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赋予导图“活”的价值,实现公平的学习权

 读写转换小课堂 2022-03-15

似乎,成人很难给予孩子以“信任”,总认为孩子做的大都是错的。

又似乎在有些时候,成人却“完全地”信任孩子,甚至是一句毫无逻辑的话。

孩子说的话,到底应该信任还是不应该信任?或者是半信半疑?

其实,还是需要创造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说”的机会,以实现对其判断与训练。

比如思维导图,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大约在2015年,接触思维导图。当时新接手班级,存在的学情迫使自己着手改造班级。起初的思维导图,都是一张一张的,评价的是孩子绘制美观与否。当然,孩子们的兴趣是“高昂的”,毕竟不需要写枯燥的作业了。(在现在看来,其实对于由导图所见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评价较少,只是一种作业结果的评价,除了用上色彩分级图示,它和写作业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不久后,再一次面对新一次接手的班级,开始意识到思维导图必须解决具体的学科问题。一番罗列比较,于是,优先着手解决习作当中作文写不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习作问题,结合了思维导图中的流程图,利用其优势,折叠、展开、分解习作“开头、经过、结果”,在每一个流程中,学生再一次堆积、分解、比较,真实地寻找到习作写不长的解决密码。期间还不经意阅读了《色彩的密码》,借助导图的色彩,分解了选材的详略,为习作解决“添色”、添效。

当又再一次接手新班级的时,学生有新的问题,又有老的问题。老的问题老办法,新的问题也可以老办法,但是老的问题也需要新办法,新的问题也需要新办法。导图笔记社团的形成就是新办法解决新、老问题。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有了巨大的改变,学校建设的图书馆,家庭可读书籍也越来越多,而大量阅读依旧未能为写作经验提供有效的支撑,学生需要一种“转换”,这种转换工具的选择还是可视化优势的思维导图。导图笔记社团也就这样建立了起来。导图社团里,学生自己制作导图笔记,设计封面等外在的活动,同时在阅读中分享、比对,建立与自己,与他人的阅读学习分享,在写作积累上,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可用素材。

在导图笔记社团中,学生的成长和改变是巨大的。对导图笔记的观察发现,学生虽然明白了要从阅读中积累写作,而进一步的写作理解是缺失的,它更是一种技巧性的写作。写作是情感的交流与表达,流程式思维导图、导图笔记都是在解决怎么写的问题,为什么而写的问题开始出现在新接手的班级中。

随着统编教材的铺开使用,一种利用学习材料理解写作的“读写转换小课堂”开始在思维导图的使用中显示出其解决学科素养的价值。

借助思维导图,学生提取教材的写作信息,比对这些信息之间(包含与其它类似不同写法的材料),学生进一步论证写作的理解,体会到了情感下的写作技能运用(它与技能支架下的情感表现相比,更真实学生情感的本质,是一种真实学习的表现),这样的读写转换小课堂真实体现了人的素养和学习素养的结合过程。

当又又再一次新接手班级的时候,似乎发现了一个规律,很难通过学习工具优化或者解决学科质量。期间,也似乎开始怀疑教书这份工作是不是合适自己,开始怀疑语文为什么这么难教。直到进行新一轮的学习,发现县市之间的差距、教学之间的差距、观念之间的差距后,我想,是不是原先思维导图是“死”的,它只是成为了提升分数的傀儡?迷茫中,英老师分享给我的“什么是教育公平”给了我启发,作为语文教师,并不是使用思维导图来提升分数,而是需要使用思维导图,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公平的学习权。这也恰巧与半年学习中莫老师观点的疑惑一个答案,我需要用思维导图实现所有学生的学习安全感。

过去,我使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科质量,在一系列的实践中,唯独忽视了最需要帮助的群体,这一群体最为需要学习关注,整个学习改造的系统中,这一个群体依然是困惑的、痛苦的、缺乏学习安全感的,当然,成就感也不高,因为他们没有能力精美导图,也没有能力解决得分,也恰恰是最需要学习设计以获得安全感的。

第一次培训中,所有老师让我们分组,绘制思维导图,然后说一说这一课的理解。于是,大家都绘制好导图,开始讲述。大家的导图大不相同,说得也各有精彩,这件事让我再一次审视思维导图的价值。是不是学生可以用导图说?共同体小组的协同学习是不是用导图去发散、梳理?小组汇报的孩子说的过程能不能和导图逐级呈现的过程相结合?等等的思考让我产生马上着手尝试的动力,在统编四下册蟋蟀的住宅、爬山虎的脚学习中,学生借助导图,说清楚了课文,说明白了小组想法。

就这样,导图的价值开始“活”了起来。

比如,原先我采用评价学生思维导图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现在学生借助导图说清楚内容、理解、情感,实现了互相的倾听与协同。而教师则从看导图结果到倾听导图逐级呈现的发言,它带给自己倾听的可能,也为自己尝试串联学生见解,引导学生反刍文本(反刍理解)建立了可能。

期间,也写过《安的种子》,持续观察了班级中的某个孩子,曾经绘制导图的时候,它总是不能交,或者绘制非常糟糕,几乎只有铅笔一种颜色。如今发现,在“导图说”课型下,这个孩子虽然依旧存在一定的学科问题(作业迟交,写作质量差),而在共同体形式的导图说过程中他是有笑容,他是有自信的,思考的角度和说出的答案质量也是高阶的,特别可贵的是,说得很有条理,这也许是用“活”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活”,在于赋能公平的学习权。原先,像这个孩子一样从来没有举手的孩子有很多,在“导图说”形式的共同体实践中,每一个孩子有了说的机会与权利,在说得好和说的不好中,他们获得了机会,教师也看到了曾经未曾看到的一面。尤其是说得不好中,同组孩子更多地给了协同帮助,展现了学习同理心,同伴的理解更深刻,可能这是带给学习成绩优秀孩子新的成长。而学习弱的孩子,在未能改变原来学科问题的前提下,已经展露出他们不曾有机会展现的属于他们的精彩的一面。

2015年到2022年的这一系列的思维导图实践,也让自己有了一些改变。工作过程中,大概似乎也经历了模仿上课、原创设计的过程,期间在小语研修班学习教学目标撰写、学习教材解读、学习课堂设计、学习命题设计、进行大数据与学情分析、学习共同体的尝试等等,都在为解决学科质量问题而尝试和努力。学习共同体之后的思考,更多站在了大多数孩子的背后,倾听、揣摩他们所思所想而表现出来的行为,从而改变同一个学习工具的不同价值,寻找思维导图在涵养人的素养价值。

“导图说”课型的学习中,学生学会有依据地说、比较着说、(脑海里)有导图地说、分享着说、引诱着说,说得充分,说得有理有据,形成语文学科的关键素养(它不同于得分素养,尊重了更多人的学习权)。

思维导图,

流程式习作思维图,

思维导图笔记社团,

读写转换小课堂,

“导图说”课型,

从评价图到评价人如何用图,与其说教师在思维导图上获得了成长,不如说是学习者改变了学习设计,这样的学习设计是服务学习者成长的。这也是对一件事的一个结果有个交代,更也许,思维导图还有漫长的路,终将,它会成为人生的一部分,成为学习的一部分,唯一正确的是,平均到了每一个弱者展现机会,平均到了每一个强者协同之爱,他们的自信各不相同,却又互相美好。

分享大家,期待留言批评讨论,谢谢!

END


载上孩子,骑上课本,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繁华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