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涉县古八景

 东海若水斋 2022-03-13

 (2015-12-08)

世民的空间的博客





涉县位于冀西南边陲,地处太行山东麓,居于晋冀豫三省交界。涉县踞山为屏,境内峰峦叠嶂,峡谷纵横,太行山盘亘全境;涉县涉水而名,境内有漳河及其支流清、浊漳河,流经县境。明代张升《重修涉县志》云:“涉县四面皆山,清漳一带潆洄山足,趋县治者必涉焉”。

涉县古称沙侯国,沙阳为旧邑。邑人张作肱《涉邑赋》有“维沙阳之旧邑,隶邺下之西偏”。西汉初,始置沙县,后改涉县。东汉初改涉县为涉侯国,三国属曹魏,两晋改属司州广平郡。隋唐先后属上党郡、潞州,金元一度升为崇州,明清属彰德府磁州,民国直属河南省。新中国成立后,划归河北省邯郸专署,后属邯郸地区,1993年,邯郸地、市合并,属市辖县至今。

涉县钟灵毓秀,自然风光独特,名胜古迹引人入胜。明嘉靖时,旧传县有八景,即:钟鼓奇形、娲皇胜迹、龙山土龟、韩山戴雨、熊耳双峰、青头卧云、柏台晚照、漳河落涧。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知县黄泽重修《涉县志》,卷首绘有八景图,并改“钟鼓奇形”为“石鼓悬钟”,“熊耳双”为“熊耳六峰”,去“龙山土龟”而添“风洞古松”,仍为八景。因涉县旧称沙阳,所以又称“沙阳八景”,知县黄泽每景赋诗一首吟咏赞颂。

以下为康熙五十三年《涉县志》古八景图,并附诗于后,与大家共同品味涉县古老的风景名胜。

 

(一)石鼓悬钟  悬钟村北。清嘉庆四年《涉县志》载:"石鼓山,县西三十里危崖万仞,有石空悬,状类巨钟,万历乙末七月十日钟崩,有声如雷,其纽尚存,半山大石园状如鼓。旁立一石,上有双履迹。山因此得名"。嘉庆时(1796-1821年),知县戚学标考证其迹,"石鼓山,其村曰:悬钟村。讯之,邑人云:山上有石象鼓,指之有声。又有钟形下垂,而上纽若天成者,村之所由名。"后石鼓坠落,失景。


造物无端逞化工,岩悬钟鼓应长空。

寻常不作人间响,为恐闻声三日聋。 ——黄泽(清涉县知县)

(二)娲皇古迹 在城西北10公里的索堡村东唐王峧沟悬崖绝壁之上,为中国神话传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抟土造人之地。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时期,初为北齐文宣帝高洋所建离宫,初开三石室,雕数尊神像。后经历代修葺续建,规模宏大,为境内胜迹之首,最为壮观。


炼石曾将五色传,幪终古赖安然。

于今凭吊鸿濛迹,补救何人列仔肩。——黄泽

(三)熊耳六峰 庄上村西南,山壁尖石宛如熊耳,有"望海""挂月""石人""起云""朝阳""熊耳"诸峰,山势险峻,峰岗耸秀。山上旧有开法寺(已毁),登临遗迹,凭览诸峰,神怡忘返。


群峰环拱势盘盘,半带晴云插汉端。

古寺忽开山日晓,四围都作画屏看。——黄泽

(三)青头卧云 在石岗村南青头山,主峰碧翠,耸入云霄,形如螺髻。常见山头白云缭绕,山腰绝壁之处有清泉寺。


无心出岫任徜徉,却覆巍巍山一房。

共验农占应得雨,青头疑有蛰龙威。——黄泽

(五)柏台晚照 在昭义村东北,清漳河对岸山腰,有古寺曰"柏台"。其西山峰有一天然拱孔,当夕阳西下时,余晕透过山孔及寺中大殿窗户,照射在佛面上。人们视奇观为"柏台晚照",每年只有数日。后因地震,山峰拱孔震毁,奇景消失。
古柏参天势欲腾,一暮钟时暮烟凝。

斜阳驻有余辉在,迥映危台翠万层。——黄泽

(六)韩山戴雨 韩王山,在县城东。明、清两代"旧志"均载:"韩王山县东五里,高列崖嶂,下枕溪泉。……有峰类削如笔架,耸入云表"。相传,韩信曾驻其节下,故名,今尚有韩王桥遗迹。韩王山每逢阴雨,山巅云遮雾罩,巍巍壮观,景称:"韩山戴雨"


王业宏基藉赞成,山因往迹亦留名。

至今一片峰头雨,犹作衔枚驰骤声。——黄泽

(七)漳河落涧 在张家头西北浊漳河内,俗称"天桥断"。其两面高山对峙,河水从山谷流冲深涧,形成飞流瀑布。深润上架铁索索木板桥,桥身荡悠,令人头晕目眩,人们视此险景为"漳河落涧"


环绕山城屈曲流,远涵碧树半沉浮,

危湍溜石声如烟,为写烟波一色秋。——黄泽

(八)风洞古松 在会里村西南风洞山,亦称积布山,上有洞穴,深不可测。风从洞出,呼呼作响。洞外古松苍郁,洞顶原建龙王庙。民国时庙宇颓废,洞穴被山洪淤塞后,此景不存。


蜿蜒堪任栋梁材,斡舞虬龙绝壑开。

近洞迎风闻一吼,即疑百丈怒涛来。——黄泽

【黄泽】字霖川,顺天大兴人,由岁贡生康熙四十三年来任。勤恤民隐,多行善政,在政期间主修《涉县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