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通的乌克兰青年,在国家存亡之际迸发出巨大勇气

 mynotebook 2022-03-14

图片

从两部电影一窥乌克兰建国的历史叙事

文 | 十年砍柴

龚自珍说过,“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反过来,一个国家的独立和建成,必定要建构起自己的历史叙事。这种叙事可以是学术书、教科书,常见的还有歌曲、绘画、电影等艺术形式。
 
俄军入侵乌克兰境内,乌克兰军民奋起抵抗的战争正在胶着中,看来Putin大兵闪击“灭此朝食”的企图是落空了。战争将如何发展及终局,我非国际政治和军事专家,不想就此多言。不过我注意到Putin在发动战争前,讲过一大段话,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认为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是同一个民族,乌克兰自古是俄罗斯的一部分——意即否定乌克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存在价值。而乌克兰的政要、专家和民间纷纷驳斥,他们引经据典地论述乌克兰虽然和俄罗斯同属于斯拉夫人,但不是一个民族,乌克兰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从1991年苏联解体宣布独立后,乌克兰一直在努力进行国家共同体意识的建构,以各种形式来进行国家独立的历史叙事。此种努力,可通过乌克兰近年来拍摄的两部电影管窥之。这两部电影一为《寒冷的1918(Kruty18)》,也有译作“克鲁蒂1918”,一为《切尔卡瑟号(Черкаси)》。
图片 
图片 
《寒冷的1918》以兄弟俩和一位姑娘的三角恋情切入,演绎了乌克兰建国之初一段荡气回肠、悲壮苍凉的史诗。奥列克萨和安德烈是生活在基辅的一对同胞兄弟,父亲是将军。哥哥奥列克萨是一位现役军官,弟弟安德烈是是一位大学生,专业为绘图。两人都爱上了同一位姑娘索菲亚,索菲亚的妈妈相中了年轻有为的哥哥,而索菲亚喜欢的是青梅竹马的弟弟。
 
1917年6月俄国“二月革命”后,乌克兰中央拉达在基辅宣布成立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在彼得格勒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俄罗斯各地相继成立苏维埃政权。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政府紧急成立了一个特别行动委员会以控制局势,基辅地区的乌克兰军队包围并缴械了亲布尔什维克的武装,随后乌克兰中央拉达宣布将正式接管乌克兰的国家权力。逃出基辅的乌克兰布尔什维宣布成立全乌克兰苏维埃委员会。1917年12月17日俄罗斯苏维埃向乌克兰中央拉达发出48小时最后通牒,要求其停止“反革命行为”和战争准备,乌克兰中央拉则要求俄罗斯苏维埃承认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不干涉其内部事务,解散全乌克兰苏维埃委员会,并允许其建立自己的武装。这当然被苏维埃政权拒绝,1918年1月2日全乌克兰苏维埃委员会宣布乌克兰中央拉达为人民公敌,并号召对其发动战争,苏维埃军队在哈尔科夫集结,准备发动进攻。
 
1918年1月22日乌克兰中央拉达中断与彼得格勒的一切联系,宣布乌克兰国家独立,俄乌战争爆发。此时准备攻取基辅的军队大约3万人,乌克兰只有一支大约15000名志愿者组成的武装力量和几个自由哥萨克营。面对大兵压境的苏维埃武装力量,乌克兰中央拉达紧急招募青年参军。安德烈本来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并不喜欢父亲和哥哥的职业,但在国家存亡之际,他参加了军队,一起报名的同学有来自法律系、医学系、音乐系的高材生。
 
克鲁蒂是位于乌克兰首都基辅东北130公里的一个小火车站(今属切尔尼戈夫州),是由乌克兰东部通往基辅的咽喉之地,此地一失,基辅大门洞开。安德烈和他的同学经过短短的两周时间集训,便和军校学员、哥萨克连队组成一支400人的部队,乘火车前往克鲁蒂防守。途中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就如一场大学生集体郊游,嬉闹着,弹着吉他唱着歌。
 
抵达后,全队即投入挖战壕备战。战斗在1月30日上午九点打响,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安德烈和战友依然控制着阵地,400多人的部队已经有一半以上阵亡。这时乌克兰指挥部收到一份电报,原定赶来支援的乌克兰舍甫琴科团倒向红军。为了避免全军覆灭,本查伦科上尉率领幸存者撤离,约一个排的27名学员掉队,被红军捕获后全部枪决。 
 
电影的另一条故事线以哥哥奥列克萨为主,他收到在巴黎的福熙将军一份情报,奉命装成情报贩卖者,取得苏维埃的信任,将此情报卖给苏维埃,试图离间列宁和托洛茨基的关系,引发苏维埃高层斗争来减轻乌克兰的压力。此计谋功败垂成,奥列克萨为搭救安德烈死在苏维埃间谍的枪下。
 
战争结束后,音乐系天才男中音的父亲和妹妹前来站台迎接,看到的却是安德烈拿着自己大儿子的围巾作为战友遗物转交,父亲仰天长啸,欲哭无泪。索菲亚接到了满身征尘的安德烈,两人偎依着顺着铁轨缓缓前行,脚下是乌克兰平原厚实的黑土地,两旁是高高的白桦林........
 
