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3支援陕北无定河造林局干部石启智致力防风固沙三北防护林工程

 zilixy 2022-03-12

1952南郑专区林业局全体汉中教场坝合影

大漠逐梦人——石启智

https://m.toutiao.com/i6924849630035313166

屯垦抗战西部开发先驱安汉秦子明张景山先生

  

[朱泰]1916朱庆澜任广东省长时带领老百姓植树造林…

[张俊杰]非常景仰朱庆瀾将军!

追随朱将军屯垦抗战先辈安汉秦子明和我父亲都是从事林业工作。

特别是秦子明先生与德国芬茨尔博士合作规划西北林业建设,五十年代致力汉中地区和陕北毛乌素沙漠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可谓中国现代林业开拓者第一个实现沙漠变良田奇迹的先驱,今见榆林日报怀念秦子明先生秘书石启智文章浮想联翩尤为怀念和感佩!

常文树:陕南苗子陕北树

https://cmsuiv3./Article/ArticleRead/5129368

大漠逐梦人——石启智

https://m.toutiao.com/i6924849630035313166

  

  

  

抚今追昔敬先贤

——植树节所见

恶人盗伐渠边树,

竞相损公坏民风。

道边河岸种桑梓,

滩涂荒坡育丹参。

扶贫办学巾帼杰1,

飞播绿化愚公秦2。

千年先贤良乡俗,

司法维护兴农村。

注:

1、西安植物园秦官属教授;

2、中国现代林业建设先驱、南郑专区和无定河造林局秦子明首任局长。

壬寅二月初十田野抒怀

***        ***        ***


常文树:陕南苗子陕北树

2022-02-24 09:39:10榆林日报

https://cmsuiv3./Article/ArticleRead/5129368

一位好人走了,总会留下一连串的思念。

得知米脂首位林业高级工程师、林草专家石启智先生猝然逝去的噩耗,我当即敬送先生一副挽联致哀:“生在陕南,志在陕北,功在当代,青山莽莽埋忠骨;学乎林校,事乎林业,利乎千秋,绿水淙淙祭英灵。”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3年,作为陕南支援陕北的林业科技人员,先生跟随著名林业专家秦子明来到陕北,一生志愿变黄土高原童山浊水为青山绿水。

我与先生颇有渊源。他是我同村户家姐夫,由于他长我20岁,又因他在米脂城里工作,我在乡间读书,所以我知先生大名,他未必知我小名。直到1974年,我去他家拜访。那年7月,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我以印斗公社第一名的成绩和排序参加县医院体检,被刷了下来,街头徜徉时碰到我村党支部书记常兴和,他知道了我的事情,让我跟着去他堂姑常文芳家散心,正郁闷的我,就一起到了早就景仰的石先生家。

不巧,文芳大姐正在“训教”姐夫,一口一个“书呆子”。原来,前几天买回了旧小米,今天又割回了母猪肉。我想,这些连我都门清的生活常识,40多岁的先生竟然不懂,真是书呆子了。姐夫就像犯了错的孩子,又觉得恰在娘家人面前失了面子,满脸苦笑着,在妻子与我们之间瞅来瞧去,欲言又止,一分无奈两分尴尬三分委屈的半躺在炕沿边。为了打破尴尬的气氛,我走在他跟前笑着问:“大姐夫,晓得我吗?”他端坐了起来,眨了下眼就开口说:“你,你是文树吧?文芳提起过你,夸你聪明。”“噫,凭这记性和判断力,大姐,姐夫不是书呆子呀!”一句话,说得大家都笑了。先生也一下因为我给他解围而与我亲近起来,谈笑间,我知道了新米出自旧谷子和没有肉票在黑市买肉上当的事。先生说,买肉以后按票来不会错了,只是这小米看不出新旧。我卖弄他一闻二看的经验:新米米香味浓,旧米淡,甚至闻不出味来;旧米颜色泛白,且边边豁口口明显,新米颜色黄而几乎难以看到豁口口。他用汉中腔纠正我:“那(wo)叫胚芽,啥(sa)豁口口。”呀,植物术语随口就来。我喊着:“大姐,这再次证明,大姐夫不是书呆子,而是知识渊博的书袋子!”大姐开玩笑地说道:“呵呵,还夸,真是一对臭味相投的书呆子!”第一次和先生见面,印象深刻而良好。他知道了我这次失利的情况后,表示遗憾,然后鼓励我,人生总会有坎坷,正如他在苗木试栽中也常有失败,这很正常。重要的是不能服输,要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我记住了先生对我的教诲。

光阴荏苒,1983年,我从外地调回米脂中学,恰好担任先生二儿子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在一次家长会上,又与先生及大姐相遇。他留着鲁迅式的胡子,穿着背带裤子,一副特立独行改革开放者的样子。我们的手紧握在一起,“欢迎你,老姐夫!”他高兴地祝贺我:“十年前我就认定你是金子。”我笑着说:“嗨,还没有发光呢。”其乐融融的情景,至今难忘。后来,我教过他儿媳的语文、孙女的语文,先后教过先生家两代三人,这种缘分加上远房亲戚的关系,成了我们之间一生交往不断的纽带。

先生来到陕北的几十年间,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一个陕南的念书人跑到陕北干什么来了?每一次,他都坚定而自豪的回答:“我是为了建设陕北而来的!”是的,先生1950年从林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环境相对舒适的南郑专署林业局工作,成为著名林业专家秦子明局长的部下。1953年,秦子明调任绥德专署无定河造林局长时,挑选这位爱钻研、精业务的骨干担任自己的秘书,先生义无返顾地答应了,一起奔赴陕北而来。他先后在绥德、佳县和榆林工作过,最后落脚于米脂县林业工作站。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工作与生活有多艰辛,先生都能随遇而安、任劳任怨、乐观上进。1957年,改任榆林地区林业局局长的秦子明主持了改造毛乌素沙漠的第一次飞播造林种草试验,先生也积极参与这次创造性的试验,为上个世纪60年代后普遍开展飞播治沙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后来,凭着他在米脂科技界的声望,于1984年、1987年、1990年接连担任米脂县政协第一、第二、第三届委员,并于1988年被评为米脂首位林业高级工程师。1985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米脂黄土高原土地利用项目,先生执笔的《林草治理设计》稿件,得到外国专家组及驻华代表的一致好评,促使项目如期实施。

先生无比热爱植林种草的本职工作,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先后写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提案和科研论文,其中《浅谈陕北黄土丘陵区成林难成材的问题》一文发表在1984年《中国水土保持》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并被《米脂县志》全文收录,先后荣获林业部及省政府等多项奖励。

鉴于先生为陕北植林种草事业做出的突出奉献,榆林电视台2021年2月3日在《建设榆林的他乡人》节目中,现场采访制作了《大漠逐绿人——石启智》专题予以报道。逐绿人——电视片编导这个含有浓厚文学具象的命意,会使人们立刻联想到古老神话中那位“逐日人”夸父,几千年来,这个神话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屈不挠的奋斗。我想,先生也像当代的夸父,生命不息,逐绿不止。2018年,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总干事说:“毛乌素沙漠治理的实践,做出了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情!”

在参加石启智先生追悼会上,我看到先生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心中突想:这棵当年陕南的小树苗,深深地扎根在陕北黄土高原上,最终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作者:常文树(米脂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语文高级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