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修园,痰饮,以二陈汤为通剂,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移,宜指迷茯苓丸

 北京润雨 2022-03-14

时方妙用,痰饮

水气上逆,得阳煎熬,则稠而成痰;得阴凝聚,则稀而为饮。皆以脾肾二经为主,以水归于肾,而受制于脾也。
《金匮》以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分四饮,后人加留饮为五饮。不知留饮即痰饮也。唐宋以后,名色愈多,而治法愈乱。兹举数方,为扼要之法。
凡痰脉多应于滑,脉沉而弦者,主悬饮内痛。
——、痰饮诸方,以二陈汤为通剂,兹加减法仿《金匮》之意,故取效倍于诸家。久嗽气短,加桂枝一钱五分,白术二钱,此从水道以化气也,或与肾气丸互服:停饮胁痛,加白芥子一钱五分,前胡二钱;四肢肿,身体疼重,加生黄芪三钱,防己二钱;咳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加
木防己三钱,桂枝、人参各一钱五分,水煎好,入芒硝八分服;心下有支饮,其人苦眩冒,加泽泻四钱,白术二钱:咳嗽不已,加干姜、细辛、五味子。以上俱仿《金匮》意加减。火痰,加海蛤粉、瓜蒌仁、黄芩、海石;寒痰,加干姜、附子;风痰,加制南星、天麻、竹沥、姜汁:燥痰,加天冬、玉竹、瓜蒌仁;湿痰,加白术、苍术;郁痰,加川芎、贝母、香附、连
翘;虚痰,加人参、白术;实痰,加旋覆花、枳实;食痰,加菜菔子。
——实热老痰,变出怪症,不可名状,宜礞石滚痰丸
——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移,宜指迷茯苓丸。

按:痰饮之病最多,胸胁疼,呕逆,神识不清及手足臂痛皆是。大抵痰为阳邪,随气所到,其症变幻无常。凡苦、辛、酸、咸及竹沥、姜汁、童便、皂角、芒硝之类,随症可加入。亦有虚者,宜六君子汤、桂苓甘术汤、肾气丸、真武汤、小半夏倍加茯苓汤等,以扶元气。饮为阴邪,惟停于心下、胁下,为胀,为咳,为悸,为眩冒,及溢于皮肤而为肿,必以桂,苓、术,附加生姜汁之类,使离照当空,而群阴方能退避。若以地黄、麦冬、五味子附和其阴,则阴霾冲逆肆空,饮邪滔天莫救矣。


时方歌括

六十三、礞石滚痰丸治实热老痰之峻剂。虚寒者不宜用。
隐公遗下滚痰方,礞石黄芩及大黄。少佐沉香为引导,顽痰怪症力能匡。青礞石三两,用焰硝一两,同入瓦罐、盐泥固济,煅至石色如金为度,水飞过,大黄酒蒸,黄芩酒洗,各八两,沉香一两,为末,水丸。姜汤下,量虚实服。服过咽即便仰卧,令药徐徐而下,半日不可饮食行动,待药气自胃口渐下二肠,然后动作饮食,服后喉间稠粘壅塞,乃药病相拒故也。少顷,药力到自愈。
柯韵伯日: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此无稽之谈也。夫脾为胃行其津液,以灌四旁,而水津又上输于肺焉,能凝结而为痰。唯肾为胃关,关门不利,故水聚而泛为痰也。则当日:肾为生痰之源。经云: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阳走五脏,浊阴归六腑。肺为手太阴,独受诸气之清,而不受有形之浊,则何可贮痰?唯胃为水谷之海,万物所归,稍失转味之职,则湿热凝结为痰。依附胃中而不降。当日:胃为贮痰之器。斯义也,唯王隐公知之,故制老痰之方,
不涉脾肺而责之胃肾。二黄,礞石禀中央之黄色,人通中宫者也。黄芩能清理胃中无形之气,大黄能荡涤胃中有形之质。然痰之为质,虽滑而粘,善泊于肠胃曲折之处而为巢穴,不肯顺流而下,仍得缘涯而升,故称老痰。二黄以滋润之品,只能直行而泄,欲使委曲而导之,非其所长也,故选金石以佐之,礞石之燥,可以除其湿之本,而其性之悍,可以迅扫其曲折依伏之处,使浊秽不得腻滞而少留。此滚痰之所由名乎!又虑夫关门不开,仍得为老痰之巢白,沉
香为北方之色,能纳气归肾,又能疏通肠胃之滞;肾气流通,则水垢不留,而痰不再作。且使礞石不粘着于肠,二黄不伤及于胃,一举而三善备,所以功效若神也。

六十四、指迷茯苓丸治中脘留伏痰饮,臂痛难举,手足不得转移。

指迷最切茯苓丸,风化芒硝分外看。枳半合成四味药,停痰伏饮胜灵丹。半夏制二两,茯苓二两,风化硝二钱半,枳壳五钱,四味研末,姜汁糊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姜汤下。
柯韵伯日:痰饮之本皆水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此自阳入阴也。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此地气上升也。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是天气下降也。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水入于经而血乃成也。若阴阳不和,清浊相干,胃气乱于中,脾气难于升,肺气滞于降,而痰饮随作矣。痰与饮同源,而有阴阳之别。阳盛阴虚,则水气凝而为痰:阴盛阳虚,则水气溢而为饮。除痰者,降气清火是治其标;补阴利水,是治其本也。涤饮者,降气燥湿是治其标;温肾
利水,是治其本也。此方欲兼两者而合治之。半夏燥湿,茯苓渗湿,风硝软坚,枳壳利气,别于二陈之甘缓,远于礞石之峻悍,殆攻坚之平剂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