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普陀这里,有太多感动!

 阿福根 2022-03-13

图片

“帮亲人找回那份熟悉”,这是位于长寿路街道的全市首个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为那些曾受认知症困扰的家庭带来的福音。在这里发生了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

故事一:“我对生活重展笑颜”

王阿姨的老伴今年75岁了。回忆起2020年7月时突发的病情,王阿姨依然心有余悸,“突然发现他走路不对劲了,大小便也不受控制,一到晚上总要忙个不停,觉都没法睡。后来发展到回家的路也认不清,好几次差点走丢。我一个人照顾下来真的很累。”

图片

王阿姨老伴参与冰壶活动 (资料图片) 

在热心的邻居提示下,王阿姨拨打了街道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的电话,很快便迎来了工作人员的上门看望。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她顺利申请了定位手表,办理了长护险,“有了定位手表,再也不用担心走丢了,长护险也有专人来做护理,我自己也轻松了许多。”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王阿姨还带着老伴前往东新片区社区体脑激活中心参加认知功能训练活动。从一开始的木讷,到后来的逐渐活跃,王阿姨亲眼见证了训练带来的可喜变化和内心感动。说起现在有时还会和自己闹别扭的老伴,王阿姨笑着表示,“我感觉他真的有变化。今天中午,他人还在犯困,一听到有地上冰壶活动,就吵着要来!看着他的情况越来越好真的很感谢街道有这样的条件,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对于王阿姨一家发生的故事,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表示,自己的宗旨正在于整合和协调社区内相关的服务资源,聚焦案主(认知症家庭)与环境支持(社区资源)的网络,以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为载体,挖掘和协调社区服务资源,增进社区的支持力量,使家庭获得家门口的支持服务,缓解家庭照顾压力,协助提升家庭照护质量,进而提升家庭自身的潜能和发展。

故事二:我们并不孤单,大家共渡难关

张女士的父亲今年已有74岁,在2020年,短短一个月里发生的事情,让她非常不安。“只有一个月,爸爸的记忆力水平急剧下降。他的情绪很暴躁,完全没有了以前的耐心。”

图片

社工老师上门探访(资料图片)

在联系了街道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后,中心特别向张女士介绍了家属互助会和相关活动,“互助会里有专业医生讲解照护知识,最重要的是有怎样关注和回应患者情绪的窍门和做法,还有其他患者家属的故事与鼓励,让我们一下感觉找到了'组织’。在我向妈妈传授经验后,果然很有效化解了爸爸的脾气。”

在线下活动的基础上,线上互助微信群让更多患者家属紧紧靠拢在一起,“我把我妈也拉进群了。在群里,家庭支持中心的社工和其他家属们都会在群里热心互动,及时反馈大家日常照护里遇到的问题,感觉我们并不孤单。在中心和互助会的帮助下,我爸现在身体状况和情绪都蛮平稳的。”

对于张女士一家发生的故事,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表示,自己职责的另一重要内容便是提供“相互支持”——发动、组织和培育街道各居民区支持者开展认知症社区服务,引导认知症家属互助会的活动和发展,调动社区非正式支持资源和力量。

故事三:突破难点痛点,带你走向幸福

薛阿姨的婆婆今年已经84岁。在发现自己记忆力下降后,对于治疗一直有些抵触。随后,在向社区预约上门评估服务后,才由专业工作人员最终确认了病情的严重程度。

图片

上门进行认知评估(资料图片)

“针对婆婆的问题,工作人员在摸索出亲情药方后,主打祖孙关系牌,用孙辈来推动她老人家参与社区活动、走进专业医疗机构,正确面对病情。”在《好好生活》认知症家庭照护宝典的帮助下,薛阿姨慢慢学会了应对日常照护中遭遇的大部分问题,“孩子也隔三差五就和奶奶聊天,老人家情绪就越来越好了。”

这个成立于2019年6月16日的全市首个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已接受291个有效个案咨询,开展认知障碍家庭支持相关课程活动27场次,服务1191人次。对于自己的工作,中心表示,“社区工作无巨细,居民事情无大小,为每一个认知症患者家庭带来照护上的便利和情绪上的舒缓,就是长寿路街道知友之家认知症家庭支持中心的初衷。”

今后,长寿路街道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两个中心为抓手,为认知症家庭提供针对性帮助,让惠民服务惠及更多认知症患者家庭,增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记者:普陀区融媒体中心长寿分中心

编辑:李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