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繁华深处有墓冢

 hyd129 2022-03-14

上海自1843年开埠以前,除上海县城以及十六铺的“城厢”,其余现在的市区地域皆为冷僻之地。不要说城厢外围,就是上海县城里,如西门外附廓一带,1869年前后,“空隙之地居多,自四明公所起至小南门外止,往往为西人问步之处”。开埠前,上海城内的人口,最多估摸至10万,却主要居住在城东,城西人烟稀少。西门以内,开埠前后,“半菜圃耳,不能食力者每艰于举火”。到19世纪末,这一地区还有菜地。就算是城东地区,虽然有记载清道光年间“城东南隅人烟稠密,几无隙地”。据开埠后的报刊资料,1897年《申报》记载:本邑大东门外迆北附郭一带,地过荒旷,满目污莱。也就是说,开埠50多年后,繁华的大东门附近,也有荒旷之地。虽然经历过1853年的小刀会起义,上海县城繁荣有损,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至于从人烟稠密变成荒野之地。这也只能说,大东门外一直都不算繁华。

开埠前的上海,“四郊,东滨黄浦、其西、北、南皆墓地,可耕者仅十之三四”。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外滩源这一带,作为曾经的李家村(李家口),开埠前仍属郊野荒凉之地,所谓“沪城北望草离离”,传说中也曾有墓。叶辛还考证过,说外滩那一代常常因为焚化死人,而叫作“化人滩”。当然,李家口因为黄浦和吴淞江(苏州河)交汇,也曾是军事要地。嘉庆六年前后,那里是军工厂,负责修理清军军船,曾设千总驻守。

黄浦外滩尚且如此,浦东外滩地区也可想而知。浦东公园的前身就是浦东外国坟山,海员布道安置客死上海的外国水手。还有一所以服务海员为主要使命的公墓教堂,大约方位在东方明珠附近。

而陆家嘴最著名的墓地当属陆深墓,在陆家嘴轮渡东南,海兴路西侧,东宁路以北典当弄附近1969年浦东人防施工,陆深墓被毁,出土文物现保存于上海博物馆。陆深家族为上海望族,世居浦东洋泾。据嘉庆《松江府志》载,陆深宅在长生桥南,又在浦东筑有别业后乐园,据嘉庆《松江府志》,后乐园“被以蒹葭,带以杨柳。隔岸楼阁,一望如画。外土岗数里,宛转有情,俨然如山,因自号俨山。”后乐园今已不存,其原址即位于如今的陆家嘴。

不仅陆家嘴和陆氏家族渊源甚深,其夫人和小东门也有情谊。嘉靖三十二年(1553),陆深的表侄顾从礼请求修筑上海城墙以抵御倭寇,时陆深已过世,其夫人梅氏于嘉靖三十一年(1557年),即陆楫死后一年,已迁往上海县城东门新居,捐田五百亩、银二百两,助筑小东门,故小东门又称夫人门。

上海最早建立的外国坟山当属山东路公墓,现在的黄浦体育馆。静安公园和淮海公园也曾是外国坟山。上海县城里也有外国坟山,称之为“法兵墓地”。1855年1月5日,发过炮兵向上海城墙开炮,清军和法兵就被炸出的城墙缺口进城,联合消灭了小刀会。法兵在此次战役中有不少伤亡,阵亡的法兵被埋葬在北城墙边,还树立了纪念碑。纪念碑上写道:纪念这些法国人,他们为正义和人道攻打侵犯上海县城之盗匪,于1855年1月6日为祖国争光而阵亡。他们的同胞和朋友谨立此碑。纪念碑位于现在新北门200米之处。后移至八仙桥公墓,现在的淮海公园。

上海发现的最早的明代墓葬——1920年,闸北严镒家族墓。1949年以后,共发掘明代墓葬400余座,分布在全市各个地区。肇嘉浜路沿线有一些明代之墓,皆为明代望族。因上海地势西高东低,也是风水上的考量。比如现在肇嘉浜路打浦桥附近海华小区就是明代顾从礼家族的墓地之处。肇嘉浜路168弄,1960年发现了3座墓葬,占地150平方。三座墓葬分别是潘恩家族潘惠夫妇以及其子潘允徵夫妇墓。说到潘恩家族,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他家曾经的名园—豫园,其实,上海县城最古老的寺庙,也有“沪城第一山”之称的广福寺也和潘家有渊源。明嘉靖,倭寇侵犯上海县城,官府没有钱抵抗倭寇,居然想出“将广福寺出售应急”。这事情就是豫园的主人潘恩拿出俸金应急,救下广福寺。如此二番,潘恩都是积极出资保住广福寺。豫园作为老上海的三大名园,能够完好的保留至今,多少也和潘恩昔日广种福田有关。潘恩万历十年去世,万历皇帝赐溢号恭定,广福寺还在寺内建立潘恭定公祠,以表纪念。

最著名的繁华深处的墓地莫过于徐家汇。徐家汇原是法华泾和肇嘉浜两条河流汇合处。明末进士、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生前在此建立农庄别业,作为农业试验场所。徐光启逝世后,灵柩归葬“肇嘉浜北原”(今徐家汇南面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

清明时节雨纷纷,谨以此文纪念上海这片热土上曾经的故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参阅 《上海明墓》《明清时期的上海》《上海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