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463】(恭而无礼则劳)有礼走遍天下,无礼......

 新文艺 2022-03-15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物无美恶  过则为祸




原文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论语.泰伯篇》
注释 

劳:辛劳、劳苦。

葸(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绞:说话尖刻,出囗伤人。

笃:厚待,真诚。

兴:抬起来、升起、产生。

故旧:一指故交、老朋友;另指优秀的传统文化。

遗:丢失、遗忘。

偷:本义是不劳而获的人,这里指淡薄,不厚道。

翻译 

孔子说:“一味恭敬而不知礼,就未免会劳倦疲乏;只知谨慎小心,却不知礼,便会胆怯多惧;只是勇猛,却不知礼,就会莽撞作乱;心直口快却不知礼,便会尖利刻薄。君子能用深厚的感情对待自己的亲人,民众中则会兴起仁德的风气;君子不遗忘故交旧友、不遗弃优秀的传统文化,那民众便不会对人冷淡漠然了。”

 延伸解读   
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种说法是:“有走遍天下,无寸步难行。”说的是做人做事、与人交往必须要讲道理,有走到哪里也不怕,总有讲理的地方;无取闹寸步难行,恶人也有恶人磨。
读过这一章之后,我偏偏不想用“道理”的“理”,我觉得用“敬”的“”,也就是《记》《经》的“”可能更合适一些。
关于这个“礼”,一般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现代人普遍理解的“物、品”的“礼”。出自清代石玉昆《三侠五义》里的“当官不打送礼人”和俗话说的“伸手不打笑脸人,开口不骂”的“礼”应该就是这个“礼”
另一种就是“礼貌”的“礼”,也就是“彬彬有礼”的“礼”。
但是在这一章中,我认为这个“礼”绝不仅仅是礼貌”的“礼那么简单,确切地说,应该是记》《经》的“”,也就是既符合社会公德、又彰显个人品德的行为;既符合社会制度规范,又有个人尊严、能够体面地活出个性。
恭敬、小心谨慎和勇猛、心直口快都是比较好的个性,但是如果“无礼”就会“劳”、“葸”、“乱”、“绞”,也就是给人卑微、窝囊、莽撞、说话尖酸刻薄、总是出口伤人的感觉。因此,好的品质,也要把握合适的度,过犹不及,一旦过分,则会使自己丧失尊严,或者给别人造成伤害。
博学于文,需要约之以礼;恭、慎、勇、直,也要约之以礼。
接下来,“君子笃于亲”,孔子就开始讲“关键少数”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示范引领作用了。“关键少数”带头培养、树立良好家风,带头学习、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整个社会才会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关键少数”能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整个社会也才会实事求事、埋头苦干、诚实守信、继往开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