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明郁金香】生命中“镜子·光·态度·视力”的成长——第五次读书会活动

 郁金香抗抑郁 2022-03-13

2022年3月2日,昆明郁金香陪伴开展了主题为:生命中“镜子·光·态度·视力”的成长——同伴连接,学习设立健康的界限,助力康复第五次读书会活动。

从1月至3月,昆明郁金香陪伴组织线下读书会,16位家长及孩子在马晖老师、李文老师的带领下共同阅读《过犹不及》这本书。经过五次现场读书活动,书友们不分年龄、来自何处,从陌生到熟悉,从愁眉到舒展,从迷惑到开怀。相似的经历,相同的话语,共同的迷茫,彼此陪伴,臣服当下,大家体会超强,感受彼多,收获满满。
 


每一次共读《过犹不及》都让小伙伴们有不同的感受及收获。每次读书会结束后,马晖老师都会让大家写下读书心得。伙伴们带着思考反复回味思考,用真情实感写出一篇篇感人肺腑的读书体会,分享着各自的体验收获,真实感人。在这里大家没有了病耻感,没有难为情的顾虑,敞开心扉,诉说各自的困惑迷茫。每一次读书,每一次感动,每一次收获,每一次分享,每一次成长。
 
在近三个月的读书活动中,小伙伴们得到了成长。通过读书,建立了真挚的感情,通过读书,重新回到了学生时代,通过读书,驱散了内心的愁云,通过读书,打开了心中另一扇窗,通过读书,解开了每个人心中的疙瘩,通过读书,释怀了父母子女间的隔阂,通过读书,认识到不再是孤立的个体,有郁金香给予的支持,每个人找到了生命的力量。

以下是第五次读书会部分书友们的心得分享:
小芸:
我们依次朗诵了《过犹不及》第四章。我的感悟是0至3岁是设立好的界线的关键期。感情退缩是用我的心里很受伤很难过回应孩子,让他/她倍感压力……
本书通过直接的语句,让我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也让我们的思想碰出了火花。
 
心光:
通过这5次的学习,让我知道了界限,界限在生活当中处处体现着,虽然一时间还难以改变,但是让我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并认为说其实是做的体现,我学习的方式就是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让爱从实际出发,从小事做起,让我,重新认识边界,树立界限,于路上而说于生活而做。

反思自己,很多时候太自我了,热心过于泛滥,对人对事不全面,过于武断,要做出整改,保持积极谦卑学习的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平衡人生,过好当下,着眼未来,不断的成长前进。
 


芳华:
界线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即使父母与子女的意见不合,做父母的仍然必须与子女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不是说父母不可以生气,而是说父母不可因此把感情撤退内缩起来”。良好界线让我们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现实生活中,父母越界的时候特别多,打着爱孩子的名义伤害着孩子。读书会上,几位孩子的心声,让我们做父母的突然明白了问题的原因。“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突然想起纪伯伦这首诗,也突然明白了它的含义。好父母要给孩子有犯错的空间。

这次读书会我老公也参加了,他给我说,这样的读书会真好,自己读书有时对句中的文字理解不透,有时还歪曲它的含义。希望还能再参加这样的读书会活动,可以使我们原来家庭理念有所触动和醒悟,对于促进家庭的和谐也有积极的作用。
 
顼:
通过几次的读书会,挺不错的,有动力有分享,我们通过书中每个案例来观察自己。虽然读书会结束了,但我的界线之旅才开始,我会观察运用读书会的收获。
这是郁金香第一次线下读书会,开始时我不是很积极,每做一件事情应该要了解,现在觉得读书会很不错,希望有机会再能开展。
 
寻找初心:    
2022年3月2日,参加了《过犹不及》线下读书会的第五期,在书中读到:好的关系就必须建立在彼此可以自由地拒绝对方,或可以与对方坦然正视冲突。对此很受触动。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都会遇到与孩子或者与别人意见不一的时候,想要做到自由地拒绝对方,又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起冲突,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多思考一下。

1、以平等心尊重彼此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以平等心尊重彼此,耐心倾听别人意见是良好关系的基础。在大多时候,大人总是站在高位,过滤掉孩子的意见,忽略掉孩子的感受,时间长了,冲突就加剧了。为了稳定、和谐的相处,我们都需要以平等心,尊重彼此的需求。

2、坦诚告知彼此的底线是为了更好的协调冲突,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有自己的底线,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有多随意、暴躁的对待孩子,孩子在青春期就有多叛逆。同时,我们做父母的,也不是万能的,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没法满足的,我们需要诚心的和孩子说出大人的难处,商量一个不超越彼此底线的解决方式。

3、减少经常性的冲突是维护关系的一个方面。对于生活中孩子的衣食起居问题,家长提供基本需要就行了。操多了心,感觉自己累,孩子也嫌父母唠叨,有些孩子甚至会厌恨父母,引起各种矛盾。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很冷”,父母为孩子衣食起居,操太多心,增加了很多矛盾,造成彼此责怪的无限死循环,父母与孩子彼此都过得很不轻松。

