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句谚语“女大三,抱金砖”。意思就是娶比自己大三岁的女子为妻反而是一种好事。 可若二人年龄相差超过10岁,似乎就会存在隔阂,也就是如今人们常说的“代沟”。 古代社会有着“重男轻女”的封建陋习(虽然现在某些地区也会有),通常而言,似乎只有男方比女方大,这桩婚姻才会幸福美满,所以很少出现“姐弟恋”。 然而在唐朝中期,有一位名叫薛涛的女才子,她的一生放荡不羁,寻浪江湖。直到自己40岁时,才意外结识了比自己小10岁的大才子元稹。 作为我国“姐弟恋鼻祖”的薛涛,她是否与心上人元稹最终双宿双飞了?晚年时期的薛涛为何又会终日穿着道袍呢? ![]()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距离安史之乱结束已过去三年时间(安史之乱自公元755年始,历经10年有余)。 此时的唐朝在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等一系列变故后,由盛转衰,进入中唐时期。唐代宗李豫虽开明圣贤,无奈幽州将领朱希彩、朱泚、泚弟朱滔杀节度使李怀仙。 郭子仪从河中移镇邠州,泸州刺史杨子琳乘机攻成都,天下尚不太平,时局不定。 就在这动荡不堪的一年,薛涛出生于长安。父亲薛郧在长安做官,闲暇之时,薛陨还会亲自教导女儿读书,写诗。 薛涛八岁那年,父女俩有次在自家庭院里乘凉。一阵微风吹过,院里的梧桐树沙沙作响。薛陨灵感迸发,脱口而出一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薛涛稍作沉吟,立马接上下一句:“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薛陨听罢哈哈大笑,他高兴的是自己女儿尚且年幼,居然如此才思敏捷,将来必定有一番作为。 但人有旦夕祸福,长安乃藏龙卧虎之地,薛陨品级不高,却时常针砭时弊,意外得罪当朝权贵。 公元781年,薛陨从富庶之地长安,被贬至西南边陲成都。在蜀地任职期间,上级领导没少给他穿小鞋。在出使南诏国期间,染上怪病,没过多久便抛下孤儿寡母,撒手人寰。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薛涛母亲突患重病。为给母亲凑钱治疗,她不得已加入“乐籍”。(乐籍是指罪民、战俘,穷苦人家群体的妻女及其后代籍入专门的名册。平日里需卖唱,陪笑,身份地位低下的一种人,也就是艺妓) ![]() 史书记载:“薛涛性辨惠,容姿既丽,才调尤佳;言谑之间,立有酬对。”用白话来说,薛涛在一众女子中独领风骚,在当地小有名气。 安史之乱后,各地军阀纷纷举兵抗唐,朝廷与军阀势力此消彼长的阶段,战争频繁。唐德宗与唐代宗皆“重武抑文”,骁勇善战的将军成为他们的主要拉拢对象。 公元785年,平叛“泾原兵变”的第一功臣韦皋,被派往成都担任西川节度使。 韦皋镇蜀二十一年,抗外蕃、平内贼,手下名将无数,府中高朋满座。 某一日,韦皋与友人把酒言欢时,忽有一名士向他举荐薛涛。韦皋来了兴致,赶忙命人去请来薛涛,并让其当场赋诗一首。 薛涛不敢怠慢,思忖一会后,提笔写下《谒巫山庙》。韦皋虽是一员武将,却终日与文家交流,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这首诗一出,让韦皋大为赞叹! 薛涛不仅有着女人的柔美,同时才华横溢,洞察世事与之年龄不相匹配的成熟。这样的极品美人,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韦皋身边的红人。 随着接触的增多,韦皋发现薛涛还能帮忙整理公文,且很少出差错。于是,韦皋向朝廷奏请,授薛涛为秘书省校书郎官衔。(校书郎的主要工作是公文撰写和典校藏书,官阶为从九品。按规定,只有进士出身的人才有资格担当此职,历史上从来没有女子担任过校书郎) 迫于旧礼,朝廷没有同意韦皋的请求,但人们却依旧称薛涛为“女校书”。 ![]() 她也是继陆令萱、上官婉儿之后,与诸多男性一起同朝为官的女子。 贞元五年,有人想巴结韦皋,先通过薛涛送来贿银。薛涛照单全收,虽然她不贪图一分一两,将所受贿的钱财全部交于上级,但触怒了韦皋。 韦皋大发雷霆,直接将薛涛发配到更偏远的松洲。 薛涛当时年方20,又是一介弱女子,没受过什么苦。到了松州,薛涛无法忍受边塞的恶劣生活条件,托人给韦皋送去她的忏悔书《十不离》。 在这些诗中,薛涛将自己比作是家养的狗、鸟、孔雀等观赏性宠物,将韦皋比作自己的主人。