有11名牺牲者的尸体被乌克兰人找到并安葬在一起,苏联时期,这场战役被官方刻意遮蔽了。乌克兰独立前夕,民间开始出现对克鲁特战役牺牲者的纪念活动。1998年为纪念克鲁特战役80周年,乌克兰政府在当地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发行了一枚面值为2格里夫纳的纪念币。这场战役被乌克兰人比拟为古代希腊波斯战争的温泉关战役,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评价此役:“我们的先辈们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如同斯巴达的战士一样,在他们捍卫祖国、抵抗侵略的奋战中光荣的战死。这是人类为保卫自己的民族和他们的土地而作出无私牺牲的又一感人事例。”
图片 
图片 
《切尔卡瑟号》的历史背景是2014年俄国吞并乌克兰的领土克里米亚半岛。
 
聪明伶俐的米沙和憨厚木讷的列夫是一个农庄的发小,两人参军成为乌克兰海军舰队一艘扫雷艇“切尔卡瑟号(U311)”的水兵。在军舰上,列夫饱受奚落和欺负。舰船上的水兵无趣而单调,他们不了解政治,浑浑噩噩地活着。基辅政治高层的腐败和争斗让军官们迷茫和反感。
 
俄国出兵突袭,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正在出海的“切尔卡瑟号”失去了母港,俄罗斯海军向军舰的官兵招降,开出了大价钱——只要易旗成为俄海军的一员,薪水是原来的4倍,不愿留任的可礼送回乡。舰长得知其它的舰船选择投降易旗,但他却对船员宣布:“我们要抵抗”,同时让不愿意跟随的人员站到一边,大约一半的军官和水兵站了出来,选择离开的官兵中,有人的理由是:“我母亲病了”。这部分人被橡皮艇送到其他已投降的舰船上,米沙和列夫选择了留下抵抗。
 
“切尔卡瑟号”改道驶向仍由乌克兰控制的港口敖德萨,一路被俄海军的“小绿人”骚扰、阻截,船上的水兵只能用高压水枪和步枪还击。最终,俄军的“小绿人”登上了“切尔卡瑟号”,情节和《寒冷的1918》相似,列夫为了搭救米沙,被俄罗斯士兵一枪打死。米沙回到故乡,乡亲们像对待英雄那样迎接他。可米沙闷闷不乐,他问父亲:“为什么没有人提到列夫?”——人们只记得幸存的英雄,而牺牲者被遗忘了。
 
以我观之,这两部电影的艺术水准很是一般,甚至有些粗糙,故事线凌乱,镜头不连贯,远不能和苏联时代那些场面浩大、气势恢宏的战争片相比。然而两部影片在乌克兰国内获得很好的评价,显然,乌克兰人民所赞赏的不是其艺术水准,而是替他们说出了心声:乌克兰的独立必须得到捍卫。
 
两部电影表达出相同的主旨:普通的乌克兰青年,他们并不想做英雄,但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激发了巨大的勇气和血性。《寒冷的1918》开头的一幕,乌克兰中央拉达的领导人在广场上慷慨激昂地演说,“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在自己的土地上获得了自由”,号召年轻人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台下的安德烈和他的朋友们浑然不当回事,还在嘻嘻哈哈,和女孩子调情。《切尔卡瑟号》的列夫成为一名新兵后,站在甲板上照本宣科地读着军人誓言:“我加入武装部队,我保证忠实地履行我的军事职责,遵守乌克兰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机密,我发誓为我的同胞履行我的职责,我发誓永远不会背叛乌克兰人民。”那一刻,他未必理解这些誓言意味着什么。没有人愿意打仗,但当战争真的来了,为了保卫家园,胆怯的人会变得勇敢,平凡的人会爆发巨大的能量。这几天,喜剧演员出身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向全世界也呈现出这样的人设。
 
1918年乌克兰立国之战,1930年代乌克兰大饥荒,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2014年俄占克里米亚半岛,以及这次俄大举进军,百来年间这五次大事,导致乌克兰和俄罗斯这对斯拉夫兄弟越行越远,彼此有很难弥合的罅隙——无论俄罗斯高层如何宣传俄乌一家。乌克兰独立建国的历史叙事以各种形式、一遍遍地重复和强化,至于乌克兰境内的俄罗斯族如何认同这样的叙事,将是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但无论如何,乌克兰人民表现出独立与自由不可剥夺的意志和勇气,不是一次或两次战争能摧毁的,就如其国歌《乌克兰仍在人间》所唱的那样:“我们将会献出我们的灵魂和肉体,为了得到自由,同胞们,我们将会指明,我们属于哥萨克民族。”
 
哥萨克民族的精神是崇尚自由、英勇无畏,这也是乌克兰的立国之魂。了解这些,大约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在战争打响后,乌克兰人军队和人民并没有像某些中文媒体预测的那样被一举击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