从名称上大家就可以了解,其实不仅仅是从认知上改变,还有通过行为及情绪的干预,因为本身认知行为中认为这三者是相互作用的。

那先来说一说认知这块

简单来说,认知这块确实是我们现代人影响我们的抑郁症恢复的一个核心!因为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告诉咨询师“我已经尝试过很多种办法了,什么跑步啊,什么巧克力啊,都没用,还是没劲,感觉好没意思,不想活了。”“我觉得自己没用,一无是处!”“我是窝囊废!”等等。

那一般咨询师会需要来访者去追踪自己的自动思维记录(见表1自动思维跟踪表)自己的这些想法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绪下冒出来的比较多,然后一步步引导寻找来访者的core belief 也即核心观念。

这个核心观念可能是“我是个废物!”等等,通常寻找自己的核心观念也即我们的信念系统,一般会采用以下的方式去引导。

那么当我们找到了我们的核心信念的时候,传统CBT会用replace core belief 来替代原有的因为种种原因(比如童年时期父母、外界对我们的评价,儿童时期有一个阶段大概是4-6岁吧,具体时间不太记得,我们的自我价值感来自外界,父母、小伙伴、亲戚、老师等等)形成的有偏差的观念。例如:“我很失败。”

那咨询师接下来就会使用各种手段帮助来访者挑战辩论TA的这条信念。

挑战信念的时候一般会从我们的惯用思维误区开始,先侦查到有以下一些误区见下表。【FYI:正常人都有以下想法】

常见思维模式误区列表

1. 全或无思维: 你以一种绝对的、非此即彼的方式来看待事物。如果没有取得完全成功,你会认为自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2. 以偏概全/过度概括:你把一件负性的事件看成熟一种永远不会终结的失败。你可能会在心里想:“这种糟糕的情况总是出现。”或“我永远无法把事情做好。”

3. 精神过滤:这就像一滴墨水把整个烧杯里的水都染了色。你消沉于某种消极细节。比如:你所犯的一个错误,从而忽视了自己所做的一切正确的事情。

4. 优势打折:你坚持认为自己的成就或一些好的品质完全不值一提。

5. 妄下断语:你匆忙做出结论,而缺乏事实依据。这种情况分两类:1)读心术,你自己认为大家会对你品头论足,会看不起你。2)预测未来,你在心理对自己说,某种糟糕的事情即将发生:“下星期考试时,我知道我一定会考砸的。”

6. 夸大与缩小:你无节制地夸大或是缩小事物的重要性。这就是所谓的双目镜效应。当你从双目镜的一端去看时,你所有的缺点变得巨大无比。而你从另一端去看,你的强项和好的品质似乎就变得一文不值。

7. 情绪推理:你通过你的感觉来推理,如“我很焦虑,所以我一定处于真正的危险中。”或者“我感觉自己是个失败者,所以我一定真的是个失败者。”

8. 应该陈述/理想化:你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而不是实际情况来提出要求,并以此来评价事件。你总是用“应该”、“不应该”、“必须”、“不必”、“不能”等字眼来评判自己或他人。比如你会说:“我不应该这样害羞和紧张的。我出什么问题了?”,“我应该成功”,“我必须靠第一名”,“我上台说话不能紧张”,“我丈夫应该爱我”,“我的孩子应该是有出息”等。

9. 贴标签:根据部分信息就对自己或者他人进行整体评价,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评价,经常用“某某是什么什么样的人”这样的句式。本来你只应该说:“我犯了个错误。”但最终你却把自己标定为"失败者"。“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他是一个极讨厌的人”,“我丈夫简直没有教养”(我丈夫是没有教养的人),“我是一个失败者”等。这是一种过度概括的极端。

10. 责备:你没有找准问题所在,而是肆意责备。有两种基本的责备模式:

11. 自责/个人化:因为某件你不应该负责任的事情而责备自己,认为是自己原因造成事件的发生,忽略了客观环境和他人的责任,。或者为一个自己犯的错误而无情地痛责自己。比如,“他们不高兴是因为我做得不好”,“她不爱我是因为我不够好”,“儿子出车祸是因为我没有能够阻止他出门”等。

12. 责备他人:认为是他人导致了你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是他人给你带来了麻烦和灾难,他人应该为你的困难和问题负责,忽略了自己在这件事情中可能具有的责任。比如,“我父母没有关系导致我找不到工作”,“我丈夫不爱我,所以我不幸福”,“就是由于父母不关心我,使我走上了吸毒的道路”等。