诗句篇幅虽不长,却字字泣血,态度诚恳。 韦皋阅后,又将薛涛召回成都。之后,薛涛在韦皋身边安然度过了15年时光。这15年里,薛涛遍识当时社会名流与各界风云人物。诸如白居易、刘禹锡、张籍、武元衡、王勃、高崇文等人都与她有过来往。 公元801年,韦皋因镇边有功受封为南康郡王,离开成都。 元和二年,武元衡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欣赏薛涛的才华,依旧让薛涛做他的秘书。 公元809年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到西川。他久闻薛涛的大名,慕名前去拜访。 元稹彼时30岁,正值大好年华,且外貌俊朗,与大才子白居易等人交情甚厚。 尽管薛涛已40有余,但她却像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将自己纯粹又炙热的爱全部给了元稹。 ![]() 《池上双凫》: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 这年7月,元稹调离四川,赶赴洛阳。离开时元稹承诺会很快回来接薛涛,然后二人长相厮守,白头偕老。 对历史有点了解的同学应该会清楚,元稹的感情生活一团糟,属于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他的承诺没有任何实用价值。 果不其然,元稹离开四川就把薛涛抛之脑后。在越州,唱参军戏的女艺人刘彩春成为元稹的新欢。 元和五年二月,元稹被贬江陵府士曹参军。薛涛听闻后便写了《赠远二首》。写这两首诗,一方面是安慰情郎元稹,另一方面是希望他早日来川团聚。 可怜的薛涛竟将元稹的甜言蜜语信以为真,这一等就是一辈子。 恰逢武元衡成为大唐宰相,受他相助,薛涛脱了乐籍,搬到成都浣花溪畔。 这个时候薛涛的诗词创作进入高产期,用纸频率比以前高了不少,她苦思冥想,从古籍中找到制作信笺的方法。 《天工开物》提及薛涛制笺的造纸工艺:“四川薛涛笺,亦芙蓉皮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是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 ![]() 长庆元年,元稹寄给薛涛一封信,信里是一首七律诗《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峨嵋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词客多停笔,个个公侯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这首诗的意思很直接,元稹觉得薛涛才气不凡,自己的确与他有过一段露水情缘,也曾想过二人白头偕老。 可是元稹离开四川后,在官场沉沉浮浮,频繁调动工作,已经将自己的信心磨灭。加上生活环境与其他各方面的影响,元稹与薛涛永无结合可能。 薛涛看到这首诗后不敢相信,自己苦等多年的情郎竟然如此决绝,她想去寻找元稹,当面与他对质。 长庆四年,白居易经元稹授意,给薛涛写了一首《与薛涛》,劝阻薛涛去越州寻找元稹。 薛涛冰雪聪明,一看便知其中含义,于是写下了《柳絮》。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 自此之后,薛涛像是放开手脚,参悟人生玄机。凡事不为名,不为利,只求本心,脱去心爱的裙装,换上一身道服。 不明就里的人看见薛涛还以为遁入空门。其实,薛涛早已看惯人世间的繁华与无情,道在心中,穿道服和裙装,并无任何区别。 ![]() 大和六年(832年)秋,薛涛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二岁。元稹于大和五年(831年),先她一年去世。人死如灯灭,二人纠缠多年的恩怨正式了结。 其实,薛涛的一生已经与元稹挂上了勾。在没遇到他之前,薛涛是蜀地一朵娇艳盛开的花朵,周旋于各路男人之间还能做到保持本心,表明薛涛修为过人。 按理来说,薛涛这样的女人应该不会轻易动真感情,可就是在冥冥之中遇上了元稹,这个让她又爱又恨的男人。 薛涛与元稹二人相处不过三个月,这段感情却让薛涛牵肠挂肚20余载。只能说薛涛所托并非良人,抑或者是命中该有一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