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哲学家告诉你,真正快乐的十件事

 止观观止 2022-03-15

塞内卡的一句话:“智慧的作用在于为人们带来连绵不绝的快乐。”

我们讲过那么多关于幸福的书,但是没有一本书讲过幸福跟快乐竟然还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事情。

让哲学家告诉你,真正快乐的十件事

到底什么是快乐呢?什么是快感呢?什么是幸福呢?

快感——需求和愿望得到了满足的

幸福——你能够有节制地获得快感

快乐——快乐是快感的加强版,更强烈、全面、深厚。

斯宾诺莎将快乐定义为'一个由小及大获得圆满的过程’

意思就是,每当我们成长、进步、胜出,在本性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我们就会感到快乐。

“快乐是生存能力的完善与增强。”甚至斯宾诺莎把这个能力推广到万物。

尼采是一位研究快乐的非常著名的哲学家,他认为生命的根本道德准则就是快乐。

“要知道,快乐的来源多种多样,关键是如何善加利用。为此,我们需要将自己所有的欲望、激情、热情升华为快乐。”这是尼采的观点。“当人们与生活完全达成一致,欲念就会得到满足,这就是'完美的快乐’。

尼采这一辈子都在努力地远离那些悲伤,但是他的前提是你要了解,要接纳,要知道所有打不死你的都会使你变得更强大。如果一个人能够忍受生命加诸他的一切,他就能够过任何的生活。所以尼采强调的是一种超人的哲学,他认为快乐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快乐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获得。

柏格森说了一句话,他认为“快乐是自然给我们的信号”。当你的目标达成的时候,自然会给我们释放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这个信号就是快乐。所以,当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做一件事情成功了,喜悦就来了。生命的完善会带来快乐,柏格森有一句名言叫“真正的快乐都散发着荣耀的光芒”。

如果大家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够快乐,送给大家十个方法将有助于我们获得快乐。

第一个方法叫作,专注。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打开电视随便挑一部电影看,很难感受电影带来的吸引力。现在家里边看电影太方便了,只要把电视机一打开,就可以随便选类似《碟中谍》《变形金刚》这样的大片。问题是在家里边吃饭边看,每一部大片看起来都味同嚼蜡,但如果在一个影院里,哪怕放的是一部老电影,你都能够非常投入。二者的区别在哪儿?在专注。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心流》中讲到:你做一件事情如果觉得无趣,根本不是那件事情的问题,而是你做事的方法不对。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的一件事,就是要专注。我们以后做事要学会专注,因为专注能够带来快乐。

第二个方法叫作,参与。参与进去,投身进去。其实我觉得参与跟专注有类似的地方。

第三个方法叫作,冥想。冥想就是“冷眼旁观,却不深陷其中”。你就静静地坐在那儿,可以盘腿,也可以不盘腿,可以这样如意坐,也可以随便散着坐,然后任由念头一个一个地起来,盯着它看就好了,不用跟着它走,也不用压抑它,这个状态就叫“冷眼旁观,却不深陷其中”。短的冥想只有几分钟,长的几个小时,都可以。

刚刚讲的这三个方法:专注、参与、冥想,实际上在西方有一个单词可以概括——mindfulness,翻译成中文叫“正念”。当我们能够全神贯注、保持mindfulness,就处在正念中。但是如果我们心思散乱,做一件事同时又想别的事,然后烦躁不安,我们就会不在状态。所以一个人可以做到安闲地洗碗、安闲地走路、安闲地说话……就是幸福的开始。

让哲学家告诉你,真正快乐的十件事

第四个方法叫作,自信与敞开心扉。如果一个人在外部世界受到伤害,第一反应肯定是把自己封闭起来。比如:以后我再也不借钱给别人,以后我再也不和这样的人交往了,以后我再也不参加这样的活动了……当你封闭心灵以后,你会对一切免疫,所有你排斥的事你都免疫掉了,其中也包括快乐。

我们要学会自信和敞开心扉,对自己的内在有信心,尽力敞开心扉,愿意跟周围的人打交道。不要怕受伤害,因为有时候所谓的伤害只是我们自己的解读,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伤害都是实质性的,不是所有的伤害都是从你账户上划走了真金白银。它只是让你感觉不好,我们经常遇到的伤害让人感觉不好,会有一种被人欺负了的感觉。但是所谓的被人欺负的感觉是我们自己定义的,你越是封闭心扉,越容易感受到被人欺负、被人排斥、被人拒绝。实际上敞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是第四个快乐的方法。

第五个方法叫作,善意。善意能够带来快乐。大家觉得生活中没有太多快乐,实际上是因为错过了很多能够感受快乐的机会。你看到别人赢了比赛,看到别人得到冠军,看到别人公司上市赚了一大笔钱……如果你的内心充满嫉妒,觉得烦恼,满脑子想的都是为什么不是我,那你天天看到的都是坏消息。

