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熟记忆之九十六 :353年前你若走过,是否也会发现这因诗而闻名的地方

 黄山五星 2022-03-14

涧水淙淙,或凛冽,或清凉;

荫翳蔓蔓,或刺空,或虬绕,

行数十步,

俯视可见龙涧桥,

前瞻或探罗汉桥,

缓步而下觉路桥:

假如你提前353年来,

你会遇上藏书家毛晋和他的诗友们。

兴福禅寺的历史,想必各位已经比小爱还清楚了,若再班门弄斧,怕是显得无知了。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寺里一座因诗而闻名的亭子——空心亭的兴衰发展。

要说空心亭,不得不提一提毛晋,正是这位藏书家的不经意一瞥,才让空心亭得以“重见天日”。

毛晋何许人?

汲古主人,字子晋,号潜在。常熟人,明末著名藏书家﹑出版家、刻书家、文学家、经学家。早年师从钱谦益。家藏图书八万四千余册,多为宋、元刻本,建汲古阁、目耕楼藏之。曾校刻《十三经》、《十七史》、《津逮秘书》、《六十种曲》等书,流布甚广,居历代私家刻书者之首。尤嗜好抄录罕见秘籍,缮写精良,后人称为“毛钞”。

曾有乡谚云:“三百六十行,不如鬻书于毛氏”,一在毛晋“以页计”的高价征书标准,二则他对于书的珍藏实是到了痴迷的地步。据说,有一本《白莲集》,毛晋“梦想十余年”而不得,一日偶遇一男孩手中持有书的扉页——那纸是包着油浸浸的慈姑片的!小孩领他去见卖慈姑片的小贩,经过好一番折腾,终于追回了封面和书页,毛晋用皂角汁一一清洗,用熨斗小心抚平,还专程去了一趟孔庙,拜谢孔老夫子暗中相助。

毛晋惜物如此,机缘之下发现石碑并且复修了空心亭也就无怪乎了......

1644年5月1日,丽江土司木增先生又派人送来钱币、琥珀和薰陆等珍奇宝贝,以购买自己刊刻的书籍,45岁的毛晋先生十分欣喜,为此,他专门为木增先生刻印了一册《华严忏仪》。正巧,杭州的胡豹生专程前来寻访毛晋,又碰上沈璧甫、林若抚等好友,毛晋便邀众人一同前往千年古刹兴福禅寺。买舟纳客,一帆风顺,舟抵山麓,度伏虎桥、循破龙涧,过四高僧墓,粟桂林立,两幢分峙,入山门时已然暮钟响起。

兴福寺前,陶冷月摄于1928

这一日登忏台,行仪规,梵音宣流,威仪肃穆。法事毕,晚宿东寮。第二日早晨,众人往后山游行,忽然在乱草丛中见到残碑一块,毛晋心有所悟,元泰定年间,段天佑任常熟州判官时,曾根据常建的诗意,引破龙涧水入寺成空心潭,复于潭北修亭,又征集天下风流名士,依常建韵各作五言诗一首。如此丛林大事,当有石碑存世,如今300多年过去,亭已圮,潭已涸,这碑莫非就是……

破山清晓为虞山十八景之一

毛晋请小沙弥挖掘清洗。果然,碑上记有段天佑修亭浚潭事。可惜,年代久远,霜露侵蚀,碑文已经不全。毛晋心有戚戚,自己一生追求刊刻钞印,以为道统学理之不朽,今为石为碑尚趋湮灭,可见,“时时仅拂试,不使染尘埃”,至理名言啊。

由是,毛晋与寺僧合力谋划,修空心潭,复建空心亭其北,并于其旁为舅氏缪仲醇、先师魏叔子建祠庵。

空心亭的历史说来倒是坎坷曲折,从元到明,屡更兴废。下面小爱就给大家简单梳理一下脉络:

1

空心亭的始建年代不详,南宋时已有。

2

元至正五年,寺僧征众人撤旧扩建,立亭潭北。

3

明弘治初县令因岁久亭圮,就将亭子移建于潭中。

4

弘治十一年,因潭心为实土,以此作为亭基,水流难以流动,易致堵塞,县令胡巍撤旧材、除积土,重为疏浚,仍重建亭于潭北。

5

再后来,便在毛晋的“时时拂拭”的叹息中获得了重建。

6

清乾隆时,亭址之上只剩下棘林,遗迹俱灭。

7

乾隆四十八年,住持宗圣以寺中小池四壁为潭,构亭潭北。

8

清咸丰十年,亭子再次毁于兵乱。

民国翁永孙《重修空心亭记》中记载,经年至民国初,寺僧经当地村民指证,得知其址在寺墙之外,其地归苏氏所有。幸而苏氏乃虔诚信徒,遂捐地于寺,另又得到安徽一位程姓居士捐银3000两。潭月上人殚精竭虑,寺僧信众一力襄助,潭成而亭翼然其上。翁永孙既述民国18年浚修潭亭事,遂有如下感慨:

此亭于五百年间,不知其几经兴废矣,百年以来,乃并失之于苏氏,俯仰今昔,得失无常,巡知斯亭之一成而不复毁乎?成毁相循,自然之理。

摄影师孙郡所摄的石舫

如今的空心亭依然静默屹立于空心潭北侧,不过,在经年累月的淘洗之后,空心亭不再“空”,反而多了一层肃穆的禅意。墙外红尘浮生若梦,墙内流水行云未染尘埃。

想起一位日本禅师和他徒弟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弟子感觉自己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全清净的境界,什么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有跟没有一样,吃素跟吃肉差不多。他就急冲冲跑去问师父:“师父啊!我现在修行已经很好了,心什么都没有了,我该怎么办呢?”

他的师父说:“那你就把它丢掉吧!”徒弟很疑惑,自己什么都没有了,有什么能丢掉的呢。师父这时候没耐心了,就跟他说:“好啦!那就把它拿出来。”

其实,如果一个人心里什么都没有的话,何必问这个问题!担心心里太空了,不知如何是好,则说明心里还装有东西,所以他师父才叫他丢掉、放下好了。

一登斯亭,欲辨忘言。

(部分文字来源于《兴福寺的古往今来》, 蓝弧 )

版权声明:本文系常熟广电i常熟工作组整理发布,版权为常熟广电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