4、能发掘孩子天赋的事,尽力去给孩子提供机会。大人不要把自己的喜好、期待,强压在孩子身上,孩子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作为父母能观察、发掘出孩子的天赋,给予他们发展天赋的环境和条件,孩子将活得多快乐、多有生机。

5、家长可以提前告知孩子,对未来一些事情上的预见。孩子听取还是不听取父母的意见,选择去做还是不去做,都交由孩子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而对于事情的结果成功与否,父母需要以平常心接纳孩子,一如既往地爱孩子。这样让孩子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为自己负责。

6、不管是孩子还是家长,都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能违背社会、团体的利益,这些大的界限,我们都得划分明确,共同遵守。

除了以上读书心得,我很喜欢线下读书会的氛围,大家围绕共同的话题,各种分享、讨论,不同思想观点的激发,点醒彼此,照亮彼此,能看到大家的改变与进步,心里也挺高兴。

感谢郁金香平台、感谢马晖及李文老师的付出,还有书友们诚心的分享。希望郁金香有更多的活动。
 
知心姐姐:
阅读本章感受最大的是界线的伤害:哪里出了问题,良好的人际关系与成熟的性格都必须建立在适度的“不”上面。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必须知道他们的界限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他的反对、他的练习、他的实验,都不会使父母撤销他们的爱,这对孩子是很重要的。

这一段话让我的感触非常深,我就是一个感情撤退内缩的妈妈,每当与孩子意见分歧时,内心焦虑时,就消极的用闭嘴沉默,在一旁生气解决,长此以往,形成了我们母女之间的一种沟通模式。

书里说到,那些疏离孩子的父母,其实是在灵性上、情感上恐吓孩子,当孩子开始设定界限时父母就退缩,孩子只好学会强调与发展他们服从、关爱、敏感的部分,但也学会恐惧、怀疑、以及怨恨自己积极、实话实说、与人分离独立的部分。读到此时,才知道到自己对孩子无形的伤害有多么大有多么的严重。

同时也明白了,孩子生病,不是孩子的过错,不是学习紧张,社会竞争压力大,而是来自我们家长给予孩子无形的压力。孩子无法承担这些的压力与分离,只有选择服从退缩,而受到伤害抑郁了,我们才是孩子生病的始作俑者。

孩子只是借由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我认为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把孩子看成了我的私有财产,觉得我是对你好,对你负责,你必须听我的话,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要学会有界限,不能过度的控制,孩子与家长有不同的价值观,思想意识,我们一定要学会尊重孩子,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随着孩子的成长,要与孩子有一个分离,尊重孩子的行为习惯,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是束缚着孩子,居高临下强势的教导、指责甚至情感绑架。

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父母应该只是在旁边的协助伙伴,帮助儿女寻找他们身上的天赋,帮助他们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帮助儿女寻求他们自己最理想的世界。而不能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目标、意愿强加给孩子。

刚开始阅读本章,我感到很沉重,马晖老师说,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已经在我们的认知和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最好,所以不要内疚、自责。一位书友说到没有一个家庭是完美的,我们都是带着这份不完美,生活在现实中,在马晖老师的解读、开导及书友们的帮助下,释怀了许多,平静了许多,接纳允许自己的不完美。
 
通过对《过犹不及》这本书的学习,知道什么是界线,界线冲突在生活中的表现、如何发展健全界线,从而让我们不再迷茫不再再困惑,生活更加有序,分清界限,有效分离,让我们轻松自由快乐生活。

参加郁金香学校2个多月的五次线下读书会活动,感触颇深,收获满满,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习惯脾气习性,改变了自己的许多想法、认知、思维模式、信念系统,从内心深处去理解、帮助支持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幸福生活。而不是干扰他的成长,偃苗助长式的帮他成长。

通过读书会,认识了许多家长及书友,我们有相似的经历,相同的话语,相通的感受,互为镜子,照见自己,通过交流,拉近了距离,拿回力量,彼此理解信任。愿我们彼此相伴,愿一朵朵郁金香花,自由绽放。

感恩郁金香为我们搭建了这么好的平台,感恩陪伴我们学习成长的各位老师,感恩所有的书友。感恩我们的相遇相伴,共同勉励,携手前行。五次读书会结束了,书友们向往再次相聚,共同读书。以书为伴,从书中寻找答案,以书为食,从书中得到滋养,以书为友,从书中得到成长。使孩子们走出阴霾,身心健康,家长们走出迷茫,自我成长,家庭和谐,幸福安康!

结束亦是开始,读书继续,快乐相伴,身心健康,共同成长,绽放光芒。
 
爱更近,郁更远,无郁中国。。。
 

如果你也想参加郁金香的线上线下活动

欢迎加入城市郁金香群

微信扫码下方小程序码

 
- end -



猜你还想看

从抑郁休学到积极返校,迷失的儿子回来了

我靠跑步自救,终于摆脱了抑郁这精神癌症

遭遇职场性骚扰,四处维权的我,抑郁了

每次抑郁的降临,我都像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停药-痊愈不是终点,更需要终生学习

30年前,她因产后抑郁徘徊死亡边缘

只要活着,生命就会有意义

允许一切的一切,才能留出时间和精力康复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 抑郁测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