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熟记忆之108:1930年代的小东门,闹猛得像常熟的“小上海”

 黄山五星 2022-03-13

  小东门,又名迎春门,是我邑古城门之一。

  1930年,我出生在那里,以后又长期生活于此。时过境迁,几十年过去了,我对它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依然充满兴趣,铭心不忘。

▲小东门外陈家市(1938年摄)

  从城内的阁老坊出来,一直往东,经过河东街兴贤桥出小东门城门,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派兴旺繁荣的场景。

  城门并不高,两扇大门敞开,进门左手方向是一开间的大饼油条店,邻座是一位盲先生的问卜店,店堂挂着一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云中大仙”。走过去就是一条笔直的由北向南的颜港河,左右两侧山地货店、蔬菜瓜果店、米行等,一家紧挨着一家。

  正对着城门的是一座高大的木桥,叫阜安桥,跨过颜港河,左边是谢关生纸马店、黄源茂米行、金炳元秤店、钱老二糖坊店、邹永源米粮行、俞炳南篮络店。

  右边是申大水果行、黄裕盛山地货行、祥生剃头店、郁炳南香烟店。一到夏天,东山的杨梅、批杷、桃子、西瓜,都在这一带集散,热闹非凡。

▲摄于1938年

  在小东门内有一处地方,久负盛名,它就是茶馆“阜安楼”,它枕河而建,主人叫戚元林,为人正直、和气。

  阜安楼茶馆是早上喝茶,下午听书,所以生意极好。从颜港河上岸来的农民兄弟,挑着各种蔬菜、鱼虾鲜跳的担子,放在阜安桥一带叫卖。

  上市的人,都在这里吃茶、吃点心,回去时带着各种称心的菜肴。阜安茶楼面积很大,楼上是四开大间,放了二十只方台。每天清晨,近郊的农民上城来,有的还摇着小船,嘴里哼着山歌,来茶楼吃早茶、聊天。那情景,正像一幅闹市繁华图。

  到了中午,这里开设书场,又是另一番热闹情景。1935年,当时我还只有六岁,父亲是听书常客,有时还抱着我坐在他的膝上听评弹。

  记得当时听的是“父女档”,是朱雪舫和女儿朱雪琴,唱的是《珍珠塔》,弦索之声,吴侬软语,我完全听不懂,多半时间是在父亲的怀中睡着了。后来又换了吴子安的《隋唐》,说的是大书,由于听的人多,茶楼在门口有免票的站位,专供游人和小孩听“半回书”。

  走过阜安桥,道路并不窄,右边是晋生大酒店,对面是钱协兴大菜馆,由于地段的优越,这一带酒店饭馆,天天高朋满座,生意极好。有人说,小东门闹猛啊,真像常熟的“小上海”。

  走过大饭馆,是一条弯曲的小道,叫冠云路,因路小,又叫线香弄。有一所坐北朝南的小学校,就是公立的线香弄小学,后来改为坛南小学,我和钟渭彬、王瑞华、戚凤保老师等都在那里上过学。

  小学校靠右,有一大片广场,人们叫它高家场,这里有一首常熟的儿歌流传:“亮月亮,呔呔呔,高家场上好白相。拾只钉,打管枪……”快乐的歌声伴着孩子们飞快地追逐、欢唱……。

▲根据校友李政记忆绘出的坛南小学地图

  坛南小学前面一条弄,叫迎春桥弄,那里都是前厅后堂的大户人家,有大邵(印川家)、曹、吴、叶、熊四家,小邵(振华家)等,这些人家从商,条件殷实,走进这条弄堂,高大茂密的树荫森森,花香四溢。

  迎春桥堍有云潜救火会、顾培增老虎灶、殷姓大律师家、著名花鸟画家江寒汀的外婆家一平家,老中医吴半淞先生的同族吴老先生家等等。

  从阜安桥往东就是如今的阜湖路,原来的一座小木桥现在早已改成了宽大的湖滨桥,这一带原是马家观堂一带的农舍民居,如今全部改成了高楼大厦,它们是城市之光、交通大厦、蓝天家园等,楼宇擎天,很有气派。

  (来源:i常熟 编辑/马腾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