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谱》后传(下)

 公司总裁 2022-03-13

 孙过庭书写于垂拱三年后的《书谱》曾在唐朝书法家徐浩(703年-782年)处。

这得从日本弘法大师空海说起。804年12月23日31岁的空海到达长安。805年2月,空海转入西明寺,5月在青龙寺拜访惠果,6至8月自惠果处受胎藏界、金刚界、传法阿阇梨之灌顶,这段时间写《书谱》(阳明方库本)和《三十帖册子》。806年2月从长安动身去越州,十月回国。至死未再入唐。(【日】木本南邨《弘法大师·空海与书法》2010年版)

图片

在长安期间,天分极高的空海师从书法家韩方明学书法。他因得到韩方明《授笔要说》中五种笔法教习,故有“五笔和尚”的称号。而韩方明是书法大家徐浩之子徐璹的弟子。

韩方明《授笔要说》开篇自云:昔岁学书,专求笔法。贞元十五年,授法于东海徐公璹,十七年授法于清河崔公邈,由来远矣。可见,韩方明于贞元十五年即799年师从徐璹。

徐氏一门,四世皆有书名。徐浩祖父徐师道的草书,张怀瓘《书断》定为能品。其父徐峤之工正、行、草书,书为时人重。徐浩书工行、楷书,得父传授。《不空和尚碑》为徐浩七十八岁时书的楷书代表作(图1)。《新唐书·徐浩传》称:始,浩父峤之善书,以法授浩,益工。”唐时的蔡希综《法书论》和窦臮、窦蒙《述书赋并注》中皆盛赞徐峤之父子。史载璹幼勤学书,在于真行,颇知笔法。徐浩父子合璧的《徐浚墓志铭》为徐浩撰文、徐璹(徐浚的侄子)书丹(图2)。

图片

1

图片

2

徐浩外公张廷珪(658-734年),新旧《唐书》皆有传,与李邕友善。《旧唐书》有记:邕所撰碑碣之文,必请廷珪八分书之。廷珪既善楷隶,甚为时人所重。”张廷珪以善隶入史,善鉴藏。徐浩不受其影响,张廷珪不授法,都难以想像。

徐氏一门善鉴藏,在徐浩祖父时已开此家风。武平一《徐氏法书记》云:“豫州刺史东海徐公峤之季子浩,并有羲献之妙,待诏金门,家多法书。见讬,斯题其篇目、行、字,列之如后。詹事张廷珪之家,抑其次也。”徐浩承家学,善鉴藏,在集贤院时数次负责法帖的搜访和整理,著有《古迹记》、《论书》(又称《法书论》)各一篇。

韩方明《授笔要说》前叙笔法传授,再言执笔五法,后引徐璹三言。全篇对徐璹钦佩之情溢于言表,最后一段援引徐璹名言:

又曰:夫欲书先当想,看所书一纸之中是何词句,言语多少,及纸色目,相称以何等书令与书体相合,或真或行或草,与纸相当。然意在笔前,笔居心后,皆须存用笔法,想有难书之字,预于心中布置,然后下笔,自然容与徘徊,意态雄逸,不得临时无法,任笔所成,则非谓能解也。

一眼就能读出徐璹浸淫孙过庭《书谱》的书学菁华,其中“自然容与徘徊”就完整出自《书谱》。在徐浩《论书》中,也能读出与《书谱》契合的影子。

《新唐书》志第四十七艺文一,记载徐浩著述有《书谱》《古迹记》各一卷,但仅载其题目,不知其详。《宋史·艺文志》记徐浩有《书谱》和《画谱》各一卷。朱长文《续书断·徐浩》下云:“又尝著《书谱》一卷,恨未见之。”由此可知,徐浩有《书谱》不会是空穴来风。

      空海师从韩方明,以临习孙过庭《书谱》为主。据说在空海回日本前,唐宪宗命他补写宫庭屏风上的王羲之书法的缺字。空海是和式书法的创始人,被尊称为日本的王羲之。以空海的书法造诣当可力追形神几近孙过庭,然所见临本与《书谱》差距甚远。可见,空海并非临习孙过庭《书谱》真迹,而是韩方明临本。韩方明临本当来源于其师徐璹临本,徐璹临本自然来自家藏孙过庭《书谱》真迹本。至于《书谱》何时被徐浩家或张廷珪收藏,最终落在徐浩手中,就无从知起。以讹传讹,徐浩家有《书谱》竟演变成徐浩著有《书谱》的戏剧。真相大明,其功非空海莫属!

        徐浩家收藏后,这垂拱三年后的孙过庭《书谱》魂归何处也不了了之了。《书谱》第三稿更趋完善,枝叶渐益繁茂,但主干没什么区别,未见所谓下卷是图谱的片言只语。单凭此证都足以说明垂拱三年的《书谱》已是全文概貌,再无下卷谱说以及下卷未完或佚亡之说。《书谱》是序文还是全文的分歧,至此可一锤定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