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ORID框架20191123给未来的自己

 个人感悟日记 2022-03-15

今天想写ORID框架怎么使用的,结果在看完一本《学问ORID》之后,发现水太深自己还没有完全消化理解,只能是写写大致的使用过程。

我这里所说的没有完全消化理解,并不是说理论概念什么的写不出。

而是说,具体怎么用自己还写不出,一是太复杂,二是没用过。

这里需要澄清一下,之前对这个ORID框架的误解,我认为ORID框架,的使用就是问自己四类问题,而这四类问题是有模板的,只要换一换模板中的名词即可使用。

在学习研究之后,却没有想到在使用ORID框架前,先需要思考问自己的问题,也就是要自己准备ORID四类问题,并且每类问题至少要准备两个,如果面对使用不同场景,可能还会更多。

在准备好了四类问题之后,才是问自己,在问完之后,进行总结。

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其实真正的难题,是在准备这四类问题上,这四类问题分别是:

  1. 客观性层次(Objective)——对事实和外在的现实的情况的提问;

  2. 反映性层次(Reflective)——对客观数据的反应的提问;

  3. 诠释性层次(Interpretive)——对价值、意义重要性进行提问;

  4. 决定性层次(Decisional)——对作出决议进行提问。

也就是说这个ORID框架使用的好坏,和这四类问题的提问质量直接相关。

我现在有几个疑惑,怎么评判思考出四类问题的质量?这四类问题是怎么达成思考聚焦的?ORID的应用范围在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