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莫言:我的头发是怎么一点一点凋零的……

 淡墨书香日子长 2022-03-15

图片

在过去,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时代,很多作家是什么样子,可能是很难见到的。

比如在上个世纪60年代,哪个作家长什么样?是吧?

实际上,读者只读他们的书,但是不知道这个人是什么样的。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

现在任何一个作家,任何一个演员,任何一个歌手,甚至任何一个稍微有点知名度的人,都可以非常方便地在手机上、在电脑上搜出他们的照片来,让大家都认识。

所以,我头发的问题,也就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现象了。

我在年轻的时候,曾经也是满头秀发。

图片


有一些20来岁的照片,也显示着我的头发非常的茂盛。

但是后来,从30多岁就开始慢慢掉头发。

图片

为了挽救头发为了控制头发的脱落,我也曾经买过各种各样的生发精。

别人也曾经送过什么生发油、生发精、生发膏,但事实上根本不起作用。

我的一个堂哥是乡村医生,他就跟我半开玩笑地说:

“你别花冤枉钱了,你没看到那些卖生发膏的人大部分都是秃头吗,如果生发膏真能生出发来,他们干嘛自己不生出发来呢?”

当然我也相信,卖生发膏的人里面也还有很多人正是满头秀发。

但是这东西对我确实不起作用。

对别人是否起作用,我不知道。

图片


图片

所以我想头发的问题看起来是个生理问题,实际上也是个美学问题。

它由此催生了很多现代行业、现代医学。

行业的话,就可以编织各种各样的假发套,往头上一戴。

医学的话,现在有一种叫人工栽头发。

曾经有朋友带着我去见过一个非常有名的专门栽头发的医生。

我原来以为栽头发就跟农民在稻田里插秧一样,插上一墩儿一墩儿秧苗,然后它再不断的分裂。

插上几十墩儿头发,就会分裂成满头秀发。

后来医生说这不可能,这一个毛囊就是一根头发,毛囊死了以后不可能再生。

就是说,一个人有多少根头发,生下来就确定了。

只能是把你头上茂密的头发,比如部的头发,移植到前面稀疏的地方。

最早是用一种切头皮的方式,他打开电脑给我演示,从后枕部切下两条一厘米宽的头皮,形成两道很恐怖的血口。

图片

然后再把头皮上的头发、毛囊分离出来,栽到前面秃顶的地方。

我一看他这样一种手术,我就说我宁愿秃头,我也不做这个手术!

当然,他们说医学越来越进步,现在不用切头皮了,用独特的方式就能把毛囊取出来。

有人说,你这个头发,如果从后枕部取5000棵头发栽到前边,就基本可以避免这种一毛不拔的情况。

就不会头光溜溜的,而且远看好像也能够遮住头皮。

我一想,我拔头发,得戳5000个洞;拔完头发,留下5000个小窟窿;栽头发,又要用针戳上5000个眼儿。

古人讲万箭穿心,为了栽两棵头发,把头戳上一万个孔,千疮万孔,这很划不来。

大家都说一点都不痛,我说那我也不栽了

图片


图片

由此可见,人们在自己的形象方面,还是很在意的。

人们追求美,追求满头秀发,这催生了我们的医术和医学。

但我想,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必要为头发问题而纠结。

因为我觉得秃头有秃头的风度。

我们看过很多有名的光头——莎士比亚就是光头。

我曾经在英国莎士比亚旧居前发誓要成为一个剧作家,那么,首先在头发上,在秃顶这方面向莎士比亚靠拢。

图片

慢慢地再努力写作剧本,争取在艺术上,也向他学习、靠近。

这就是我的头发和我的艺术追求之间的关系。

为了成为莎士比亚,再好的栽发术,我也不用;再美的头套,我也不会戴。

我就是要这个头,秃起来、亮起来。

在外形上先逐渐莎士比亚靠近,然后在艺术方面、在剧本写作方面再努力。

当然我想,剧本写作是更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