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自己,是国家对于每一个人的基本诉求。

 情缘半岛 2022-03-15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语言简洁(当时文字刻于金石之上,惜字如金),微言大义,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无论是在维护皇权至上,讲求尊卑贵贱,调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遵从礼教,维护伦理,约束行为等方面,也都显得极为重要。

北宋丞相赵普曾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称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到了现代,《论语》被翻译成各国文字推向了全世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论语》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是孔老先生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和深思。更是中国悠远绵长历史传承下的灿烂的瑰宝,是我们需要深刻了解的文物。

《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该章译成現代汉语,其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运用于实践,不是很开心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愉悦(由内而外的开心)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懊恼,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辜鸿铭先生在精讲《论语》一书中,解读了东西方宗教的区别。欧洲宗教想让人成为一个完美的人,一个理想的人,一个天使。而儒学告诉我们,你只要是一个孝子,一个好公民,你就有了信仰。辜先生进一步指出,儒教是一种社会信仰,也可以看作是国家信仰,而西方则是个人信仰。所以,孔子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给了中华民族一个真正的国家观念,而且,孔子还将这一观念固化扩大,成为一种宗教信仰。

佛教强调人生之苦,儒家开篇谈人生之乐。儒学并没有高大上,从学习到生活到为人,仿佛一个长者在与我们谈心。人生目标上,也是提出了恰如其分的要求,做个好人。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其实,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第一篇第一章文字虽然简洁,意义宏大,不失为生命智慧的第一课。

01  乐于学习和实践。自从文字、造纸术和印刷术不期而遇,书籍便承载了人类进步的功能,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孔子曾说,为人的最高境界是仁;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权(变);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乐。读书,是人生的第一课,也应该是一个人一生的事业。论及读书,曾国藩强调,第一,读经典;第二,一书未完,不读他书;第三,学会悟思。

02 乐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往来。朋友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财富一时之朋友,朋友一生之财富。

03 “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其一,淡雅的人生态度,自古圣贤皆寂寞;其次,不和不同层次的人争执,懂得换位思考。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言海。永远不要和一个三七二十八的人争论争吵,掉价。

芸芸大众,大多关注的是生活的好坏;而真正的君子,关注的是生命的真谛。在中国人眼中,只有有教养的人才能称得上君子。

《论语》第一篇第一章要求我们,且学且乐且为人。做什么人,做一个合格的人,做一个深刻的人,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做一个有意义的人。总之,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老话说,一个好人,一定会有一个更好的人帮你。其实,做个好人,也难也不难,关键在于自己的要求。

一个国家强大与否,关键在国民素质的提升。做好自己,其实国家对于每一个人的基本诉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