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实践指南:推拿干预小儿脾虚质

 学中医书馆 2022-03-14

小儿脾虚质是从中医脏腑分类角度提出的以小儿脾虚为主要特征表现的体质类型。

一.因素

先天不足、喂养不当、调护失宜以及感受外邪等病史,或有药物损伤脾胃、其他脏腑疾病转化以及情志不调因素等。常有家族性脾虚体质遗传史。

二.体质表现

面色少华,形体虚胖或偏瘦,食欲欠佳,偏食或挑食,进食寒凉或食量较多即有胃肠不适,大便不调,毛发稀疏、黄软无光泽,肌肉松软,安静少动,精神不振,容易疲乏,出汗偏多,动则尤甚,舌质淡胖或舌红、苔薄,脉细,指纹淡或紫滞。易患积滞、厌食、泄泻、便秘、贫血、感冒等疾病。

三.体质分型:

1 脾气虚质 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肌肉松软,精神不振,懒言少动,食少纳呆,食后腹胀,动则多汗,易患病,大便溏薄,唇淡,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

2 脾阴虚质 体型偏瘦长,面色潮红,性情急躁,外向好动,畏热,手足心偏热,盗汗,唇红质干,寐欠安,大便正常或质干,小便短少,唇红质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紫。

3 脾阳虚质 形体虚胖,肌肉松弛,面色偏白,性格内向,多静少动,精神不振,睡眠偏多,畏寒,手足不温,易自汗,食少,喜热饮食,大便多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

4 脾虚肝旺质 形体偏瘦,面色稍黄,脾气急躁,注意力不集中,纳呆,食后饱胀,喜食寒凉,口中气臭,寐欠安,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指纹紫滞。

四.推拿方法:

1 脾气虚质功用:健脾益气。选穴:补脾经200~300 次,摩腹3~5 min,揉天枢100 次,揉中脘100 次,按揉脾俞、胃俞各100 次,捏脊3~5 次,按揉足三里100 次。加减:伴见湿滞者可加清胃经,清大肠,揉板门;汗出多者加揉肾顶;食积者加运内八卦;食欲差者加掐揉四横纹。

2 脾阴虚质功用:滋阴健脾。选穴:补脾经200~300 次,揉二马100 次,摩腹3~5 min,按揉脾俞、肾俞各100 次,捏脊3~5 次,按揉足三里100次,按揉三阴交100 次。加减:手、足心热者加清心经,揉涌泉;大便干结者加运水入土,揉膊阳池;盗汗者加揉肾顶;食欲差者加掐揉四横纹。

3 脾阳虚质功用:温阳健脾。选穴:补脾经200~300 次,推三关100 次,摩腹3~5 min,揉关元100 次,按揉脾俞、肾俞各100 次,捏脊3~5 次,按揉足三里100 次。加减:发育落后者加补肾经;畏寒者

加揉丹田、命门;食欲差者加掐揉四横纹。

4 脾虚肝旺质功用:柔肝补脾。选穴:补脾经200~300 次,清肝经100 次,摩腹3~5 min,按揉脾俞、肝俞各100 次,捏脊3~5 次,按揉足三里100次,按揉太冲100 次。加减:伴见心烦易怒,夜寐不实者可加清心经,揉神门、天心;食欲差者加掐揉四横纹。

五.禁忌:

1 皮肤破损或过敏者忌用本法;

2 患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精神病、传染病及急性病感染期的患

者忌用本法;

3 依从性差者不宜推拿。

六.注意事项:

1 对小儿实施推拿治疗,不仅要求医师手法熟练、用力均匀、动作轻柔、深透平稳,而且要求掌握好推拿的时间、次数、强度等规律;

2 在治疗过程中,医师和家长要注意保护患儿安全,防止因惧怕而从诊疗床上跌下受伤。医师或家长不要用力牵拉患儿四肢,避免扭伤;

3 患儿治疗前后30 min 内不宜进食,出汗多者要及时补充水分;

4 医师若手法使用不当,可能磨破小儿皮肤,一旦发生,应对局部及时做清洗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编者:魏洪悦,谷晓玲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陈秀珍,吴云川,王菊菊,余星桦. 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推拿干预小儿脾虚质(制订)[J]. 中医儿科杂志,2017,02: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