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浪三少兄背过了一本大厚书,2008年5月出版的《庆祝何炳棣先生90华诞论文集》,大16开布面精装,近千页(987页)155万字,不仅印制非常精美,而且编辑阵容庞大,所收录论文可谓靡全靡毕。编委会顾问张岂之、孙天义、霍松林、李学勤、赵馥洁等等,人人都堪称学术泰斗,编辑委员更是当今学术界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从执行编委的分布来看,该书应该还有一部近代史部分,由陈永发、王汎森主稿,在台北出版,不知道内容为何。但从在大陆出版的古代史部分来看,石兴邦,黄盛璋、方光华,刘云辉,强文祥,王建新,徐卫民,吴锐,王震中,王巍,焦南峰,韩宏伟等等诸位,基本上人人都是当今大陆各高校和学术研究单位的专业掌门人。众所周知,何先生30年代后期就读于清华大学,46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52年获博士学位,66年即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70年代当选为美国亚洲研究会会长(他为该学会的首任亚裔会长,也是迄今唯一的华人会长),长期在香港中文大学劳伦斯大学及丹尼森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可谓是享誉海内外具有崇高地位。他受教育雷海宗、刘崇鋐、陈寅恪、冯友兰、蒋廷黻等名师,初学西洋史,汲取西方式学的方法与观点,后转向中国古史研究,在明清社会史研究、中国人口以及土地制度、农业起源和中国文明起源本土论、中国古代思想史以及西周断代研究等方面都有建树,可谓是学贯中西、融创今古,其学术自传《读史阅世六十年》更是红遍两岸三地,经久不衰。这本祝寿论文集,收入文章70余篇,不仅数目惊人,而且内容包罗万象,作者来自于五湖四海,仅我熟知的就包括何汉威、刘莉、严文明、赵世超、石兴邦、吴锐、王仁湘、黄盛璋、朱乃诚、张之恒、王震中、陈全方、李学勤、刘雨、张懋镕、陈星灿、王学理、徐卫民、朱士光、黄留珠、赵文润、何玮、王建新、林沄、佘树声、刘宝才、李裕民、韩金科等等,尽管限于个人学识,难免挂一漏万,但足以管中窥豹,看出这本论文集的分量。浪沙兄不远好几公里,冒着疫情,穿区过县给背了回来,再次发挥了碑林区和雁塔区的国际主义精神,小子卑微,真实的感恩戴德,不溢言表。[抱拳][抱拳][抱拳][抱拳][抱拳] ![]() ![]() ![]() ![]() ![]() ![]() ![]() ![]() ![]() ![]() ![]() ![]() ![]() |
|
来自: tcfzhf的图书馆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