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锦裳:“炒菜忘关火熬出黑色汤汁”,子孙却靠它创造出千亿财富

 海枯石烂海枯 2022-03-14

相信很多人都曾听过这样的事情,“幸运彩民坐公交买彩票换零钱,结果怒中1000万”,虽然只是无心之举,却意外成了千万富翁。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这种“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情比比皆是,一些看似漫不经意的意外,往往却能创作出巨大的财富。

早在清朝的时候,一位饭店伙计,因粗心大意,炒菜的时候忘记关火,虽然把菜炒糊了,却意外偶得一锅黑色汤汁。

文章图片1

谁能料到,这个汤汁却在133年后为他的子孙后代创造出了千亿财富呢?


一、饭店伙计,何许人也?

这个为子孙带来千亿财富的饭店伙计名叫李锦裳,1862年出生于广东新会。

幼年的李锦裳,还没学会走路,父亲就撒手人寰,尚在襁褓中的他,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

文章图片2

为了生计,母亲不得不像男人一样卖命干活,虽然是又苦又累的体力活,但为了嗷嗷待哺的李锦裳,她咬牙坚持。

可在当时那个年代,很多地痞流氓经常会欺负带着孩子的年轻小寡妇,李锦裳母子俩也难逃厄运。

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带着李锦裳外出乞讨,母子两人跑到了南水墟,由于这里物产丰富,生蚝肥美,他们就定居了下来。

母子二人在当地好人心的帮助下,开了一间杂货铺,顺便买些茶水讨生活,虽然清苦,但至少没有人欺负他们娘俩了。

文章图片3

渐渐地,李锦裳长大了,母亲节衣缩食多年也有了一些积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有一次,李锦裳看到别人吃生蚝,自己十分眼馋,就央求母亲做给自己吃。

然而,这一做,竟让母亲有了开餐馆的想法,她想卖生蚝赚钱

文章图片4

既然能做给儿子吃,当然也能卖给其他人,就这样母子俩的小餐馆就开张了。

那时候母亲手艺好当大厨,李锦裳年轻有力气当伙计,两个人把小店经营的红红火火。

直到后来母亲年迈去世,李锦裳才开始独当一面。


二、黑色汤汁,价值几何?

有一天,母亲外出采购生蚝,留李锦裳一人在店里做生意。

可是母亲刚一出门,店里就突然来了很多食客,一下子把李锦裳忙得不可开交。

文章图片5

正当他在后厨忙着炒菜煮生蚝时,有客人突然吃完喊老板要结账走人,李锦裳急急忙忙就从厨房跑了出来。

在前面忙着忙着,李锦裳竟将后厨还在煮生蚝这件事给忘了,一直到后厨散发出一股味道,李锦裳才突然记起锅里还煮着很多生蚝。

等他反应过来之后,才发现锅里煮的生蚝已经被炒糊了,只留下了些黑糊糊并且十分黏稠的东西。

文章图片6

他担心母亲责备他炒菜忘关火,就准备把这些炒糊的黑色汤汁给倒掉,但在倾倒的一瞬间,一股奇异的鲜香味瞬间引爆味蕾。

煮坏的食物怎么能散发出这么好闻的味道呢?

李锦裳既好奇又困惑,于是他告诉了母亲,母亲也觉得不可思议,随即品尝了一句,没想到这种黑色汤汁还确实鲜美无比。

难道生蚝还有这种独特的吃法吗?为了验证这一想法,李锦裳和母亲多次试验,不断改进,终于掌握了熬出黑色汤汁的火候。

文章图片7

因为这是用生蚝熬制出来的,所以李锦裳和母亲把这种黑色汤汁命名为蚝油,并端上来餐桌。

一时间,李锦裳的餐馆生意火爆异常,各种食客蜂拥而至,蚝油的名声水涨船高。

然而正当母子俩赚得盆满钵满时,李锦裳的母亲却去世了,临走前唯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能把自己发明的耗油做成李家的金字招牌。

