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建筑传承——寺庙

 智宇张瑾 2022-03-14

寺庙是佛教建筑之一,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中国寺庙建筑则恰好相反,它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

说文解字

编辑

寺: 创字会意即寸土之地,表示精确,不容猜疑变化。寺通“侍”(侍候)与“是”,原为皇帝(圣贤位)下的最高—级办事机构(三卿九寺,如大理寺)。寺位,寺处,做事,只需敬顺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佛陀入世中国教化世人的办事管理机构,系皇帝直接接引并侍服于宫廷,故亦称佛寺。所以宫延、寺院建筑与园林之相,系出—脉。佛教一般称寺,佛寺就表示敬信佛陀教化,顺理即化。

庙: 道教一般称庙,也有重要建筑称宫,或者殿,世间达贤位逝者,亦可依律建庙,如孔庙,二王庙等,皆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即得妙法之地,故称庙,庙通“妙”也。

寺庙:寺和庙的通称。所以寺庙,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当顶礼。寺庙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敬顺即得妙法。

坛庙建筑

编辑

坛庙建筑是中国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文

寺庙(4张)

 庙(如孔庙)、武庙(如关帝庙)、泰山岱岳庙、嵩山嵩岳庙、太庙(皇帝祖庙),各地还有祭社(土地)稷(农神)的庙,都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原构与宫殿建筑一致,只是建筑体制略有简化,色彩上也不能多用金黄色。

佛寺、道观的建筑原则与平面布局也都同于宫殿建筑,只是规模较小,并且在装饰及室内摆设上带有各自的宗教色彩。

寺、观内建有对称的钟楼和鼓楼;佛寺在佛殿之前还建佛塔,供奉佛舍利,音译称为 “浮屠”。中国工匠用汉式楼阁建筑的构架技术修成佛塔式样,称为汉式塔,有木塔、石塔、砖塔、铁塔等。

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

寺庙图

从广义上来说,寺庙不仅仅与佛教有关。

但在佛教中,寺庙就有许多种称谓:如“寺”,最初并不是指佛教寺庙,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

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称为寺,从此之后,“寺”便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称。“寺”是佛教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如白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庙。

还有石窟,那是开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这种形式。

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开门,三面开凿小龛,供僧人在龛内坐地修行;一种为支提窟,山洞面积较大,洞中靠后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会拜佛。在蒙古语中称“寺”为“召”。如大召、五当召等。另外,有称之为布达拉宫、普陀宗乘之庙等。

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场所皆以“治”称之。又称为“庐”、“靖”、也称为静宝。

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北周武帝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

到了唐朝,因皇帝认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其它还有叫“院”、“祠”的,如碧霞祠等。

儒家则称之为“庙”、“宫”、“坛”,如孔庙、文庙、天坛等。

伊斯兰教称之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称之为“教堂”。

在原始或民间中,称之为“庙”、“祠”,如旧时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叫太庙、中岳庙、西岳庙、南岳庙、北岳庙、岱庙等。如祖庙、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贤的庙堂),有武侯祠、韩文公祠等。

寺庙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谓之“历史文物的保险库”, 乃当之不愧。

寺庙建筑与传统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同时,寺庙文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围,同时

在上古时代,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一座寺庙来供奉他们的守护神。而多数的城市都会有多座寺庙来供奉其他的神明。而到了现代,寺庙变成了一个礼拜的地方,像是礼拜堂以及教堂。

在上古时代的社会中,寺庙被认为是神的居住地。信徒们会带食物、香料、稀有物等贡品来到寺庙,当做是对神明的敬意以及尊重。寺庙存在城中可以带给人们平和的效果,通常有智慧的领导人都会在城市开始成长时尽快地设置寺庙。

一、在寺院住宿一定要遵守寺院规矩,出家人一般早上起的很早,早上诵早课,大部分四点以前就起来,他们睡眠的时间是很短的,所以一定要遵守寺院里的作息时间。

二、一般寺院挂单都没有规定要交多少钱。都是自己发心交的,多少都可以。不过有些寺院是不能住外人的,还是提前问清楚比较好。

佛法来中国后才有寺院。因为佛法是方便多门、不拘形式,在印度佛陀在世时并没有,只要有大的场所即可,能容纳佛的经常随众,经上讲1250人,实际上是1255人,连佛是1256人。佛法传到中国就有了寺。

佛法是汉朝时传到中国来的。当时的“寺”是办公机关,直属于皇帝下面一级单位的办事机构;属于宰相下的一级单位称为部,宰相下面有6部,部的长官、首长叫尚书,次长称侍郎;属于皇帝下面办事机构的首长叫卿。

皇帝下面办事的一级单位有9个,共9个寺,长官称为卿,所以“寺”不是庙,它是一个办事机构。佛教到中国是由皇帝来接待它,那时外交归皇帝管,不在宰相底下,宰相管内务。

专门办外交的是一个寺,名叫鸿胪寺,专门招待国外贵宾的,就像如今的外交部,该寺的卿就是外交部的部长,就是首长。当时鸿胪寺接待印度佛教的使者时,觉得佛法挺好,谈得很投机,就想把使者留下,但又不能常住鸿胪寺,于是在9个寺之外增设一个寺,即佛寺。第一批出家人就长远留在中国,不让他们回去,该寺即白马寺。那时首都在洛阳,该寺管佛陀教育,他们的工作是翻译经典、讲解佛经、指导修行。