13. 拒绝相反证据/不可能驳斥:拒绝任何与你的消极想法矛盾的证据或者观点。比如,“那不是真实的”,“肯定有问题”等。

14. 灾难化:认为自己现在的处境(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太糟糕了,处在一个最悲惨的境地之中而难以承受。比如,“要是她不爱我的话,我觉得或者没有意思”,“如果高考失败,我将无法活下去”,“在众人面前被上司批评是天下最糟糕的事情”等。

15. 武断推论:在缺乏实质性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基于一件事情下结论!如,妻子下班回来晚了几十分钟,丈夫得出结论“她一定有外遇”。或者儿子或女儿迟到了20分钟没去睡觉,父母得出结论:孩子和朋友在做什么不合适的事情!

16. 不公平的比较:你根据不切实际的标准来解释事件,并主要关注那些比你做得好的人,然后在比较中做出你比较差劲的判断。例如,“她比我更成功”,“这次测验其它人比我做得要好”。

17. 后悔倾向:你认为在过去你应该能做得更好,而不是关注你现在能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例如,“如果我努力的话,我就能拥有一份更好的工作”,或者“我本不应该那样说”。

18. 如果……怎么办(what if ?):你持续地问一系列诸如“如果某事发生了该怎么办”的问题,不满意任何答案。例如,“是,但是如果我紧张了怎么办?”或者“如果我不能屏住呼吸怎么办?”


侦查到之后不是就这样完事,而是需要进行辩论。

如何辩论就是需要咨询师教会来访者,进行自我辩论。

这里省略一万字

以上基本上是需要反复工作的过程,因为在寻找我们的核心观念的时候也有好多拦路虎。如何挑战也是,这样的方法对于一定来访者来说有效果,有些却不一定有效果。

那么说完认知,咱们来聊一聊行动。

在CBT里面有behavioral strategies 针对抑郁症患者进行的帮助。

基本上需要来访者进行记录及探索哪些活动能够放松自己,哪些活动能够让自己增加活力,一个摸索尝试的过程,然后进行选择,形成行为习惯,通过行为带动大脑促进神经递质的分泌,让身体体验快感与放松。进而让患者有动力及精力去改善自己的认知及调节自己的情绪。

再说一说情绪,

抑郁患者体验的情绪有很多种,低落、无助、自责、内疚等等,情绪的一个工作渠道就是咨询师可以从情绪入手帮助来访者找到情绪背后的信念在传递什么样的信息给来访者。也有一部分麻木的来访者,会需要咨询师引导,重新与自己的身体连接,能够认识并表达压抑许久的情绪,进而进行上述的认知建构工作。这里要说一说,情绪和行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当我们的情绪处于无助绝望的时候,身体也容易相应的回缩,收拢,不愿意起床,不想动弹,当我们强迫自己身体动起来的时候,我们的情绪也是跟上改变比较快的,这个过程就可以促使我们能够有足够的真实体验,体验到变化,然后进而对我们的认知观念进行深度加工。

大致上,CBT是这样进行的。

最后要提一提,正念认知疗法以及ACT即接受与承诺疗法,这两个治疗方法结合了CBT里的一些方法,但是加入了东方禅学的哲学思想,就是不替换我们固有的核心信念,而是通过冥想等方法去接纳自己的这些想法,然后“不作为”,接纳想法只是我们大脑中的念头,就像云一样,这一刻飘过来,下一刻也会飘走,通过冥想去训练我们的大脑不被这些念头带着走,也不被我的情绪带着走,接纳我们的存在,将我们的doing 模式转变成being模式。从而提高我们的well-being幸福感。具体不在这里详细展开聊正念和ACT了。

罗哩叭嗦说了很多,希望以上能够给大家一个视角了解CBT针对抑郁症的一些工作流程。

PS:感觉这是自己答题以来最长的一篇。有很多内容大家可以拿回去用,但是建议还是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编辑于 2014-09-04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132
评论
更多回答
Stella仓鼠
写作者/心理咨询师/天文爱好者/魔兽老玩家
谢喵。 @刘柯

心理咨询有很多学派,针对抑郁发作,最常见也是见效速度仅次于药物的心理咨询方法是行为认知流派的做法。关于这一派主要采取的做法,在 @蓝紫幻灭 的答案中已经基本说完了,所以我就不插这个嘴了。