但是,如果你能够有一点随喜的心情:这个人真了不起,替他开心;这个人真幸福,替他高兴;这两个人久别重逢,我都跟着流泪……这就是随喜。所以如果你能够找到随喜的快乐,你就能够到处找到快乐。攀比和嫉妒会滋生更多的不幸,因此快乐的第五个方法是善意,我们需要带着善意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让哲学家告诉你,真正快乐的十件事

第六个方法叫作,无偿。无偿不是佛教讲的那个无常,而是没有报酬,无偿就是摆脱功利的思想。有一个很著名的讲师说他经常出去演讲,发现了一个现象:越是不收钱的演讲,越能够带来快乐。收钱的演讲往往会产生很多计较,计较这个钱收得多了还是少了,计较对方向他提出了很多要求等等。但是参加不收钱的演讲,一群人聚在一个书店里,大家七嘴八舌地聊天,非常快乐。

第七个方法叫作,感恩。人为什么需要学会感恩?感恩使你更能够体会理性的快乐。前面我们讲过斯宾诺莎,他认为要调动理性的力量,才能比一般人更快乐。因为一般人觉得日常生活中没什么好感恩的,所以他的快乐就少了一点。但如果你能够培养出这种感恩的力量,那就不一样了。

我们平常对于自己不牙疼不会感恩,只会想:“我没牙疼,我还需要感恩?我本来就应该不牙疼。”我们都认为良好的身体状况才是常态,但实际上这种良好的身体状况是很稀缺的。你需要为你今天不胃疼、不牙疼、不发烧感到高兴。这就是感恩,这个能力其实是训练出来的。这个东西不是心灵鸡汤,而是能够有效地提高你幸福、快乐感受一个方法。

第八个方法叫作,坚持。我们大家也有这样的感觉,如果你做一件事,是经过了努力最后获得了成就,和你随随便便获得的成就是不一样的。

第九个方法叫作,放手与接受。

他们认为要学会顺应,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要学会接受。不能改变的,就去接受;能改变的,就去坚持。像学英语这样的事,你应该坚持,坚持就能改变。

生命就是这么复杂,这对矛盾不是刻意为之的,这是生命中的一个悖论。如果生命都有标准答案,不会出现任何矛盾,那该多么无趣。所以这对矛盾正是生命的高级之处。哲学告诉大家,该坚持坚持,该放手放手。坚持是做事,放手是心情。你在做事的时候,你可以坚持,但你的心情是放手的。

这就是孔子的境界。孔子了不起的地方就在,能做官就努力做官,做不了官了那就毫不留恋。因为对于他来讲,他的内心中并没有执着,但他在外部努力上做到了“尽人事”,然后“听天命”。“听天命”绝对不是躺平,而是“尽人事”后内心“一丝不挂”。这就是孔子的厉害之处。在中国古代人最善于干这个事,孔子和庄子是懂得放手和顺势而为的。

第十个方法叫作,身体享受。你得对自己的身体好,让身体能够经常地体会到一些美好、快乐。比如,晚上别熬夜。我最近突然想明白一件事:熬夜是什么?熬夜的人都是延迟满足感差的人。过去我们讲过延迟满足感很重要,《棉花糖实验》这本书告诉我们人与人的差距就在于延迟满足感的差距。而熬夜的人呢?他们的心理是我今天晚上就要得到,我今天晚上就不能睡,我今天晚上就要高兴,你看我正开心,我正在工作,我正在带劲地做事。他们不能等到明天。

让哲学家告诉你,真正快乐的十件事

你如果能够把这十条做到,就会感到快乐。但是这十条所带来的快乐依然是相对短暂的快乐,因为你每次都要努力,你每次都要做一些事。那接下来这个层次就越来越高了。除此之外,想得到更长久的快乐,怎么办呢?

第一招,叫作做自己的快乐,表示你不再依赖于外部的东西,而是做自己。做自己的快乐有两条道路,这个要跟大家念一下:“第一条道路是从自己的内心寻找力量,我将其称为释放的快乐。第二条道路是向他人敞开心扉,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解。我将其称为融入的快乐。”

第二招是我们自己释放的快乐。我是我自己,我跟外部世界没有关系,我也能够很快乐。我就像鲁滨逊,一个人在小岛上也能够很快乐,这是释放的快乐。另一招是像特雷莎修女那样,我和所有人融为一体,我爱所有人,我把自己的全部和所有人连接在一起,这个叫融入的快乐。这两种快乐比较持久。

“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步步接近哲学家与先贤们所说的'完美的快乐’,最终你会发现,快乐与外界无关,无论什么都无法使其枯竭。”

我们很多的烦恼和痛苦来自外在的束缚,解决方法是什么?自我反省、自我观察。

斯宾诺莎认为,我们的快乐来自探寻内心的自由,就是从内在找到自由。

让哲学家告诉你,真正快乐的十件事

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毕淑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