于是,中国的教育部就变成了两个:一个是皇帝下面白马寺办的社会教育,上至帝王、下至庶民都修学的;一个是宰相底下的礼部办的国家传统教育。一个归皇帝管,一个归宰相管。寺的起源是这么来的,如今讲“寺”后面来个“庙”字,就不成话了。

庙是供鬼神的,皇帝祭他的祖先叫太庙,普通老百姓的叫祠堂,供养鬼神的地方称为庙。把寺与庙拿来相提并论,差得太远太远,不像话。寺不是庙,寺是一个办理佛陀教育的机构,如今政治制度变了,但这个名称一直没有变,形式也没有变。从前皇帝办事的机构是宫殿,那么佛寺也不例外,也是宫殿式的建筑。今天我们看看总统府、行政院、教育部,建筑都是宫殿式的。

如今我们名称还保留、守旧,建筑的形式也是守旧,还是用宫殿这种方式,里面的内容变质了,天天去念经超度死人,跟鬼打交道,佛陀教育不教人、而去教鬼了,这个意义完全错误。

所以,如今称佛教是宗教,也不是没有道理,跟鬼神打交道,这不是宗教是什么,当然是宗教。所以,佛陀教育由教育变成宗教,这是很不幸的事。 

中国早期佛寺建筑的布局,大致沿袭印度形式。尔后因融入固有的民族风格,遂呈现新貌。其建材以木为主,多设于平地(如府城市街)或山中。故后世寺院除寺号、院号外,亦附加山号。

又有以年号名寺者,如北魏之景明寺、正始寺、唐之开元寺。

此外,寺院若依创设者而分,可分成官寺(由官府所建)、私寺(由私人营造)。

若依住寺者而分,乃有僧寺、尼寺之别。

若依宗派,则分为禅院(禅宗)、教院(天台、华严诸宗)、律院(律宗)或禅寺(禅宗)、讲寺(从事经论研究之寺院)、教寺(从事世俗教化之寺院)等类。 [2]

寺庙大观

寺庙既是人们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又是历史文化的汇聚之所。不过,像少林寺、报国寺、灵岩寺等天下名刹或许大家早就熟知了,今天咱们要去瞧瞧那些与众不同的寺庙。

贝壳庙

在台湾三芝乡的横山上,有一座名为“富福顶山寺”的庙宇。令人惊奇的是,整座寺庙是用上百种珊瑚和六万多种贝壳堆砌而成的,连寺庙的墙壁装饰也不例外。

贝壳庙源于当地一位信徒所发的要建庙供奉济公活佛的宏愿。整座寺庙历时两年才建造完成,庙门口就能看到贝壳雕饰、龙首鲤鱼身的“鳌鱼”,是祈雨消灾的吉祥物。此外,用珊瑚装点的十八罗汉隧洞、龙柱、香炉等也色彩鲜艳,很有看点,让人如同置身于海底世界。

酒瓶庙

废弃的酒瓶,你会拿来做什么?答案或许千奇百怪,但泰国的僧侣却颇有创意地拿来盖了座“酒瓶庙”。

寺庙位于泰国首都曼谷东北640公里处。庙宇的建造者起初嗜酒如命,皈依佛门后开始觉醒,希望用酒瓶建寺以警醒世人。于是从1984年起,僧侣们开始搜集酒瓶,前后历时25年,耗费150多万个废弃酒瓶,建成了一座有主殿、大厅、宿舍、洗手间等20多所建筑的寺庙。

酒瓶建筑不仅色彩鲜艳、不会褪色,而且易于清洗。寺庙不仅治理了当地环境,还降低了建寺成本,可谓一举两得。如今,这里已成为泰国知名的旅游观光地。

独柱庙

独柱庙(5张)

庙宇建筑通常鳞次栉比、规模宏大,可在越南却有一座独柱支撑的袖珍小庙。

独柱庙位于越南首都河内的巴亭广场西南,是独具特色的越南古迹之一。说是“庙”,其实就是一座柱上小亭,柱子立于荷塘之中,使小庙有悬空漂浮之感。

独柱庙实际上原为延佑寺,曾经是规模宏大的皇家寺院,如今仅有独柱庙遗留了下来。大柱原本是一根巨木,后来毁于战火,如今只能用水泥柱替代。独柱庙虽小,里面供奉的观音菩萨据说却极为灵验。

蛇庙

蛇庙(5张)

庙宇通常让人精神怡然,可要进马来西亚的“青龙庙”,确实要有点胆量。

青龙庙位于马来西亚的槟榔屿,是一座供奉宋朝老中医“清水祖师爷”的小庙。令人惊异的是,庙内的神龛、香案、烛台、梁柱上,到处是青黑花纹相间的野生毒蛇,且都没拔毒牙。虽说景象可怕,但毒蛇们白天在庙里睡觉,晚上出来觅食,与游人们倒也相安无事,而信徒们都相信,这是神灵感化的结果。

在日本京都的护王神社里,到处都是猪的形象:门口是充当门神的野猪;喷泉从猪石像的嘴里流出,供香客们净手;而野猪动物标本、泥塑猪、猪画像更是随处可见。将其称之为“猪庙”毫不为过。

不过,神社供奉的并非猪,而是日本奈良、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晚唐时期)的名臣和气清麻吕。传说和气清麻吕在流放途中曾遭人追杀,身处险境之际,竟有三百头野猪相救,从此野猪被奉为其家族图腾。如今人们不仅会来此祭祀,年轻人还很热衷于在这里举办婚礼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