1888年,26岁的李锦裳,为了完成母亲遗愿,决定另立门户,开一家只卖蚝油的专卖店。

于是他请人写了一块匾额,上书“李锦记”三个大字作为自己的金字招牌,就这样李锦裳开始了自己的蚝油事业。

文章图片8

凭借着出色的口碑和过硬的品质,李锦记牌蚝油名声大噪,除了当地的商贩之外,江门、石岐、广州、澳门等地,也有客商专程前来购买耗油。

文章图片9

生意如此红花,李锦裳也是赚得满嘴流油,有了钱之后,他还想把自己的店做大最强,于是就扩建了铺面、设立了工厂,准备大干一场。

事业有成的李锦裳也如愿的娶妻生子,还开了很多分店,据说,当年半条南水街都是李锦记蚝油庄。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风云。

1902年,南水墟竟然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火灾,李锦裳十几年的努力化为乌有,不仅店铺全无,还差点葬身火海。

文章图片10

此时的李锦裳已经40岁了,但是他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毕竟自己的手艺还在。

经过一番打听,李锦裳得知澳门(当年只是一个小渔村)的生蚝资源也十分丰富,于是他就带着老婆孩子前往澳门,决定在那里东山再起。


三、子承父业,财富千亿?

来到澳门之后,李锦裳重新挂上自己“李锦记”的金字招牌,同样只卖蚝油。

一开始他还以为当地人可能吃不惯蚝油的味道,担心自己的生意回不到当年的火爆程度,为此他更加的精益求精,保质保量。

然而,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却是,当地人非常得意这一口,而且还因为他的蚝油创新出很多新式粤菜。

文章图片11

可以说,没有蚝油的粤菜根本不算是正宗的粤菜,也就是这样,李锦裳在澳门重新获得了成功。

只可惜岁月不饶人,1922年12月,60岁的李锦裳在澳门逝世,但是老人走得很安详,因为他的两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

父亲走了之后,长子李兆南、次子李兆登子承父业,兄弟二人发誓不能让父亲留下来的基业毁在自己手里。

正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二人经过不断尝试和研发,不断改进李锦记蚝油的制作工艺,产品的口味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随后借助澳门的飞速发展,头脑灵活的兄弟二人趁机将李锦记蚝油推向了海外市场。

不仅产品畅销东南亚和北美等地,还在澳门当地陆续开了十几家作坊,规模扩张速度远超父亲祖辈当年的巅峰状态。

文章图片12

到了20世纪70年代,李锦记蚝油这个家族企业已经被李锦裳的孙辈李文达接管,孙子接手之后,更是加速扩张,实现了全球化销售。

文章图片13

孙子李文达,不仅仅只做蚝油,他顺应时代的变化,借助“李锦记”这块金字招牌,创新研发了各种调料品多达200多种。

产品不仅顺利打入欧美等超级大市场,也将“李锦记蚝油”变成了一个世界闻名的品牌。

文章图片14

截止2018年,李锦裳的孙子李文达身价已达到了1100亿,靠着这个黑色汤汁,李锦裳家族也完成了从赤贫到巨富的华丽蜕变。

经过三代人的努力,李家儿孙将一个意外变成了一个财富密码,不得不说李锦记的创业之路,确实值得现在的很多企业学习。

虽然当年,李锦裳发现蚝油只是一次偶然事件,但后来的成功却离不开他跟子孙的坚持。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坚守最初的信仰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但李家人做到了,因为品质永远是企业最好的名片!


时至今日,李锦记已经走过了133年的风风雨雨,作为一个长青不衰的百年老字号,它的成功离不开李锦裳家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处。

但任何事物都是历史不断发展的产物,都要经历“长江前浪推后浪”的历史更迭,只有不断推陈出新、精益求精才能长盛不衰。

文章图片15

希望更多的中华老字号能像李锦记一样,坚守初心、注重品质,在对得起消费者的同时也一定能够长久不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