我偏向的流派是心理动力流派。更具体一点地说就是,我认为人自身有着一股充足的动力来调节自己,令自己往更好的方向进行发展,但现实中往往会有各种因素导致人内心的动力要么被过度压抑,要么通过扭曲的方式加以释放,这样就导致了各式各样的精神问题。而我在面对一个出现了精神问题,但还没有严重到现实感彻底破碎(比如精神分裂症)或者完全无法沟通(比如某些人格障碍)的人时,我所能做的就是一方面帮他梳理清楚当前的问题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为他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支持系统,令他可以重新找到更好的释放自己成长动力的途径。

必须诚实地说,这种方法的见效速度比行为认知疗法慢非常多,甚至可能在一开始由于来访者在安全的环境中发生退行,而显得好像更恶化了。这种做法对咨询师本人的要求也非常高,每次给人做咨询说实话我也是小心翼翼好似走钢丝的。

但每次我都会告诉我的来访者,没关系,你试试吧,我给你做保险绳;如果你觉得自己要摔下去了,就抓住我,我会保护你。这种咨询关系需要保持很多年,我到目前为止的最高纪录是接近4年,听说过的最高纪录是8年。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就是单纯地提供陪伴,鼓励来访者去尝试生命中的各种事情,为他的每一点进步喝彩欢呼……剩下的内容则是交给时间或者说上帝。

我之所以敢这样尝试,一个原因是我并不收费,只进行咨询次数的限制(也就是先估计好他的问题大概在多少次咨询之后会有一个明确的阶段性改善,然后以此为标准进行限制),所以来访者在经济方面的压力会很小;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这位来访者愿意这样信任我……我也非常感激他能够给我提供这样的一个机会进行尝试。

从我的角度来看的话,药物和行为认知更近似于现代医学,而心理动力更近似于传统辅助医学。前者见效快,对症性好,但是对患者的整体性改变较少,复发可能性高;后者见效慢,而且是一个全身心的大调整,虽然也有对症的部分但不如行为认知那么明确,但最重要的是解除过去经验中或者现在生活中对患者心理动力的限制,令他的“心理免疫力”得到整体加强,复发的可能性很低。

总的来说,心理咨询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其实是很有用的,但前提是提供治疗的咨询师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并且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说没有效果的……基本上应该是遇到了要么专业技术不过关,要么职业道德成问题,要么两样都成问题的咨询师吧……(唉,这个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在此不多说。要找靠谱的咨询师现在可以去查徐凯文老师做的注册心理师)
编辑于 2014-09-05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18
评论
大鱼心理咨询工作室
专业的心理服务连锁品牌 公众号:大鱼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能让人的内在空间获得更多的自由,那些曾经被父母限制的部分在咨询中得到允许和整合。Bowlby这样定义心理治疗师的任务:”我们的角色是准许患者去思考那些父母曾经妨碍、禁止他们去思考的想法,去体验父母曾经妨碍、禁止他们去体验的感受,去考虑那些父母曾经禁止他们深思的行为。“

心理咨询师通过启发、引导、支持、鼓励,帮助求助者领悟到内心存在的冲突,矫正错误的认知,做出新的有效的行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整个过程,始终是求助者主动。

心理咨询的起效方式,不同的流派理论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但相对统一的基础是:“助人自助”。依靠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建立的安全关系,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更多地理解和探索自己(的行为和感受),并倚靠自己的力量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

公众号:大鱼心理咨询

微博账号:大鱼心理咨询工作室

喜马拉雅账号:大鱼心理咨询工作室

预约咨询,请联系助理,微信号:dayuxinlizixun

编辑于 2018-12-18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3
评论
简单心理
心里有事儿,找简单心理。

探讨治疗,肯定就离不开病因。抑郁症有很多可能的起因,包括大脑激素、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基因易损性,遗传,生活中的压力事件,药物以及药物滥用问题。一般来说,我们认为是这些因素中的部分或全部共同作用导致了抑郁症。因此,在治疗抑郁症时,也都是从这些角度出发的。

(以下内容来自简单心理创始人: @简里里 )

心理治疗对抑郁症治疗的积极推动作用

有趣的是,和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抑郁症单纯只是情绪问题恰好相反,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认为抑郁症完全是生理性的疾病,只能靠药物治疗。而各种研究数据显示,抗抑郁药物大概对于60%左右的人群有作用。而关于抑郁症的治疗,也都专注于对大脑的研究和药物的开发【1】。

用药物治疗抑郁症,这样的传统一直延续到1990年左右。然后人们发现,这是一种慢性的、复发率极高的疾病【2】 。就像小时候你打魂斗罗,打了小妖,还有小妖。

于是,人们开始回头看,这个影响人们心情的疾病,用心理治疗,是否会有帮助,尤其是它是否可以维持治疗效果,抵抗抑郁的复发?

这期间有两个关键的节点。一个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MartinSeligman 偶然发现“习得性无助”(Learnt Helpless),大意为人们在面对自己无法控制的情形面前,会放弃努力,进而人们由此经验习得到:自己在相似情形下(即便实际可以控制的情形下)必会无能为力【3】。

进而Seligman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套关于抑郁症的认知理论【4】。但是仍然没有人知道如何对此进行心理治疗。人们当时认为心理治疗对焦虑、惊恐障碍等有效,而对于抑郁症无能为力。

接着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AaronT. Beck在做心理治疗的时候,开始会问抑郁症的来访者:“你在情绪非常低落的时候,你脑子里面会想什么?”结果他发现很多来访者开始能够抓到很多消极的、并不客观的想法:比如,如果我数学没有做到满分,那么我无疑是个失败的人等等。

Beck发现,抑郁的来访者思维中会频繁出现丧失、失败、无价值感及拒绝等主题,由此,Beck在心理治疗的框架体系下,建立了如今众所周知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Therapy)。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结构化、耗时少的方法,它关注于抑郁症患者的一些核心信念,以及修正一些使来访者社会功能受损的内在态度(DisfunctionalAttitudes)。后来Zindel Segal, Mark Williams等人在认知行为治疗基础上发展出内观认知疗法(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forDepression)。

对内观认知疗法感兴趣的同学可看:牛津大学内观认知中心:OxfordMindfulness Centre,在抑郁症的治疗以及预防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推动。

关于什么是抑郁症、认知行为治疗以及内观认知疗法如何针对抑郁症进行治疗,有一系列牛津大学制作的对Mark Williams的访谈在其中提及的“内观”、“冥想”对于日常我们保持好的心情,预防抑郁亦有帮助。

抑郁症需生理治疗与心理治疗一起配合

我们还回来看抑郁症治疗的发展。这时候有大量的研究,开始探索究竟是药物治疗更有效,还是心理治疗更起作用?不同的研究都发现,有些人群对药物的反应更好,而有些人对心理治疗的反应更好。药物和心理治疗在治疗中也起着不同的作用。

而抑郁症本身是个复发率高的疾病,当药物治疗配合心理咨询一起来做的时候,能够有效地延长抑郁症复发的间隔时间 [5].这也和一切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大方向一致:你要寻求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和药物治疗,亦要配合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

所以,当你或者朋友出现“抑郁症”的风险时,请尽可能帮助自己或朋友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先去精神科接受诊断和药物建议,再视情况寻找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求助或给予陪伴(第四期会详细讲),并做危机识别。

附赠小贴士:

(一)关于药物:

【1】要坚持服药一个月以上。

抑郁症的药物往往需要四周以上的时间才能起效。整整四周的时间,药物不能改变你的情绪,它能使你身体更有力量,更有精神,却不能使你灰色的世界变的明亮。所以很多来访者会说,医生开了药,我也吃了,吃了两周呢,没用,我就不吃了。

这期间一定要注意,由于情绪没有改变,但身体有力量,会增加自杀风险,因此要遵医嘱,住院或24小时监护。

【2】要定期复诊。

前面说了,药物是为了补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但是因为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递质不止一种,现在的科学研究并不能识别不同的抑郁症来访者,究竟缺少的是哪一种递质。所以一般精神科大夫都会跟来访者说,你先回去试试这个药,过一个月要来复诊。

我们总觉得是大夫在敷衍我们,尤其是吃了俩星期,觉得药没用,就自行停了药,再也不回去。但实际上,大夫往往先给患者开常用的药物(SSRI,它包含大多数人们常见的缺失的递质)。如果1个月后无效,大夫才知道你缺的不是这个,我们换一种试一试。

而关于抗抑郁药物的研究综述,请看 《Post-Prozac Nation 后百忧解之国》中英对照版

(二)关于心理治疗:

关于抑郁症心理治疗的研究无穷尽。各个心理治疗流派对于抑郁症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我特别想说明的是,尽管心理治疗有各个流派之分,但心理治疗的本质相通。加之当“抑郁症”被还原成为一个人的时候,其生命的厚度和丰富亦不可一概而论。所以尽管在文章中强调认知行为治疗对于抑郁症治疗的有效性,但是好的心理咨询师往往会根据来访者实际的状况,在心理咨询的框架下,选择合适来访者的方式,和来访者一起工作。

更重要的是,选择适合你的心理咨询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